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
摘 要:大學生就業是國家目前注重的方面,本文就高職院校職業的發展以及就業指導課程自身的出現的問題入手,重點介紹具體的處理方法,具體探討高職院校的就業發展以及就業指導課程對于學生的意義。
關鍵詞:就業指導課程;職業發展;高職教育
國家教育的改革,重視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高職院校開設的課程也是為國家培養技術型人才作服務,為了加大畢業生的就業力度,現在大部分高校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為即將畢業的學生進行就業問題上的指導并且告訴畢業生在選工作就業時應該避免的問題來進行授教。國家對加大畢業生的就業力度進行了不少的改革。高校的人才培養和大學生的就業兩者是相互作用的,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是要以培養服務于社會主義事業的人才為培養目標,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專業型人才。
一、高校職業發展和就業指導課程
1. 高校職業發展
按照相關專家的介紹和分析,所謂的職業發展其實主要在自身的范圍內,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圍內,成為最好的專家,而專家,大多數都是在具體的方面和領域中具有廣泛的經驗,并且對該領域有著深刻而且獨到的見解的人。職業發展是目前的一種順勢社會形勢的發展,它是遵循人的個人意愿進行的一種活動,或者是人為努力的發展結果。高校的職業發展就是高校的即將畢業的學生,對未來工作的一種規劃,可以遵循自己在學校所學的專業選擇自己的工作,或者是學生對哪種工作感興趣,自己努力發展取得成功。就目前的形式來說,國家對高校的職業發展,是對大學生就業進行的一種尊重學生本身意愿以及順應社會的一種表現。讓學生在學校中提前進行職業發展,是對自己未來工作的計劃,和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的一種自我了解。
2. 就業指導課程
就業指導通俗來講,其主要就是為一些需要工作的人們提供一定的就業指導和幫助,也就是求職者和用人單位的“中介”。就業指導是為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或者需要工作的人提供社會需要的崗位和信息,為用人單位提供勞動力。高校開展的就業指導課程是讓學生了解目前社會所需的人才的要求,對學生在選擇就業時會遇到的問題進行指導和分析,幫助學生更好地就業。就業指導課程就是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點,選擇合適自己的工作崗位,還幫助學生了解目前社會不同職業的崗位要求,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的性格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找到自己心屬的工作。目前國家讓各高校開展就業指導課程的主要因素,一是為學生提供信息指導,也就是為學生提供就業指導的基礎,學校的就業部門收集和調查當前企業和社會對于人才的渴求度,為畢業生取得更多的就業機會,對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二是為學生提供思想指導,也是就業指導的中心,是為了幫助畢業生明確合理的擇業規范和要求,確立高尚的求職道德以及選擇正確的成才之路;三是為學生提供求職技術,即將畢業的學生在面臨畢業工作問題時,普遍都沒有思想準備,對社會的認識也不夠,而且不了解政府的勞動合同法,不知道怎樣維護自己的利益,更不知道該怎么向用人單位介紹自己,怎么準備材料等等,就業指導課程就是為學生解決這些問題,幫助學生做心理調整和正確的擇業。
二、高校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存在的問題
1. 就業指導課程對學生的影響力不夠
大一新生在接受大學教育的開始,都會有一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讓學生自己先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自己的未來,但是大多數學生在大二的時候就不再堅持自己大一時候的理想,慢慢的都開始變得實際,或者都會開始考慮自己的專業及興趣,大三的時候,很多學生都會選擇逃避,以為不去想畢業后的工作就可以不去選擇,或者在選擇的時候盲目跟風,不切實際。學生對這門課程的看法可以總結說,教學內容太死板,太理論化;并且有學生反映,教學內容不切合實際,也就是說教學內容不是社會市場所需要的;老師能講的只是他自己理解的,或者給的意見只限于學校,對于其他的單位不了解;教學模式僅限課堂上,缺少實踐,不能學以致用,找工作的時候還是什么都不會,等等。
2. 學生對課程的不重視
大部分學生在剛進大學的時候,不管是出于對大學課堂的新鮮度還是剛剛經過高考沒有脫離高中課堂的緊張感,不少學生還是會積極上課,回答問題。就像剛剛提到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開設這門課,對于大一的學生來說,只要涉及自己的未來,他思想里潛意識會告訴自己,努力考上大學就是為了找個好工作,所以每個學生都會認真對待。但是當時間久了,思想放松,學生就會產生惰性,加上大學不會像高中那樣只注重成績,大學是看每個學生的綜合素質,還有就是學校不會像高中一樣天天逼著學生學習。在大學里生活一段時間,學生自己了解了學校的生活之后,慢慢就會不再積極,被惰性思維困擾,開始逃課,或者上課不聽,自己玩手機打游戲,不知道課堂上老師講的是什么意思,從而錯過了對自己有利的信息。
3. 學校本身對課程的不重視
很多學校開設這門課是因為教育部的要求,為了應付有關部門的檢查。但是由于學校的不重視,沒有專職的老師來上這門課,只是單純的靠上思想品德課的老師代上一節或者幾節課,或者是干脆等學生快要畢業的時候簡單的講幾節課應付一下。授課的老師還不是專門的就業指導部門的老師,所以,對國家的新政策不了解,對新動態不清楚,沒有辦法達到就業指導的要求。
三、高校就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高校學生的就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是國家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部分。高校想要為社會市場提供所需的人才,學校就得以培養人才為目標,以結果思維導向構建基于人才培養目標的高校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學校的有關部門要樹立全局觀,研究課程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該怎樣指導學生科學合理的規劃自己的學業和職業。有效的整合利用校內外的資源實現學業、職業規劃,促進大學生的就業。要基于人才培養的目標,來幫助大學生正確面對就業指導課程對自己的人生規劃的意義,以幫助學生順利就業、穩定就業、健康就業,還要正確指導學生具備求職知識、技能和態度為重點的課程體系。完善教學課程體系,提高授課老師的素質加派專職教師來為學生上就業指導課程;加強學生的素質,提高授課質量,讓學生了解就業指導課程對于自己規劃職業生涯的意義,并且,開展實踐,使課堂豐富化,不再枯燥的只是傳授理論,而應聯系實際,讓學生學以致用;為授課教師提供教師培訓,不能只是單方面的自己研究自己調查,應該與各高校的老師進行溝通交流,社會需要的人才是全方位的,多種多樣的,完善學校的設施設備,要讓學生進行系統的職業生涯的規劃與職業素質測評,根據多方位來找尋自己的就業方向。
四、如何做好職業規劃
規劃自己的職業要從多方面來了解,正確的認識自己也是對自己的負責。一,要提高自我認識,了解社會。學生在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之前,都應明確“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將來想做什么、我能干什么、環境能支持我干什么”等問題;二,確立目標,規劃自己的未來。就是在自我認識和了解社會的基礎和前提下,大學生應切合自身實際和社會需要的形式出發,確定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明確達到職業目標需要具備的素質和實現目標的優劣勢;三,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大學生不僅要具有一定數量的知識,還必須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四,培養自己所求職業需要的實踐能力。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知識面是用人單位選擇的依據。用人單位不僅考核應聘者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考核應聘者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對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等;五,積極參加有益的社會實踐和職業訓練,增強適應工作的能力和環境。職業訓練包括職業技能的培訓,對自我職業適應性考核,職業意向的科學測定等;六,加強自我修養與鍛煉,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未來職業生涯的成功,應該確定一個切合實際的職業定位和職業目標,并且把目標進行分解,然后設計出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圖,并且付諸以行動,經過不斷努力和調整,直到最后實現自己的職業發展的目標,達到自己的最大理想化。同時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有賴于政府、社會、高校以及學生自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需要多方面的緊密配合與全面推進。
參考文獻:
[1]喬志宏,郭曉宇,楊洪濤等.高校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現狀問題及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13(6):107-110
[2]余明,曾璇,李國章.高校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4(29):126-128
[3]王凱,申良云.高校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4(20):164-166
[4]才忠喜.對高校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2(2):76-77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