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怡
摘 要:與以往相比,小學數學課堂中越來越多地出現了信息技術的身影,小學數學教學也因信息技術的出現和應用發生了改變。信息技術在提高課堂效率、增加課堂互動性、激發兒童數學學習興趣、啟迪兒童數學思維方面有積極作用。相信這些積極作用會使小學數學教學更加符合兒童學習數學認知的發展,迎合兒童的學習注意點,激發兒童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兒童的數學思維。小學數學教學的“新技術革命時代”已經來臨。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新技術革命;信息技術
20世紀40年代至今,人類社會正在經歷著偉大的變革——新技術革命。作為“新技術革命”核心的信息技術正在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學數學教育也步入“新技術革命時代”。
一、信息技術走進小學數學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小學數學教學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
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從白紙走向了電腦;數學課堂教學從黑板、粉筆下的傳統教學媒體走向電腦幻燈的電化媒體,再進展到現代投影與計算機網絡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單一接受教師教授的內容轉變為在課堂上借助教學軟件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練習形式也由書本練習發展為平板練習后在線傳輸給教師。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價值追求
(一)符合兒童學習數學認知的發展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還處于萌芽發展階段,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理解比較困難。在抽象之余,他們更加需要一些形象的表象素材的輔助。如果能夠借助信息技術多樣的呈現形式,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學生在學習時就不會像以前那樣困難。
(二)迎合兒童的學習注意點
處于兒童階段的小學生,對新奇、多彩、生動、有趣的內容更感興趣,也更加容易集中注意力。如果能夠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合理而有趣的情境,輔以生動的畫面和素材,相信學生更容易集中注意,關注學習知識,參與學習活動。
(三)激發兒童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素材提供和知識呈現上,信息技術手段有著傳統教學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對學生來說也更加具有真實性。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更加容易體會成功,從心里覺得學習數學是有趣甚至充滿挑戰的。對他們來說,數學學習會變得充滿成就感,自然學習興趣也隨之高漲。
三、信息技術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助推劑”
(一)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的“助推劑”
1.充分的課前準備,使學習更加輕松、高效
以往的教學中,學生的課前準備往往是教師布置下去的學具準備,還有部分學生會通過提前閱讀書本對新知識進行適當了解。對學具的準備僅能了解到學習內容的一個方面,而自主預習又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求較高,這樣的課前準備都不能說是完全充分的。
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學生可以通過教師提前錄制的“微課”對將要學習的知識進行一個全面的了解。短短10分鐘的微課,通過有趣的情境、豐富的素材、適當的練習,配以教師專業的講解,學生能夠輕松、扎實地對新知識有一個初步的掌握,為即將到來的課程做好準備。現在,已經有許多地區或學校進行了“微課”的嘗試,且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2.更多的課堂探究,豐富表象,形成思維
小學生對事物的感知主要是通過形象思維,這樣的認識特點決定了兒童在感知一個具體的數學概念或數學過程時需要從熟悉的表象入手。數學知識是抽象的,在教學時,如果教師能夠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讓學生看得見,能操作,有感覺,并能在頭腦中形成印象,就有利于學生學習。
“線段”這一概念就是比較抽象的一個數學概念,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掌握是比較困難的。而利用具有交互性的白板進行教學,學生的感受能夠更加豐富,而且能夠避免“言之無物”的情況出現。利用白板自帶的資源庫,或將一些圖片事先導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自由調入相應的圖片,讓學生的回答和想象變得“可見”,方便每一位學生豐富表象,形成抽象的概念。
3.發散學生思維,提升數學素養
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的講解和學生機械地計算占用了很多時間,能夠完成學習任務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就更加困難。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高效的數學課堂要求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地擴大知識的容量,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識。多媒體技術的加入,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形式,合理安排了教學時間,而且拓展了小學生的知識面,發散了學生的思維。
在教學“億以內數的認識”時,學生雖然在知識構成上完成了對數域的拓展,但在形象認識和自己的生活經驗上并沒有完成數域的拓展。在課中,我結合書本上宇宙知識的素材,在課件中播放了一個插入的視頻,向學生介紹相關知識。學生看后對“億”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對視頻中的知識表現出了好奇。學生在課堂上不僅掌握了數學知識,同時也接觸了科技知識,發散了思維。
(二)信息技術,增加課堂互動性的“助推劑”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在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得到發展。”學生在獲得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只有親身參與教學活動,才能得到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操作活動、小組討論、合作學習、鼓勵發言等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這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并不能夠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也就是說,教師沒有和每一位學生展開有效的互動,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沒有真正突出,而信息技術為實現這樣的互動提供了可能。
在“搭配的學問”一課教學中,教師呈現出2件上衣和3條褲子之后,學生可以通過白板直接進行搭配,一種搭配完成后還可以還原進行下一種搭配,并可以通過圖像存儲功能將集中搭配保存至一張屏幕上觀看。這樣的互動性操作讓知識更加直觀,學生思考起來也更加方便,教師也能更清楚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三)信息技術,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助推劑”
1.豐富的資源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些軟件還為教師配備了資源庫、鏈接、圖庫等功能,需要的時候能夠隨意調用,內容非常豐富,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將創造的材料放入其中或是刪除不需要的材料,還可以與電腦相連,導入電腦中的資源或與網絡相連。這些豐富的資源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很大作用。
例如,在“認識千米”一課中,書本上有一個問題:“從哪里到哪里是1千米?”在學生回答后,教師利用白板中事先存好的網絡鏈接展示百度地圖,直觀形象地向學生展示了從學校出發1千米大約可以到哪里。這樣的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都積極參與,內化了“千米”的知識。
2.增強了數學學習的趣味性
在新興的“平板課堂”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趣味性被極大地激發出來。學生在課堂上利用手中的平板電腦進行各項活動:輕觸屏幕,學生就可以學習課本內容,完成探究活動,進行鞏固練習,了解相關知識,拓寬知識面等等。這給學生帶來了一種更為綜合的學習體驗,學生在使用平板學習的過程中充滿新鮮感,對學習內容本身也更加感興趣。加上平板電腦呈現學習素材的形式更加多樣新穎,學生自然而然就能被吸引,體會到數學知識之中的樂趣,增加數學學習的趣味性。
四、小學數學教學“新技術革命時代”的展望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先進的信息技術開始為教育教學服務,為教育教學帶來各種新穎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從黑板粉筆到電腦幻燈的轉變我們可能沒有想到,但是“微課”“平板”等我們正在經歷,小學數學教學的“新技術革命時代”已經來臨!
當然,這不僅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便利,也給我們帶來了挑戰:如何真正利用好交互式多媒體技術來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讓學生輕松、牢固地掌握知識是小學數學教師重點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牛軍美.淺談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祖國·教育版,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