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曉飛



摘 ? 要: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發展普惠金融”。要發展普惠金融,就必須全面、真實地了解普惠金融現實狀況,這有賴于構建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對指標的測度分析提出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的思路對策。本文通過構建多維度、多層次的普惠金融指標體系,選取渭南大荔縣作為樣本,測度樣本縣普惠金融程度。
關鍵詞: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實證分析
一、渭南市普惠金融的測度方法和指標體系的建立
(一)指標選取、設定的原則。一是科學性原則。普惠金融應根據普惠金融的內涵和要素科學設定評價指標,并根據評價指標對普惠金融發展的影響程度設定相應分值。二是真實性原則。普惠金融指標數據來源要真實可靠,指標數據能夠連續、及時、準確地采集。三是可操作性原則。評價指標的每一個項目均可從外部公開信息和內部非公開信息中獲取,從而保持評價口徑基本一致。四是及時調整原則。當現實經濟金融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時,評價指標可根據需要及時調整和補充,實現對普惠金融發展情況實時、動態和持續性監測評估。
(二)指標的確定與數據采集。指標構成。借鑒G20金融包容指標體系,從“可獲得性、使用情況和服務質量”三個維度來評價普惠金融發展情況,選取了31個指標,其中可獲得性包括7個指標、使用情況包括16個指標、服務質量包括8個指標(見表1)。
指標權重的賦值。由于整個指標體系涉及指標眾多,為了比較科學地確定各個指標權重的賦值,運用美國運籌學家T.L.Saaty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提出的層次分析(AHP法)進行建模計算,將指標體系分為四個層次,處于最上面的層次是普惠金融指標體系,用A表示;中間層是指標體系的衡量維度,包括可獲得性、使用情況、服務質量三個指標,分別用B1、B2、B3表示。中間層有兩層,根據層次分析法中“一般下一級子指標數量不應大于9”要求,使用情況再細分出支付結算情況、信貸情況和保險理財情況三個子指標,分別用B21、B22、B23表示。第四層是具體指標,共31項,分別用C1……C31表示。
通過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它能夠將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將復雜問題分解為多個組成因素,并將這些因素按支配關系進一步分解,按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排列起來,形成有序的遞階層次結構,然后通過兩兩比較的方式確定層次中諸因素的相對重要性,最后綜合評估主體的判斷確定諸因素相對重要性的總順序,由此得到各指標的權重(見表2)。
3、綜合指標計算。權重確定后,根據所得數據可以計算指標單項得分和總得分。從數據可得性和參照標準合理性考慮,本次測算以渭南市為參照值,根據指標對比得出的比值乘以相應指標權重,得出樣本縣指標得分,比值≥1得相應權重分(滿分)。指標4、13、17、27為反向指標,指標值≤1時得相應權重分(滿分),比值≥1時得分為比值的倒數乘以相應指標權重。具體總分用以下公式計算:G(總分)=∑(Mi/Ni)*Ei(i=1,2,3,……,40),M為樣本縣指標值,N為渭南市指標值,E為指標對應權重。
二、渭南大荔縣普惠金融指標測算情況及結果分析
根據構建的普惠金融指標體系,計算2014年渭南大荔縣普惠金融指標得分并進行加總。本文用于計算各指標實際值所用的原始數據主要來源單位包括該人民銀行、銀監局、統計局、財政局、人社局、銀行機構、證券機構、保險機構等。(見表3)。
由各項指標統計結果來看,2014年度大荔縣普惠金融指標得分70.4分,其中可獲得性指標28.39分,使用情況指標33.17分,服務質量指標8.84分。具體特點為:
(一)物理網點布局較為齊全,其他金融服務基礎設施有待完善。數據顯示,大荔縣“銀行網點空白鄉鎮數量”為零,該指標為反向指標,指標值為零說明該縣所轄鄉鎮至少有一個以上銀行網點,同時助農取款代理點亦覆蓋所有行政村,具備基本的金融服務能力。但從整體上來看,“每萬人銀行網點數量”、“每萬人ATM數量”、“每萬人pos數量”等指標與全市指標相比差距明顯,影響了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便利性,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
(二)支付服務總體良好,網上銀行等創新產品普及率相對較低。“銀行個人結算賬戶開戶率”指標值大于3,“銀行卡人均持卡量”指標值接近2,“銀行卡滲透率”指標值達到0.82,傳統支付渠道比較通暢。但“個人網上銀行人均開戶數”指標值僅為0.51,說明大荔縣網上銀行等支付創新產品需要大力推廣普及,以減少對銀行網點及自助設備等傳統支付載體的依存度,縮短農村支付時空距離。
(三)小微企業、“三農”信貸服務指標較好,但融資成本偏高。從貸款占比、戶均貸款額、貸款獲得率等指標來看,基本與該縣小微企業、“三農”發展實際狀況相匹配,信貸支持力度較大。但從“貸款利率上浮30%以內占比”指標值來看,小微企業為0.298,農戶為0.023,說明該縣小微企業、“三農”貸款利率普遍上浮30%以上,融資貴問題仍然存在。
(四)投資理財意識不強,農業保險力度大。“金融投資理財產品普及率”指標值僅為0.0227,說明該縣投資理財氛圍不濃,這也在一定程度反映當前適合農民投資理財的金融產品和渠道比較匱乏。據保險機構反映,該縣吸取近年來各類自然災害防范的經驗教訓,地方政府非常重視農業保險風險分散作用,財政扶持力度較大,“農業保險普及率”指標值高達0.824。
(五)各方重視農村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及環境建設,信用建設須擴面增量。“農村金融服務基礎建設投入資金”、“地方政府對民生、三農貸款貼息資金”、“金融知識宣傳及金融消費教育等費用”等指標值均優化全市平均水平,表明地方政府、金融機構等在農村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及環境建設方面投入力度較大。信用建設指標總體較好,如農戶信用檔案建檔率達100%,但信用農戶、信用村鎮、信用企業評定等工作有待繼續深化。
四、對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建設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逐步將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建設納入金融統計標準化管理范疇。統一指標口徑,細化指標說明,對普惠金融指標分項數據來源、科目歸屬等要素進行規范,實現標準化管理。在選取設定普惠金融指標時,判斷標準應更多地考察該指標能否體現基礎金融設施的普及程度(可得性)、地方金融發展的扶弱情況等(使用情況和服務質量)。
(二)加大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建設的頂層推動力度。人民銀行總行尚未就自上而下推動金融機構開展普惠金融工作制定相應的政策制度,基層人民銀行的推動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建議人民銀行總行盡快選取設定普惠金融指標,研究建立工作采集機制等相關配套制度,確保指標數據和評價結果能夠上下驗證、客觀準確,讓這項工作更好地服務于推進普惠金融發展。
(三)增設區域性普惠金融個性化指標。我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經濟形態存在差異,比如沿海和內陸、草原和山區等,金融業務更具特色、更有側重。建議在統一的普惠金融指標評分體系基礎上,增加特色普惠金融服務工作專項指標,給予適當的權重,以科學、全面評價當地金融發展狀況,構建更加全面、豐富的普惠金融指標體系。
(四)積極應用普惠金融指標數據分析評價成果。要切實把分析評價成果用于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根據分析評價結果,人民銀行要靈活有效地制定實施貨幣信貸政策、加強基礎性金融服務平臺與載體建設等,金融機構要明確金融服務重點、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地方政府要研究出臺普惠金融發展具體扶持措施等。
參考文獻
[1]焦瑾璞,陳瑾.建設中國普惠金融體系—提供全民享受現代金融服務的機會和途徑[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
[2]李通祿,鄭長德.普惠金融理論文獻研究[J].武漢金融,2010,(8):38-40。
[3]王穎,陸磊.普惠制金融體系與金融穩定[J].金融發展研究,2012,(1):4-10。
[4]肖翔.金融包容的國際比較及其啟示[J].江西社會科學,2013,(7):56-59。
[5]肖翔,張韶華,趙大偉.金融包容指標體系的國際經驗與啟示[J].上海金融,2013,(8):28-31。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clusive Financial Index System in County Regions: A Case of Dali County in Weinan City
PANG Xiaofei
(Weina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Weinan Shaanxi 714000 )
Abstract:The task of developing the inclusive finance was explicitly put forward in the Decision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on Some Major Issues Concerning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the Reform adopted at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in 2013.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inclusive finance, we must have a clear grasp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 which depend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scientific inclusive financial index system and finds a wa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clusive finance through measuring and analyzing the index. The paper selects Dali county in Weinan city as the sample, and intends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the inclusive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Dali county through constructing a multi-dimensional and multi-layered inclusive financial index system.
Keywords: inclusive finance; index system; empirical analysis
責任編輯、校對:申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