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帆
[摘要]二十一世紀以來,城市的發展日新月異,而交通作為城市生活的重要環節,成為廣大人民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人們開始關注出行的感受、出行的舒適度,希望能有新穎和人性化的設計讓大家在上下班途中忘記疲憊,擁有一份愉悅的心情。本文從長沙市的地域文化著眼進行研究,以期將其融入到公共交通設施設計中。
[關鍵詞]地域文化 公共交通設施 設計
一、公共交通設施的意義
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城市公共交通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并不斷完善,公共交通設施不但肩負著公共通行的重擔,更成為了重要的城市形象宣傳資源,成為了體現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和人文關懷的重要媒介。法國學者理查斯·拉羅認為:“產品的美的結構體現在功能的結構、材料的結構、有機的結構、形式的結構和環境的結構五個方面”。所以說城市的公共交通設施在滿足基本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還可以將造型、色彩、質感以一定的比例關系,運用象征、夸張等表現手法給予人們視覺上的快感。公共交通設施的美體現在人們在使用過程中感受到安全、舒適、便捷與和諧,并對這種美產生更高層次的追求。結合一座城市的歷史文脈淵源,使公共交通設施與其相融合,把自然、文化和設施相融合在一起,構成一座城市之中的獨具一格的藝術魅力作品,這是提升一座城市的文化品味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長沙公共交通設施設計存在的問題
擁有千年歷史文化的長沙,是湖南的省會城市,也是湖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與區位經濟的一體化,長沙的發展日新月異,經濟總量也保持著強有力的增長勢頭。城市空間迅速拓展,促使長沙居民的交通出行需求加大,機動車擁有量和道路流通量與日俱增,道路擁堵情況日益嚴重。要緩解城市交通壓力必須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事業,進一步完善城市公交設施設備,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筆者通過實地調查發現,長沙的公共交通設施設計以公交候車亭為例,存在著以下問題:
1.城市公共交通設施設計缺乏特色:通過實地調查發現,長沙的城公交候車亭不論是造型的設計還是材質的選擇基本和其他城市大同小異,沒有體現出地方文化特色,不能反映湖湘文化的內涵。
2.城市公共交通設施設計造型單一:調查發現,長沙的公共候車亭造型單一,普遍采用不銹鋼材料與大幅廣告牌組合的形式,配以同樣造型單一的站牌、欄桿、垃圾桶,缺乏個性與新意,更難體現地域文化的特色。
3.城市公共交通設施設計缺乏人性化:首先表現在公交候車亭站牌的安裝位置及方向的不合理,有的站牌設計成面對馬路的方向,加大了安全隱患,而且站牌往往置放于站臺的駛出邊緣位置,準備上車要進行查詢的乘客要走到站臺頂端,并且需要輾轉于站牌的兩個方向才能查詢到車次和到站信息,而車上的乘客會因為沒有提早看到站牌導致下錯車或者來不及下車。其次表現在公交候車亭座椅的設計缺乏親切感,長沙的公交站座椅采用不銹鋼的圓柱型設計,舒適度不高,而且氣溫低的季節坐上去人體感覺冰涼,因此利用率非常低。
三、基于地域文化的長沙市公共交通設施設計思路
長沙位于湘江下游、岳麓山下,依山傍水,是一座集“山、水、洲、城”為一體的、獨特的自然景觀城市。長沙人熱情、灑脫、謙遜的性格大概也和這種山水文化脫不了干系。岳麓山、湘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長沙城市格局的形成。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山——岳麓山,孕育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也是中國四大書院之一的岳麓書院。湘江是湖南的母親河,其奔騰不息而富于文化;橘子洲優美而獨特,毛澤東曾在這寫下意氣風發的詩詞《沁園春·長沙》。這種“名山、碧水、綠洲、古城”的生態格局構成了長沙特有的的城市構架。長沙是湖湘文化之集大成者,在這里浪漫的楚文化與湖湘文化相交融。“惟楚有材,于斯為盛”,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的岳麓書院是湘學派的發源地,歷史上人才輩出。明清至明國初期是岳麓書院養人才的鼎盛時期,一批批日后將深刻影響中國歷史的人物從里走向社會。培育出左宗棠、曾國藩、李元度、楊昌濟等著名的湖湘學者。長沙也是中國政治的革命中心之一,毛澤東、蔡和森、任弼時等一批中共早期的領導都在長沙讀書或者從事政治活動。長沙的歷史文化特色是多元化的,雅俗并重的。既有敢為人先的浩瀚氣概,也有娛樂至死的白嘲精神,又被稱為“娛樂之都”。發展至今,整個城市形成了濃厚的休閑氛圍,岳麓山風景區、湘江沿江風光帶、橘子洲成為長沙人愛去放松的休閑場所;黃興路商業步行街、解放路酒吧一條街、化龍池是長沙人購物和娛樂的不二選地;太平街、坡子街等長沙老街是長沙人聽湖南傳統戲、話家常、品風俗人情的最佳去處。長沙市休閑娛樂如此繁榮興盛這與長沙的政治、經濟、社會風俗、自然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不僅有優美的自然環境為休閑文化提供天然舞臺,各種建筑和城市公共設施也從功能、造型、色彩等多方面創造出長沙休閑文化的大氛圍。
長沙的自然景觀、歷史文化、人文環境等決定了長沙城市公共交通設施設計需要個性和創新,應該體現城市的文化傳承,更應該考慮到使用者(市民和游客)的心理需求。比如以長沙歷史文化特色為主題,從審美與體驗的角度突出表現長沙城市的風貌,反映城市的歷史發展過程和特有的文化積淀。
1、形的設計:公交候車亭作為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在保證其自身功能的基礎上應該反映出城市的人文精神和地域特色。比如:蘇州的公交站臺,從當地的園林景觀之中,萃取設計元素,融入到當地的公交站造型之中。讓人感受到濃郁的地域文化特征,與其他城市千篇一律的不銹鋼支架加大幅廣告牌的公交站臺比較起來,形成了更為鮮明的視覺沖擊力。構成了一張不可替代的城市名片。
2、色的豐富:公共交通設施作為城市公共設施的一部分,其設計的藝術性越來越受到關注,以提煉地域文化元素為基礎,在符合形式美法則的基礎上對公共交通設施進行造型的設計、色彩的搭配,使其功能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才能讓公共交通設施更好的完成“城市名片”的使命。
在人的感官中,視覺在某種意義上說是最重要的,與視覺相關的三大要素是形、色、質,而色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要高于形和質。因為色彩對人的情緒表達具有更強烈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加之色彩的無限變化,就好像不同顏色的同款產品也能給人帶來截然不同的感受一樣。公共交通設施設計中也可以考慮到色彩的這些特質來進行地域化的體現,比如不同的區域設置不同的專屬色,或者是不同的線路用不同的顏色進行候車亭的裝飾,在產生豐富視覺效果的同時也能體現不同區域或者不同線路的特色。色彩還能運用在功能的暗示上,比如公交候車亭的垃圾桶的可回收桶和不可回收桶可以設計成不同的顏色,可以讓使用者在遠處就一目了然,而不需要湊到跟前費力辨認桶身的文字。
3、質的改變:對材料的認識是實現產品設計的前提和保證,質感在一個設計作品給人的印象中也占有重要作用。不同的材料表面可以給人不同的視覺和觸覺信息,比如長沙公交候車亭普遍采用的不銹鋼材質,給人堅固感覺的同時也會覺得冷冰冰的缺乏人情味。石材、磚才或者木材的加入在豐富候車亭質感的基礎上更能增加城市文化底蘊的傳承感。
4、人文關懷:人性化設計是設計的更高要求和目標,公交候車亭作為公共設施的一部分,設計過程中更應該考慮到不同人群,不同年齡階層以及不同文化層次人們的需求。通過科學合理的設計,解決人們出行的各種問題,使人們的整體生活品質得到提升,更能體現城市的人文情懷。韓國為盲人設計了觸摸式站牌或語音提示,為老人和行動有障礙的人設計了無障礙上下車通道,就很好的兼顧了不同人群的需求,這也是我們需要學習和加強的地方。
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交通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城市進步與否的標志,城市公共交通設施作為交通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的外在形象,不但擔負著交通出行的重任,更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的內在文化潛質的重要宣傳資源。用藝術的、科學的手法對交通設施進行合理的設計可以使其更容易被大眾接受,更能增加人們對城市的歸屬感和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