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娟
摘 要: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保證每個學生平等地接受教育。特別是班級中的學困生。當前,新課程改革迫切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須用全新的教育觀念,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把握教育的最佳時機,才能讓學困生揚起遠航的風帆。
關鍵詞:學困生;教育管理;策略
如今,學困生是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大難點。由于他們缺乏自控力,不能有效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言行,忍耐性比較差。因此,對他們的教育管理工作采取的方法應是多樣化的。下面,筆者就加強學困生的教育管理提出幾點建議。
一、發揮非正式群體的作用
學困生往往在班級中充當非正式群體的角色,他們往往擾亂班級秩序。但非正式群體也常常在班級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他們這群人中總有一個領頭羊。這個角色很有號召力,他可以調動學困生這樣一個非正式群體。教師可以根據這個特點,加強對這個領頭羊的教育管理,從而讓他來調動學困生群體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加強師生之間的輔導
學困生難以管理的主要原因是,他們還沒有完全掌握教師所教的知識,而教師又開始上新課。久而久之,他們就逐漸地落后于其他學生,從而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最終的結果就是,自己成為學困生。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耐心地給予輔導。讓學生學完知識后,能夠快速地掌握所學知識。這種輔導,不僅是教師給學生的輔導,學生與學生之間也要互相輔導。
三、發揮家庭、社會和學校的力量
學困生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會、學校以及家庭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加強學困生的管理也應該發揮社會、家庭和學校這三個方面的力量。家庭:應該多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不要一味地逼迫學生取得良好的成績。學校:不能以分數作為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要注重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做一個善良、真誠的人。社會:應該鼓勵學困生,平等地對待學困生,不應該歧視他們。
四、情景式教學
小學生的認知還處于初級階段,他們的思維能力還處在形象思維能力上,他們需要直觀的、具體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可以采用情景式教學方式。例如,讓學生表演課本劇、出示相關的照片等。這樣一來,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具體的形象,來思考問題,最終獲得所學的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劉應超.轉變教育管理方式,探索教育管理新思路[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3(03).
[2]楊新穎.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有效的發展:促進后進生發展的評價策略探究[J].現代教育科學,2006(02).
[3]孫建風.小學師生日常交往問題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