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東孝
教育教學工作不但要引導學生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而且要教會學生做人的哲理。筆者認為,對小學生而言,應特別注重對他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與培養。
“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民族優良傳統的發揚,共同理想與精神支柱的形成與鞏固,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都離不開教育工作。”學校的教育工作不管在任何時候,任何階段都要把如何育人,育什么樣的人放在首要地位。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從哪些方面去培養、強化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呢?
一、強化紀律觀念,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對小學生而言,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紀律觀念十分淡薄,根本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又為什么不能這樣做的道理。因此,對小學生的紀律觀念,一方面要靠教師耐心的教育培養,另一方面要靠各種措施的強化才能形成。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是啟發、教育學生形成紀律觀念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充分利用班會、主題隊會活動等形式讓學生懂得遵守紀律的深刻道理,也可以給他們講解革命先烈的動人故事來進行啟發熏陶。如,邱少云為什么讓熊熊烈火把自己活活燒死,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等英雄故事。明理,是小學生形成紀律觀念的重要前提。教師在給學生熏陶明理的過程中,還要依賴各種措施對他們進行強化,這是促使小學生形成紀律觀念的關鍵。在強化學生紀律觀念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要因他們有一點“小毛病”就指責、批評。這時,教師一方面要對他們進行耐心的教育引導,另一方面還要對他們進行大膽鼓勵,讓他們懂得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是難免犯錯誤的,但只要知錯就改,就是一名好學生的道理。
學生的紀律觀念一旦加強,他們的各種良好行為習慣也就隨之形成,而良好行為習慣又往往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因此,教師在強化學生紀律觀念的同時,要從諸方面去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二、強化工作能力,培養學生的高度責任感
所謂工作能力,對小學生來說,泛指他們臨時完成教師交給的各項任務的能力和必須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小學生的這些能力要全靠教師的培養和強化才能形成。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工作能力的培養和強化,使他們在各種活動中養成嚴肅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
在教育教學改革中,教師不但要徹底領會“素質教育”的精神實質,而且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思想主題。千萬不能以單一的思想教育方式:一味地給學生灌輸“分、分、分,是學生的命根。”我們當今的教育是要做到學知與育人兩不誤,從某種意義上講,也就是從國家興衰的角度出發,育人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培養出來的學生光有知識而沒有過硬的思想素質和極強的工作能力,他們今后將如何在改革的浪潮中乘風破浪呢?因此,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萬萬不能忽視對學生工作能力和工作責任感的培養。
三、強化意志,培養學生的獻身精神
意志,是人在行動過程中自覺克服困難,以達到預期目的的心理過程。偉大的科學家王饒認為:“對于人生而言,最重要的是有一種堅忍不拔的意志。”一個人要取得事業的成功,除了有遠大的理想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一種強大的動力作后盾,這種動力就是頑強的意志力。著名科學家愛迪生、瓦特等他們一生中的種種重大發明是如此,許許多多殘疾人能取得事業的成就也是如此,英雄黃繼光、董存瑞等革命先烈在關鍵時刻能勇于獻身更是如此。
由此可見,頑強的意志力是一個人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強大動力。一個人的意志力如果缺乏或消沉,那就等于失去了精神支柱,到頭來將一事無成。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小學生意志力的培養和強化,對小學生意志力的培養可以從兩條途徑進行:一是從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和完成各項任務中去培養。如,要求學生按時到校,不早退,不曠課、認真完成每一件事等,從表面上看,這些都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但對小學生來說就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了。要做到這一點,他們不但要具有很強的時間觀念,而且還必須具有克服對外界因素影響的能力。如不怕夏天的烈日炎炎,不畏冬天的風雪嚴寒等。二是用革命先烈的動人故事去感染、陶冶他們的意志。教師可組織全班學生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清明節掃墓等,還可以通過講革命烈士故事活動比賽等形式去進行熏陶、培養。
對學生意志力的培養應注意幾個問題:一是要注意學生的年齡特征,班主任在選材、教育培養的方式方法上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千萬不能急于求成而損傷了他們的身心健康;二是防止“單打一”的戰術,對學生意志力的培養要注重形式多樣;三是要有“持久戰”的戰略計劃和培養目標,學生意志力的形成,要靠班主任長時間的強化和培養才能達到。
四、強化集體主義思想,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人類要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光靠個人的智慧和才能是不夠的,還要依靠全體公民的團結協作、共同奮斗才能實現。
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它是一個國家公民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而班上方方面面的工作無時無刻不在體現著這一思想主題,如爭奪“遵紀守規流動紅旗”“清潔衛生流動紅旗”以及各種體育比賽活動等,教師就要充分抓住這些活動有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并在活動中教育學生的言行要符合班規校紀,使他們在活動中真正體會到,只有全班同學的團結協作,才能取得各個方面的優異成績。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通過長期的培養強化,我原任的六(二)班同學的集體主義榮譽感就十分強烈。在舉行第六屆小學生體育運動會時,六(一)班和我班在進行迎面接力賽時,我班的一位同學因緊張而把棒交掉了,致使我班獲得了名列第二,比賽結束后全班同學都在教室里放聲大哭。由此可見,全班同學的集體主義榮譽感是何等的強烈。
五、強化品德教育,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英國著名哲學家明確指出:“一個國家的前途,不取決于它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于它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于它的公共實施之華麗,而在于公民品格之高下。”這位著名哲學家給我們學校提出了一項重要的育人任務,就是要狠抓學生的品德教育。俗話說:“一天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公民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須依賴于學校的前期教育培養。如學校放松了對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就等于是給社會輸送一件件不合格的“產品”。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學校這塊陣地優勢,對各年齡階段的學生進行扎扎實實的品德教育。
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主要是教會他們這樣做人的道理。班主任要根據學生的思想狀況,結合本班本校的實際,制訂培養學生品德教育的具體內容和總體目標。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各種形式去啟發、教育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如為什么不能打罵別人,又為什么不能私拿別人的東西等。教師每提出一個問題,就要讓學生進行討論,充分發表意見,然后再總結學生正反兩方面所得的不同結果,從而使他們做每件事之前都要三思而行,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這是我們教師育人的重要方法。一個人一旦具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將來才能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正確把握自己,才能在前進的路途中永不迷航。
如何指導培養小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向良性發展,這是我在多年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點嘗試,效果較好。并誠望同仁們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