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平
摘 要:小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時期,這期間學生對世界萬物都充滿了好奇,所以,小學的教育要加強對小學生“三觀”的引導,其中德育尤為重要。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其思想道德價值直接影響著我國未來的思想道德水平,所以,加強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勢在必行。語文作為一門文學,不僅對學生的文化素養有著教育作用,而且對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有著重要的引導和培養作用。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實踐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實踐研究
在新課標的提倡下,小學語文教育越來越重視對學生良好品質和思想道德修養的培養,特別是隨著社會對德育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而且要求在小學各科中都加強對德育的滲透,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具有較強人文素養的學科,對學生的德育有著特別的影響,那么,該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加強德育的滲透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
一、將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進行德育
小學語文教材的設計適合小學生的身心特征,所以,教師應在以教材內容為主的基礎上結合實際生活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思想道德與他們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從而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使小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有意識地去培養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質。例如,在講解《美麗的小興安嶺》《林海》等內容時,應使學生在了解祖國的美麗的基礎上,增強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從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分析比較的方法來加強德育的滲透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分析課文時要不斷地比較,讓學生認識到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的重要性。“要成才先學做人”這是許多小學教室的標語,可見德育的重要性。
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情感,滲透德育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感同身受地體會教材中的內容,從而產生心理共鳴,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自覺地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以上是我對長期工作的經驗總結,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改善教學模式,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潛移默化的形式來不斷加強德育的滲透。德育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德育的滲透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施珍珍.讓小學語文課堂充滿活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