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龍姣
【摘 要】童話是小學生比較喜歡的文學體裁,承載著小學生的夢想和想象力,童話不但可以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而且可以培養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當前的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較多的童話課文,顯示出童話在小學語文中的重要性。本文探討了小學語文開展童話創新教學的策略,供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參考,以培養小學生的想象力和童話思維能力,從而有效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創新
1.前言
童話是一種富有幻想性和趣味性的兒童文學體裁,是小孩子接觸閱讀的最初文體,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當今的小學生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或多或少的有過度成熟的傾向,孩子需要回歸童真,而小學語文中的童話教學是孩子回歸童真的重要途徑。目前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都有童話課文,但就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童話時大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童話教學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小學語文的童話教學需要創新。
2.小學語文開展童話創新教學的方法
富于幻想、天真活潑和樂于追求快樂是小學生的特點,童話教學可以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小學語文的童話教學要求語文教師抓住“童話”的特點,打破常規的教學方法,立足教學和孩子的實際進行創新。
2.1在課前導入中合理運用童話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和好奇心強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科學合理的運用童話進行課文導入,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的調動起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童話導入通常有兩種方法:其一,教師在對課文深入研究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小學生熟悉的或教師自己編寫的童話進行導入;其二是教師充分利用課堂內容進行導入,即教師利用童話來轉化課文中的相關內容。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柳樹醒了》時,教師可以把第四小節中“春燕”部分編寫成小童話,用柳樹和春燕的對話來導入課文,從而讓學生展開對春天的聯想,更好的學習課文。
2.2組織學生進行童話創作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合理的組織小學生自己創作童話。這樣一來,不但可以增強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還可以增強小學生用童話來轉化語文文本的能力。根據童話的情節結構和敘事方式的區分,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童話創作時一般有兩種方式:第一,用對比敘述的形式來對課文進行童話創作,也就是小學生把正在學習的課文與童話進行對比;用與課文相反或者截然不同的思路來創作童話,從而加深對課文的學習;第二,用重復敘事的方法來創作童話,即把那些不是童話體裁的課文改編成童話,讓童話的體裁穿插在課文內容中。
比如,在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小熊住山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把課文與小學生的喜好結合起來,當前流行的動畫片《熊出沒》是小學生普遍喜歡的動畫片,教師要把課文和動畫片結合起來,引導小學生在對比二者的基礎上展開想象;同時,創作具有環保精神、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童話作品,以此來強化小學生對動物特征、習性等知識的學習。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小學生以自己身邊的小動物為主人公來創作童話,從而有效培養小學生的想象力和觀察力。
2.3合理開展童話實踐活動
實踐教學是當前較為提倡的一種新興教學方式,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合理的開展童話實踐活動,一是對童話體裁的課文進行角色扮演,讓孩子充分發揮想象力,在角色中體驗課文的情感,并把自己生活中的情感經歷和知識通過角色表現出來;二是,讓小學生利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來把不是童話的課文改編成童話,再進行表演,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可以提高學生想象和創作的積極性。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的《獅子和鹿》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兩種表演,一種是對獅子和鹿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表演小鹿運用自己腿長的優勢去逃避獅子捕食的過程,從而讓小學生深刻理解揚長避短去化解危機的道理。二是讓學生扮演小鹿選擇優缺點對付獅子的過程,從而讓學生明白正確取舍的重要性,以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身心的健康成長。
2.4有效培養學生的童話思維
童話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力,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充分挖掘童話對小學生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培養小學生的童話思維。首先,讓學生養成童話聯想的習慣,引導小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知識來思考課文,探尋隱藏的知識點,力所能及的利用童話來對課文進行整合,讓童話充滿整個課文。其次,培養小學生創設童話情景的能力,讓小學生在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展開想象,把自己置身于美好的童話情景中。比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稱贊》一課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小學生展開童話的情景創設,讓小學生用自己的想象和思路去對小獾和小刺猬相互稱贊的過程進行新的情景創設。在學生創設之前,教師可以進行恰當的引導,比如引導小學生改變小獾和小刺猬對話的環境、為小獾和小刺猬設計更多的對話內容等,并鼓勵學生相互分享、借鑒,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創作力,鍛煉和拓展小學生的童話思維。
3.結束語
每個小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童話世界,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時刻保持童心,用童心去解讀課文。童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童話有想象力豐富、爛漫色彩濃厚、生動活潑等特點,是兒童喜歡的文學形式。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童話教學時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充分尊重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作力,在尊重課文和學生實際的基礎上對童話教學進行有效的創新。當前,童話教學的創新是小學語文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創新的童話教學方式可以讓孩子保持其本該擁有的童真、提高學生的學習和創作積極性,從而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和小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魏邦成.淺談小學語文中的童話教學[J].課外語文,2015.8(14):66
[2]單燕萍.對小學語文開展童話創新教學的思考[J].基礎教育研究,2014.16(14):42
(作者單位:江西省信豐縣正平新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