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賢
摘要:筆者從自己的班級管理實踐出發,從促進學生的職業能力發展的角度,提出了高職班級管理一些粗淺的見解,進而提出了三段式管理和三層式培養的班級管理模式。
關鍵詞:高職班級;班級管理;職業能力
2015年8月,教職成[2015]6號文明確指出:堅持立德樹人、全面發展。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關注學生職業生涯和可持續發展需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作為最基礎的學生管理組織,如何落實這項要求,對于全面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筆者從自己的班級管理實踐出發,從促進學生的職業能力發展的角度,提出了高職班級管理一些粗淺的見解。
一、職業能力的認知
職業能力是指能夠順利完成某種職業活動所必須的個性心理特征, 包含使職業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素質和心理特征,它由兩部分組成,職業核心技能和專業技術技能。職業核心技能是指信息收集與處理技能、問題解決技能、數字運算技能、自我提高與自我管理技能、溝通技能、言語表達技能、協作技能、外語應用等。 專業技術技能是指完成特定職業活動所需要的專業技能和專業方法,需要通過專業學習和訓練獲得。
二、高職學生的現狀分析
1.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低,學習能力較差。近年來高職招生人數雖然在逐年的增長,但是與本科院校學生相比,高職院校學生入學分數低,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方法比較落后,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些學生不想學、不愛學,還有些學生想學但不會學。總之,高職的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差。
2.高考志愿填報帶有隨意性,職業發展方向不清晰。報考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填報志愿時,大多是在高中班主任的推薦,或者是父母根據自己的經驗,或者是跟隨同學填報,他們對自己的專業了解不夠,更不清楚未來職業成長和發展。
3.價值觀念不強,易受環境影響。高職階段是學生自我意識不斷增強,逐步形成自我價值取向的階段。然而,高職院校大多建校時間不長,整個校園核心價值觀處于構建階段,對學生的人文熏陶程度不高,校園文化對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作用相對較低,容易受外界不良社會風氣容的影響,部分同學會從社會上模仿一些不良習慣,從而產生了曠課、考試作弊等不良現象。
三、三段式管理,培養學生的核心職業技能
所謂“三段式”管理,即把管理分為入學立規段、綜合發展段、指引提升段三個階段。
1.入學立規段,幫助學生建立制度觀念,促進學生自我管理。
這個階段發生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學期,班主任通過與學生談心交流、召開主題班會等方式,用更多的時間和學生相處,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和性格特征,從班級管理的實際出發,采用民主的方式,制定各項班級管理規定,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同時選拔好班干部,保證班級管理制度的順利執行。
2.綜合發展階段,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這個階段在第二學期至第四學期,班級管理制度運行比較成熟,學生已經基本完成從高中生到高職生的轉變。這時,要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作用,支持、鼓勵學生自己組織一些主題鮮明的班會和活動,通過活動開展,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溝通能力、信息收集與整理的能力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院、系組織的比賽,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競爭意識。鼓勵學生自己組建社團,發揮自己的特長,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鼓勵學生參加第二課堂學習,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身的品味。通過這個階段的培養,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3.指引提升段,為就業做好準備。
這個階段在第五學期,學生面臨著頂崗實習和就業。這時,通過組織優秀畢業生見面會、就業準備專題講座、我的未來在哪里等活動,引導學生明確未來的發展和就業方向,幫助學生根據學生個人發展需要,有目的的提升某方面的能力和技能,提高就業競爭能力。
四、三層式培養,提升學生專業技術能力
1.第一學期,引導“愛業”,培養學習興趣,為專業學習奠定基礎。
新生開學,首先組織召開主題班會,進行專業認知教育,讓學生對所學專業有一個總體的了解,幫助學生認識所學的專業。同時,可以組織高年級的學哥學姐與新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優秀畢業生專題講座等活動,多渠道多方式地幫助學生認知專業,了解職業,提高興趣,為下一步專業學習做好準備。
2.第二學期至第五學期,幫助學生“立業”,打好牢固的專業基礎,做好頂崗實習準備。
這個階段通過開展專業專題講座、報告會、介紹會等,使學生明確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綜合素質課等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層次關系,把握每一門課程的知識結構和技術技能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地位、作用及意義,牢牢掌握專業知識的理論體系和知識脈絡,強化訓練專業技能,全面夯實專業技能。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省、國家級職業技能大賽,通過比賽促進專業學習和技能訓練。組織學生參加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通過考試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為學生未來就業增加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的就業。
3.第六學期,嚴抓頂崗實習,為就業做好準備。
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精神,大多數高職院校都會安排學生到校企合作單位進行頂崗實習。頂崗實習是高職院校有效推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通過頂崗實習, 學生可以把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工作實踐中去,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也可以從所學的知識中尋找理論依據, 真正做到理、實的有機結合。通過頂崗實習,學生能夠深入企業,接觸社會、認識社會、了解社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通過頂崗實習,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掌握許多無法在課堂上獲得的直接經驗,開闊視野, 學會如何與同事相處,如何向領導匯報、如何與客戶溝通, 怎樣面對挫折和失敗, 如何化解實踐工作中不良的情緒,提高心理素質。通過頂崗實習,可以實現學生學習到就業的零距離過渡。
總之,班級管理在高職學生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通過對高職學生成長過程的分段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核心職業能力;通過對學生專業學習的分層培養,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術能力。
參考文獻:
1.靳慧高.職生職業素養培養途徑研究[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2).
2.董麗麗.淺談高職院校“專業引導”式的班級管理[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