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麗鋒
摘 要: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學習,“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學生都能掌握良好的自學方式并能運用自學方法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那教師的工作量將會大大減少,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大幅提升。隨著語文課改的不斷深入,語文這門課程對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求也在逐漸提升。那么,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根據相關教學經驗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生;學習興趣;循序漸進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年齡小,心智尚未成熟,對于事物的見解還有很大的依賴性。如何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需要指導教師循序漸進地引導。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使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乏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無濟于事。”這里就體現出了興趣的重要性。只有培養他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才能鼓勵他們去主動自學、愛上自學,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教師可以豐富課堂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自己的想象力和動手力。比如,要講解一篇關于植物的文章,教師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學生親自觀察植物,引發學生愿意上語文課的興趣,然后利用低齡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指導他們先自己預習文章,用自己的力量去讀懂文章,從文章中找出自己不懂不會的問題,接下來便可以找同學上前觀察植物,并講述自己從文章中獲得了什么樣的知識。這樣一來,教師不僅活躍了整個課堂的學習氣氛,更培養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幾次下來,學生會慢慢形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培養自己對文章有所見解的能力,也就養成了自學的習慣。學生甚至會養成喜歡閱讀的好習慣,在教師沒有要求的情況下在課余時間進行知識的自我補充。豐富課堂形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增強學生對語文課的學習渴求,為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循序漸進,逐步培養自學能力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他們的要求切不可過于嚴厲。若以初中生、高中生的自學能力來要求小學生,只能是白費力氣。小學生的自學能力必須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漸養成的。所以如何科學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值得教師深思的問題。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則可以讓學生很輕松地入門。比如說一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從一個句子或者小的段落開始,讓學生自己分析其中的語法知識和詞語用法,之后再與同學分享,或者在課堂上講述自己的看法。指導教師可以在這時糾正或補充講解,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思考。待學生有了一定的自學基礎,再要求他們課下做好預習,在教師指導之前進行自學。這樣循序漸進地教授學生學習方法才能使他們更容易接受,學習效率才更高。
三、為學生提供自學思路,引其入門
指導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對學生進行合理要求,切不可“急功近利”。由于小學生對事物見解的依賴性很強,所以指導教師在開始的時候應該教給學生正確的自學方法。比如,學習一篇文章的時候應該先列提綱,將文章分成幾個大的部分再逐一攻破。在學習一篇文章之前,向學生布置自學任務的時候,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提出對學生的自學要求,并將關鍵性的問題提出來留給學生課后思考,如文章的主旨大意是什么,文章的主要矛盾是什么,這樣學生在自學的時候,帶著問題去學習,自然有了側重點。再如,指導老師提出對學生的自學要求,如歸納總結段落大意,預習文章的生僻字詞。學生在自學的時候要學會發現問題,有不懂的問題及時記錄,在上課的時候要及時與同學進行討論或向老師提問。這樣一來,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還能發現更多學生平時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指導教師要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引導,要對學生的自學過程進行客觀評價,讓學生發現自己的問題,從而更有效、更正確地自學。
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對于小學生來說,正確的引導對他們來說很重要,由于他們的自學能力有限,所以指導教師應教授他們正確的自學方法。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教會學生自學的能力。教師的知識總歸是有限的,而學生需要的知識和他們對知識的渴求是無限的。與其把自己有限的知識全部教給他們,不如教會他們自學的能力,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學習,來吸納知識。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經驗傳授學生一些自學的方法。比如,要學會瀏覽與細讀。對于小學生來說,課堂上學習的文章一般文章主旨和重點段落都比較突出,所以首次接觸一篇文章,教師可指導學生先粗略地瀏覽,將文章大體分成幾個部分,找出其中重點的部分,這個重點的部分一般就是文章主旨所在,所以這部分需要細讀,以便總結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對于課外讀物也是一樣,學生一旦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對于理解各類文章的中心思想都是有幫助的。再如矛盾解決法。在理解一篇文章的時候,難免會有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在讀文章的時候可以先做出標記。等到整篇文章的問題都解決了再回頭細攻這個問題,仔細閱讀相關的段落,從字里行間發現問題的矛盾。
五、適時適度強化訓練
由于小學生自制力弱,所以作為教師應適時適度地為學生提供訓練的機會。比如說,可以不定期進行集體自學訓練,拿出一篇文章讓學生親自分析解讀,分析之后可以小組討論,之后有不懂的問題及時向老師提問。經過這樣系統有序的訓練,學生可以逐漸鞏固自己的自學能力,并完善自己的自學方法。
總之,對于小學生來講,教師的指導作用至關重要,教師應營造充滿和諧與童真的平等環境,指導學生求真求新,讓自學變成自己的一種興趣,更是一個習慣。在自學中塑造自己的個性,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參考文獻:
魏書生.語文教學[M].沈陽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