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開展“翻轉課堂”試驗的學校越來越多,“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給正在改革中的我國學校教學帶來一股清風。但隨著實踐的深入,也出現了一些水土不服的問題。本文對“翻轉課堂”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如學生缺乏自覺性、教師教學技能滯后、部分學生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家學習時間過長、傳統教學模式對教師的影響等進行探討,以期實現課堂教學的理性超越。
關鍵詞:翻轉課堂;五大問題;理性超越
中圖分類號:G63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4634(2015)05010704
引言
2007年前后美國興起新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因其符合人類的認知規律、利于學生的成長而成為全球教育關注的熱點。所謂翻轉課堂,就是教師創建視頻,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的這樣一種教學形態。到2011年前后這種教學形態逐漸在全球擴展開來,我國江蘇、廣東等發達地區的一些大城市首先開始“翻轉課堂”試驗,現已波及全國。作為舶來品的“翻轉課堂”,沖擊著我國傳統教學模式,為我國教學改革帶來一股清風,但在試驗的過程中出現了水土不服的問題。筆者長期從事教學研究,現結合一些學校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與時俱進,直面“翻轉課堂”試驗中存在的五大問題,實現中國課堂教學的理性超越。
[HS(3*2]1[2]“雙管齊下——破解學生自覺性缺乏的問題[HS)]
實施“翻轉課堂”后的教學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學習的主體——學生課前觀看視頻的態度,如果學生缺乏自覺性,課堂的效率就要大打折扣。事實上,學生缺乏自覺性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教師必須直面學生自覺性缺乏這一問題。
案例1:放學前教師布置學生回家觀看各科視頻,王小軍同學回家后打開電腦準備觀看視頻,但他經不住游戲的誘惑,便打開了游戲《夢幻西游》,一直玩到11點才關機睡覺。第二天到校做課堂作業,他一點都不會,只能邊看書邊做作業,結果課堂作業只完成了51%,且錯誤率高達68%。
案例中的這種現象是實施“翻轉課堂”試驗中遇到的最典型的現象——學生缺乏自覺性,這嚴重影響“翻轉課堂”的實施。美國“翻轉課堂”開始只是在高中階段實施,后來才推向大學。在我國,“翻轉課堂”一般在初中、高中階段實施,小學階段由于學生的自覺性較差,一般不推行。其實,無論是初高中階段,還是大學階段,缺乏自覺性的學生什么時候都有,關鍵是如何破解這一問題。筆者認為要破解這一問題,必須學校督促、家庭督促雙管齊下。首先是學校督促,這是破解學生缺乏自覺性的前提。學校督促的方法很多,如對學生進行宣傳教育,與學生簽訂承諾書,讓學生思想上重視;在學生到校后對需學習的內容進行簡單的測驗,以檢查學生在家是否學習,學習是否認真;組織教師定時或不定時的家訪,督促學生自覺完成視頻學習。筆者所在學校曾發生大面積傳染病,按照衛生防疫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全校學生分兩次累計放假一個月,當年學校中考成績仍然名列前茅,其主要原因就是學校給學生提供在家學習的計劃,然后按計劃進程組織教師分區域家訪督查。其次是家庭監督。“翻轉課堂”后,學生的學習任務有一部分要在家完成,對缺乏自覺性孩子的督促就必須由家長完成,督促孩子[JP2]認真觀看視頻。對于那些留守兒童,家長必須安排一位親屬臨時監護,孩子可以在監護人家學習,也可住宿在學校(江蘇省幾年前就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免費寄宿,家庭困難的學生還可享受每年一千多元的生活補助),由學校安排老師負責督促學習。
齊心協力——分解教師教學技能滯后問題[HS)]
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其現代化的教學技能是決定“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現實生活中因教學技能滯后而跟不上“翻轉課堂”步伐的教師還有不少。要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翻轉”,必須解決好教師教學技能滯后這一問題。
案例2:馬老師出生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平時上課可以說是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可不要小瞧馬老師這三樣寶,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馬老師可是學校的教學骨干。自從學校開始“翻轉課堂”試驗,馬老師不會錄制、剪輯視頻,他感到很不適應,認為實施“翻轉課堂”是年輕人的事。
現代教育技術進入課堂的時間并不長,現實生活中像馬老師這樣因教學技能滯后而跟不上教學改革步伐的人不在少數。雖然教育行政部門和各學校對教師進行過一些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但不得不正視這一事實——現代科技突飛猛進,由于一些主客觀的原因,不是所有教師都能熟練掌握所有的現代教育技術。也不是所有教師都被要求攝制、剪輯視頻。當初美國開始推行“翻轉課堂”時,許多教師認可“翻轉課堂”這一理念,也愿意參加“翻轉課堂”的試驗,但在實踐中也遭遇了教育技術特別是視頻制作技術的障礙,美國依靠“可汗學院”解決了這一問題,這值得我國借鑒。可以結合各地區的區情、各學校的校情等,創建有中國特色的學校視頻制作機制,分解教師教學技能滯后的問題。規模較大的學校可以依靠學校集體的力量——由備課組同仁共同打磨視頻內容,組內基本功較好的教師錄制視頻;規模較小的學校可由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同區域友鄰學校集體研討來攝錄視頻。對于邊遠地區,可以由當地的教師進修學校、師范學院牽頭攝錄視頻;沿海發達地區也可以依靠這些學校或學院解決視頻攝制問題。不論是學校備課組集體研討攝錄的視頻,還是組織有關學校、學院攝錄的視頻,任課教師在教學前都要進行試看,并根據試看的情況進行選擇,對于課堂要完成的作業,也可以采用上述方法打磨,確保視頻、作業質量的最優化。關于攝錄時間,可放在暑期,因為在暑期各地都組織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同時建議暑期培訓以集體打磨攝錄視頻為主,因為這種培訓具有實用價值,也最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
多措并舉——緩解學生家庭經濟困難問題[HS)]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有了學習的自覺性,教師有了現代化的教學技能,如果沒有合適的學習硬件,“翻轉課堂”只是一句空話。因而不能不正視一個現實問題——經濟困難的學生家庭缺乏必要的網絡、電腦等學習硬件作支撐。
[JP2]案例3:學校準備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校長召開全校師生動員會,統計后發現大部分學生家庭已購買電腦,安裝了網絡。學生馮小芳的父親常年生病,家庭又沒有固定收入,馮小芳清楚自己的家庭經濟狀況,回家后幾次想對父母開口提添置電腦和開通網絡一事,但看到家里現狀,只得暗暗流淚。
[JP2][HJ48x]要想實現“翻轉課堂”,必須解決學生在家上網看視頻的問題,否則“翻轉課堂”就成為無米之炊。然而我國網絡普及率并不高,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4年7月發布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6月互聯網普及率為46.9%。在我國,不僅網絡普及率不高,網絡使用的地區也不平衡,城市較高,農村較低。為確保不因硬件設施配備不足而制約“翻轉課堂”的有效實施,筆者經過調研認為可多措并舉,緩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硬件配備不足這一問題。首先,量入而出。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相對較貴,攜帶也不太方便,經濟困難的學生家庭可以選擇購買價格相對便宜的國產Android系統的平板電腦,在入網時可以選擇較為便宜的網絡(目前電信、移動、廣電等幾家網絡公司存在價格競爭,這為經濟困難家庭提供了選擇);其次,政府、商家、學生家庭分擔困難。可配合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對困難家庭接入網絡和購買電腦的可以采取政府扶持一點、商家優惠一點、學生家庭再出一點的“三個一點”辦法,解決學生上網學習的硬件問題。商家還可以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讓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先使用網絡、電腦,再逐步償還欠款;再次,充分利用既有資源。學校微機房除了平時開放外,周六周日也可有計劃全天候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開放,切實解決沒有網絡和電腦家庭學生看視頻的問題,不讓學生因為看不上視頻而影響學習。另外學生也可以借助社區的電腦或左鄰右舍電腦先學習,待條件跟上后再購買電腦。
通力合作——化解學生家庭學時過長問題[HS)]
“翻轉課堂”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提高課堂的效率,最終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然而,在“翻轉課堂”的實踐中,常常會落入事與愿違的境地——學生在家學習時間過長,影響了學生的休息,違背“翻轉課堂”的宗旨。
案例4:學校實驗“翻轉課堂”后,初三學生張葉每天回家按照老師的布置,先看語文視頻完成語文老師布置的作業,再看數學視頻完成數學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最后觀看化學視頻,完成化學老師布置的作業,直到晚上11點多才將第二天要學的課程全部看好,掐指一算僅僅晚上完成視頻和作業至少需要4個小時。
“翻轉課堂”的實質就是先“學”后“教”,這里的“學”一般是學生在家通過視頻自主學習,這就必然涉及學生在家學習時間問題。關于學生在家學習時間,有關省市教育行政部門早有規定,如《江蘇省中小學管理規范》規定初中、高中學生家庭作業量分別不超過1.5小時、2小時。實施“翻轉課堂”以來,大部分學校都能注意這一問題,但也有一些學校存在像案例4中延長學生在家學習時間的問題。通過調研發現,這些學校沒有結合我國國情、校情來“翻轉課堂”,一是念歪了“翻轉課堂”的“經”,沒有控制視屏錄制時間;二是機械實施“翻轉課堂”,門門課程都進行翻轉,門門課堂的視頻都在家觀看,所有學科都布置家庭作業,導致學生在家學習時間過長。要解決學生在家學習時間過長的問題,需要各學科教師通力合作來解決。首先,各科教師要注意視屏攝制的短小精悍,視屏播放時間一般為三五分鐘、十來分鐘不等,但最長不要超過一刻鐘,這也符合學生的注意規律;其次,除了布置學生在家觀看視屏外,不要再布置學生完成其它家庭作業。雖然視頻播放過程中也設置了1~2條作業,但那些作業僅供學生自我檢測,題目一般是選擇題、判斷題,結果能立即顯示,花費時間較少,設置的目的主要是督促學生認真觀看視頻;最后,不是所有科目都要進行“課堂翻轉”,也不是所有課程都必須回家觀看。團隊活動、綜合實踐、地方課程甚至體育課沒有必要采取“翻轉課堂”這種模式,有些科目還可以利用自習、午間或課內時間按照“校內翻”、“課內翻” 的模式完成視頻學習。
顛覆自己——紓解教師課堂角色轉換問題[HS)]
“翻轉課堂”后,教師的地位發生了本質變化,教師從教學活動的主宰轉變為教學資源的提供者、教學活動的指導者。這一地位的變化要求教師必須堅守“翻轉課堂”的靈魂——新的教學觀念,這需要教師敢于顛覆自己。
[JP3]案例5:某校從2014年暑期后開始實施“翻轉課堂”試驗,但仍有不少教師還習慣于過去的傳統教學,事先按課標備好課,然后進入課堂,按部就班進行教學,講解教科書的內容,布置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第一學期結束,采用“翻轉課堂”教學的班級人均成績要比采用傳統教學的要高3.8~12.6分。
傳統教學模式以課堂為中心,知識的主要來源、一切的教學行為都由教師發起,學生只按照既定的教學步驟,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在課堂上講課[CD*4/5]布置作業[CD*4/5]學生回家練習。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缺少學習的主動性。在“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課堂變成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在這里教師答疑解惑,學生運用知識,這是對傳統課堂的徹底性顛覆。要真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課堂的施教者——教師敢于顛覆自己,紓解教師課堂角色轉換問題。首先,要敢于顛覆傳統教學觀念。案例5說明在“翻轉課堂”的改革中,一些教師還擺脫不了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師必須走下“圣壇”,學習先進的“翻轉課堂”的教育理論,轉變傳統的課堂教育理念;其次,要敢于顛覆傳統的教學角色。要實現由“主演”到“導演”的轉換,從傳授知識的“主演”變為學生學習、活動交流互動的“導演”。由課后學習的“旁觀者”轉變為學后反思的“參與者”;再次,要敢于顛覆陳舊的教學手段。“翻轉課堂”要求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操作能力,這就要求教師敢于和陳舊的教學手段說再見,從零開始,學習并掌握現代教學手段,提升“翻轉課堂”所需的操作能力。總之,翻轉課堂實施效果的關鍵在于教師顛覆自己,“在翻轉課堂中教師角色由臺前又回到幕后,由知識的‘灌輸者、教學管理的‘統治者變成學習材料的編輯和制作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設計者,學習效果的評價者和監督者” 。
綜上所述,要真正實行“翻轉課堂”,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同心協力,需要直面“翻轉課堂”過程中的五大主要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有序、高效達成“翻轉課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麗娟.“翻轉課堂”引發的思考J:.江蘇教育研究(C版),[LL]2013,(11):2122.
[2] 汪小東.“翻轉課堂”的實踐困惑如何應對N:.中國教育報,20140424(6).
[3] 蔡志全.解析“翻轉課堂”中的教師角色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4,(4):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