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東
(1.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浙江金華321007;2.浙江省現代職業教育研究中心,浙江金華321007)
“課分卡”的激勵嘗試與效果分析
楊曉東1,2
(1.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浙江金華321007;2.浙江省現代職業教育研究中心,浙江金華321007)
從設計思路、發放方式、實施情況、激勵作用4個方面介紹一種自行設計的“課分卡”,將其作為形成性評價計分卡在課堂上發放,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減少低頭玩手機現象,激勵學生積極思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課分卡”;形成性評價;課堂教學
大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是目前高校中的普遍現象[1]。麥可思創始人王伯慶認為“教師與手機來搶奪學生的注意力已變成了一個世界性的教育問題”。互聯網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已經并且還將進一步深刻地影響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成為誰也阻擋不了的趨勢?!敖處熒险n的質量決定了學生手機的流量”[2]。課堂上如何吸引學生注意力,讓“低頭族”主動抬起頭來,高校教師做出了各種嘗試,但收效甚微。筆者在此介紹一張名片大小的卡片——“課分卡”。
分數是學生的命根,也是教師的法寶。學生的課程成績由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兩部分構成。平時成績可以進一步細分為考勤成績、課堂表現成績、作業成績、實驗實訓成績等。一門課程以百分制計算成績,每門課設計并印制名片大小的“課分卡”數百張??ㄆ鏄嗣鳎赫n程名稱、頒發人(任課教師)姓名、獲得人姓名、審核人(課代表)姓名、獲得時間等欄目信息。同時提示學生:每張“課分卡”計“課程勉勵分”1分,期末直接計入課程成績中。卡片反面可以由獲得者記錄獲卡緣由??ㄆ谱骶溃m合珍藏。期末課程結束時,由課代表和學習委員共同統計每位學生獲得“課分卡”的數量。
面向全班發放,為了激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必須通盤考慮、全面兼顧、公平合理。
布置學生預習下一次新課前,要求學生用筆在教材上標出新見專業名詞、新見關鍵句子、新見重要結論。上新課前,對能夠找出3~5個新見專業名詞、1~3句新見關鍵句子、1~2條新見重要結論者,頒發1張“課分卡”。這類作業難度不大,又可以督促學生預習,適合于學習基礎欠佳但仍有上進心的后進生。當后進生答題遇到困難或出現錯誤時,請中等生、優秀生回答,后來答對者同樣獲得“課分卡”。在這一環節中,請平時得卡量較少的后進生先答題,他們會十分珍惜機會。
講課過程中,遇到重點難點,盡可能請學生參與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課間休息時,允許學生提出與本課程有關或無關的問題。對每次提問或參與討論時有獨到見解者頒發1張“課分卡”。這一環節基本上是優等生展現自我的舞臺,在優等生的帶動下,中等生也時常有所收獲。
課堂小結時,先由學生歸納這堂課的重點內容,對自己不理解的內容也可以要求教師重新講解。
高職課程中有較大比例的實驗實訓課。在實踐環節中操作認真仔細、實驗結果正確、及時發現并解決新問題的學生會得到“驚喜”。理論課表現不突出的學生,實驗課上經常是“獲卡達人”。
筆者本學期執教中藥專業的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共72課時,36個教學單元,試行了“課分卡”激勵辦法。全班53人,一學期發放課分卡280張,平均每個教學單元發卡7.78張,平均每人得卡5.28張,最多的得10張(計10分),最少的得1張(計1分)。全班每位學生得卡數基本符合正態分布規律,見表1。

表1 全班獲得不同數量“課分卡”的人數分布
期末布置學生寫“課分卡”心得,上交49份,其中還有幾份用英文書寫。多數學生對“課分卡”措施表示贊同,也有的提出了進一步改進意見。
“課分卡”措施實施到后半學期,觀察到上課看手機的學生比例降至30%左右,對比80%的高校大學生上課看手機[3],“課分卡”激勵學生思考、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效果十分明顯。
正是因為傳統的高校課堂過于嚴肅呆板,課堂上大學生的注意力才會被智能手機所吸引。課堂上發放“課分卡”,能夠營造一種開心活躍的氛圍,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快樂學習,何樂而不為?
“課分卡”對于不同學習成績、不同性格脾氣、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優等生為了獲得獎學金“分分計較”,后進生為了課程成績能及格,也希望“顆粒歸倉”。由于一部分學生的帶動引領作用,最終形成了大家都爭奪“課分卡”的氛圍。
[1]劉福利,劉麗丹.哈爾濱地區手機媒體對大學生課堂表現的影響分析——以哈爾濱地區幾所大學本科生手機使用情況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4):24-26
[2]李曉亮.論智能手機時代的課堂變化及教學應對[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5,31(1):116-118.
[3]王敏,張健奎.大學生上課玩手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價值工程,2015(1):300-301.
40-03
A
1671-1246(2015)22-00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