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鴻
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而博大精深,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民族歷史的瑰寶。幾千年來維系中華民族精華,如何才能在語文課堂中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只有充分挖掘語文教材文化內涵中的傳統美;創設具有文化氛圍的語文課堂;把傳統文化滲透到語文活動中,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
關鍵詞:傳統文化;發展;傳承;誦讀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每一個炎黃子孫有責任傳承和發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墒牵贻p一代對祖國傳統文化產生了冷漠感。新課標指出:“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笔敲褡逦幕妮d體,而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語文的靈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還要承擔起“體認中華文化、厚植傳統精神”的重任,充分發揮語文學科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特殊功能,讓學生在祖國的燦爛長河中游弋、翱翔,使中華文化傳統得以光大。
一、充分挖掘語文教材文化內涵中的傳統美
現行語文教材中安排了不少優秀經典文言文,里面佇積了豐富的語文知識,更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字里行間處處流淌著中國文化濃濃的鮮血。課堂教學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應充分挖掘其思想內涵,對學生進行愛國、愛家鄉、親情友情教育等,如,在教學《背影》時,要引導學生充分體會厚重的父子深情,使學生心靈受到傳統道德的震撼。
教師只有立足課堂,充分挖掘和展示傳統文化優秀篇章中的各種道德因素,以他們思想為核心的傳統文化典籍傳承著仁義禮智信和溫良恭儉讓的崇高道德標準為行為準則。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理念等。正是這些代代相傳的為人之道,學生就會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就可以變為自身道德進步的強大動力,并最終積淀成為價值觀和人生觀。語文教師要理性地審視語文教學,帶領學生徜徉在民族文化的家園,通過語文這一媒介,使學生獲取語言技能,感受傳統美德,進而提升人格品位。
二、把傳統文化滲透到語文活動中
1.誦讀積累,感受中國傳統文化
用誦讀的方式學習和積累傳統文化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傳統經典可積累的內容有很多,我要求學生大聲地誦讀背誦《弟子規》,誦讀的過程是培養學生語感、積累語言材料的過程;是博聞強記、增強記憶力的過程,也是對學生潛移默化地進行民族精神熏陶的過程。
2.情境解讀,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時代的變遷使有些詩詞句的內涵顯得深奧,學生不易接受,針對此種情況,我利用課前三分鐘讓學生講述“二十四孝”等故事,讓他們了解了歷史、體味了詩詞的蘊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誦讀興趣,增加了文化底蘊。
3.節日熏陶,追尋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節日活動本身就是弘揚民族精神的最佳機會。將傳統節日文化融入中華經典誦讀的內容,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幸福生活,建設美好明天的激情。
4.強調書法教學的位置,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書法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結晶,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世界藝術之林的奇葩。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書法在現實生活中的巨大作用,用身邊的實例引導、鼓勵學生學習書法;要引導學生了解書法的歷史和文化藝術價值,認識和體味各家書法的藝術風格,要引導學生勤學苦練,多講歷史上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等。
總之,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傳統文化之根,使學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賢思想的滋養,讓學生既學文化,又學做人,語文教學之舟才能在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揚帆遠航!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