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萍
摘 要: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在課堂上,大多數小學生的注意力一般都在30分鐘左右,學生年齡越小,注意力越難以長時間集中,這是學生對外界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在作祟,如果把課堂教學變成游戲,變得和教室外的世界一樣有趣,那么就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從教室外吸引回課堂,并不斷鞏固和強化學生對課堂的興趣。英語源自于生活,游戲的環境類似于生活,相對輕松活潑,這是創造英語學習環境必要的條件。
關鍵詞:英語課堂游戲;趣味性;教學效果
一、游戲氛圍輕松,學生樂于開口
語言要先會說,才能用好。小學英語是基礎中的基礎,因此,教師需要在學習英語的開始就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即開口說話。但在實際情況中,一方面課堂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在講臺上教,學生在講臺下學,場面相對較為嚴肅,使得學生的心理壓力較大,怕念錯受到批評,另一方面則是部分學生較為內向,開口說話較難實現。而如果利用游戲或者游戲的精神,營造一個輕松的游戲氛圍,發揮學生的特長,并使學生心態放松,注意力長時間集中。比如在Do you like meat?這一單元中,單詞都非常貼近生活,學生記憶相對簡單,教學任務也相對較為輕松,因此先從單詞下手,等到學生對單詞較為熟悉時,組織小組,互相融入場景進行對話,強調對語氣的注重,保證學生全身心投入在活動中,此時學生的心思完全放在了如何對話上,不再顧忌自己是否念錯,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提升自信,而當學生的精力都放在了對話表演上時,潛能便會激發出來,有不少的學生在通過幾次對話后就能很輕松地背誦出來。通過幾次這樣的嘗試,原來不喜歡英語學生的漸漸不再抵觸英語的學習,甚至還因此愛上英語,愛上話劇類表演。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保持興趣,能使學生更易掌握所學內容。
二、讓單詞有趣
學生對于英語最難邁的坎并非各類語法,而是基礎詞匯量無法跟上學習進度。學生日常生活中并不需要使用英語,對于英語的認知是:考試要考,老師要查。對于學生而言,英語的意義過于抽象和遙遠,在學生的心中很多時候都不能與語文和數學相提并論。一部分學生對單詞死記硬背,應付聽寫和檢查等,并不會對此產生任何的感覺,而死記硬背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首先便是惡性循環:因為沒興趣所以才死記硬背→感覺枯燥無味→更加沒興趣,這會對學習英語造成非常大的阻礙,其次一旦一段時間不去使用就會忘記,而如果不再次復習就會前功盡棄,而英語并非母語,日常生活中很難創造一個全英語的日常環境讓學生反復使用英語。而作為教師,首先需要改變學生對英語單詞的抵觸情緒,讓學生感受到:單詞不是用字母串起來的符號,而是有實際意義的詞語。萬事開頭難,英語尤其如此,先把學生“騙”進門,只要入了門,很多事情都迎刃而解。因此對于剛開始學習英語的學生,教師可以把英語包裝成“包著糖衣的苦口良藥”。對于很多讀音相近、音節相似的詞匯,可以編排成一段順口溜,諸如A big black bear sat on a big black bug、Blue glue gun,green glue gun,Fresh fried fish,Fish fresh fried,Fried fish fresh,Fish fried fresh.等到學生適應了以后便可以加長句子和詞匯難度,例如Picky people pick Peter Pan Peanut Butter.Peter Pan Peanut is the peanut picky people pick.There those thousand thinkers were thinking how did the other three thieves go through等。除了教師自己預備一些句子,還可以在課堂上和同學一起現編一兩段。讓單詞融匯在句子進行學習,第一增強學生語感,第二使背誦詞匯不再枯燥無味,第三可以復習過去學會的詞匯。人屬于群居動物,一個人干一件事或許幾次便會感到枯燥無味,但如果有同伴在一起的話,這種消極的感受則會大大縮減。因此最好讓學生三兩個一組,互相背誦,效果會好很多。
三、拓展學生知識面
小學生獲取資源的方式單一,來源也較為局限。游戲是一個綜合的活動,學生能在其中接觸一些新鮮的事物,拓展知識面。例如在I like football這一章節講解時,可以穿插一些有關足球的知識,而在Daming flies kites in the park這一章節時,大家可以對自己平時的活動暢所欲言,同時教師可以對其中的一些生活細節進行提醒和補充,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生活知識。
四、加強學生的競爭意識
俗話說:“一人吃飯沒味,二人爭飯有勁”,有競爭才會有動力。游戲內容形式多樣,自然可以加入競爭元素,而為了強化競爭的效果,可以加入一定的獎懲機制。比如在學完本單元單詞后,以個人的形式進行快速聽寫,失敗的人則需要把單詞默寫一遍。還可以團隊的形式進行比賽,培養合作意識,加強集體榮譽感。比如在I like football這一單元中,可以讓學生幾個一組,一人表演運動時的身體動作,其他人則對想要表現的運動名稱進行猜測,亦或者是編一臺微型英語劇等。但組織游戲有一點需要明確,要讓學生明白活動的意義,如果不進行嚴格的規劃編排,并不對學生進行活動的講解說明,學生就極有可能只把注意力放在過程和簡單的玩耍之上,這是小學生的天性,但需要進行管理,否則活動效果達不到預期。同時可以針對學生的個人情況,教師對學生進行角色分配,保證學生能夠獲得足夠的鍛煉。
五、游戲式教育與傳統教學方式互相協作
游戲式教育能夠營造更加輕松的氛圍,更好地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而傳統教育也有其優勢。經過多代教育人的辛苦耕耘,傳統教學方式其實有相當多的閃光點,不能一概否認它的教育作用,而是想方設法將其中的精華思想與其他的教學模式融合以適應現代化教育模式。教師可以把兩者結合起來來回穿插使用,使課堂總是充滿新鮮感,幫助學生提升對學習的興趣。
游戲教學符合教學的本質理念,且適合英語教學。如果能把教學與游戲通過種種方式較好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放松,感受輕松快樂的學習方式,這對學生的發展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高潔.以游戲精神觀照兒童教育:從意蘊到行動[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0(03).
[2]張毅玲.小學英語游戲的多樣化教學探索[J].新課程:下旬,2010(06).
[3]丁海東.兒童游戲權的價值及其在我國的現實困境[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