謝秋云
摘 要:環境的好壞,關系著人類的生存與興衰。保護環境,已成為全人類緊迫和重要的任務。作為一名化學教師,培養學生強烈的環保意識是歷史賦予的神圣職責,因此,必須結合化學學科特點,在教育教學中滲透環保思想,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關鍵詞:環境問題;化學教學;環保意識;素質教育
環境問題是當前國際上最為普遍關注的問題,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2013年,“霧霾”成為年度關鍵詞。另據世界權威機構調查,在發展中國家每年因飲用不衛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萬人死亡。因此,水污染被稱做“世界頭號殺手”。面對如此嚴峻的環境問題,作為化學教師,謹記歷史,并努力做到在化學教學中滲透環保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環保意識尤為重要。在化學教學中,我主要從四方面進行環保知識的教育。
一、把握教材內容,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在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中,涉及環保知識的內容很多,如:在學習空氣一節知識時,結合大氣污染的彩圖介紹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有毒氣體和粉塵。通過歷史事件如比利時馬斯河谷煙霧事件、“霧都”倫敦之痛、日本“水俁病”等空氣污染事件喚起學生的共識:保護環境就是保護自己的生命,從而樹立學生強烈的環保意識。在學習水的知識時,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水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缺水地區的生活狀況等。在課堂上展示學生查閱資料,同時也展示一些水污染的鏡頭、水污染帶來的影響以及付出的代價,從而讓學生深切地體會水的重要性,進而啟發學生結合我們的生活,談談如何節約愛護水資源。學生的討論結果具有普遍性、可行性。
二、在實驗課中把握時機推進環保知識教育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掌握時機在化學實驗中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效果明顯。例如:硫與空氣、氧氣的反應。由于產生的二氧化硫是空氣污染物,產生的刺激性氣味很嗆人。為此引導學生思考在怎樣的環境中探究硫的燃燒更科學安全呢?在學生考慮問題時提供關于二氧化硫溶于水的性質,最后制訂出先在集氣瓶中裝入一些水,然后再讓硫在密閉的集氣瓶中燃燒。通過類似這樣的實驗探究,學生既掌握了知識,還知道在實驗中要考慮環保問題,從而培養了環保意識。又如在探究物質的燃燒條件時,由于白磷在空氣中燃燒會產生五氧化二磷,白煙會彌漫教室,造成空氣污染,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對白磷的燃燒產物進行控制,同時又達到探究物質的燃燒條件的實驗目的呢?經過師生的討論,最后答出借助具支試管、小氣球、燃燒匙等儀器組合成一套儀器探究燃燒的條件,讓實驗在密閉容器中安全進行,同時達到探究目的,消除空氣污染。通過類似這樣的實驗探究,學生參與率高、體會深,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樹立了環保意識。
三、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爭做環保小衛士
借助新聞報道題材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比如給學生觀看2013年10月1日來自全國各地的約11萬名群眾冒雨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觀看升國旗儀式在天安門廣場留下的5噸垃圾;2014年10月1日來自全國各地約12萬群眾在天安門廣場觀看升國旗儀式,在天安門地區共清理留下的垃圾3.5噸。面對這種可謂“國恥”的行為,我們作為中國人應該如何以身作則做好公共衛生的保潔工作呢?針對這個話題,學生都對自己的生活習慣進行了反思,列舉出自己平時不好的衛生習慣,并想出如何改變自己的陋習。同時,結合公會鎮開展的清潔工程美麗家園的活動,和學生一起分享活動帶來收獲的同時,提出在開展活動中我們作為學生應該怎樣做,能做什么等問題。于是師生進行討論,總結出了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妥善處理垃圾,在校園中不亂扔垃圾并主動勸告同學不亂扔垃圾等等。通過親身經歷的體會,進一步強化了學生講究衛生的思想意識,使其樹立了環保觀念。
四、在習題中進行環保意識的教育
在九年級的化學教學書中,可以看到把環境保護知識都列入了課后的習題以及中考選拔性的考題中,可見環保問題的重要性。因此,在平時的化學練習中滲透環保知識的思考題非常重要,既可鞏固學科知識,又能樹立環保意識。比如在學習水的知識時,向學生提出水受到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應該如何防止水體的污染呢?如何節約用水等問題?通過類似的習題,既可讓學生鞏固知識,同時環保意識也在不斷提高。
環境污染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全球范圍內的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已經受到世界人民的重視。因此,作為一名化學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是非常重要的,讓我們踐行素質教育方針,寓環境教育于化學教學之中,切實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參考文獻:
梁英豪.化學與環境.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