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華
怎樣的語文課才讓學生喜歡?可能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在我們給語文課加上各式各樣的定語之前,我以為,我們的語文課首先要“好玩”一些。不要太正襟危坐,也不要過于一板一眼,讓課堂好玩一些,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會更濃一些,對語文課的學習期待也會更高一些。好玩一些的語文課,更符合學生活潑的性格特點,貼近學生個性成長需求,也體現語文濃濃的趣味。那么,好玩的語文課是怎樣“煉”成的?不妨來看薛法根老師教學《霧凇》一課的幾則片段。
【片段一】
師:霧凇形成一般要八到十個小時,但第二自然段用幾句話就寫清楚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請前排的同學每個人讀一句,一共幾句話?
生:……(八個句子,每人讀一個句子,略。)
師:這八句話之間有什么聯系?想一想,如果這八句話中只留下一句最重要、最核心的話,應該是哪一句?如果你讀的那一句不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那么請坐下。(幾個學生遲疑了一會兒紛紛坐下,只有第一個和最后一個學生還站著。)你們兩個只能留一個!(眾大笑,最后一個學生想了想,坐下了。師問第一個學生)你為什么要站著?
生:因為我最重要。(眾笑)
師:每個人都是重要的!(眾大笑)
生:因為我讀的句子最重要。
師:說說重要在哪兒?(生無語)想一想,你讀的這個句子和下面的句子是什么關系?(生仍不明白)我和你是什么關系?
生:老師和學生的關系。
師:所以我領著你學習啊!(眾笑)你看看你讀的這個句子呢?
生(恍然大悟):這個句子是領著下面的句子,是總的說的。
師:下面的句子呢?
生:下面的句子是分開來說的。
師:所以是?
生:總分關系。(掌聲)
【簡析】讓學生分句讀課文,是常用的一種讀書方法。對句子之間關系的理解,是隱藏在分句讀書之后的知識重點。只是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整,便讓學生找出哪一句是中心句。覺得自己讀的句子最重要就站到最后,教師運用這種智慧的教學手段把學習變為學生樂于參加的游戲,課堂不是單向的講授或教師主導的討論,而變成學生主動探究和發現的過程。由學生的課堂表現,不難看出現場學生學習的狀態——怎一個快樂了得?
【片段二】
生:課文中“這蒸騰的霧氣,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最初像銀線,逐漸變成銀條,最后十里長堤上全都是銀松雪柳了”,這兩句寫的是霧凇。
師:霧凇在哪里?
生:那些“銀線、銀條、銀松雪柳”都是霜花凝結在樹上的樣子,都是霧凇。
師:這些詞語寫出了霧凇的變化。那么,為什么要比作“白銀、銀線、銀條、銀松”呢?
生:因為霧凇是白色的。
師:白糖也是白色的啊!(眾笑)
生:白糖只可以吃,但是沾不上樹枝,要落下來的。
師:白漆可以了吧?(眾大笑)
(生無語)
師:白銀,白色的銀子——
生:白銀很珍貴,霧凇也很珍貴。
師:珍貴的東西就珍惜,就喜愛,就珍愛!這個比喻其實隱含著作者的什么感情?
生:喜愛霧凇。
生:贊美霧凇的美。
師:作者的比喻,背后藏著感情。因為喜歡它所以用這樣美妙的比喻。
【簡析】作為四年級的學生,把一樣事物說成另一樣事物,也就是對比喻句的理解應不是難點,真正的難點在于為什么要用這樣的事物來比喻,而不是采用別的來寫。薛老師的高明之處在于,當學生思維遇阻時,巧用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和文中比喻作比較,“為什么不用白糖?”“白漆可以嗎?”讓學生在覺得好玩的同時,揣摩作者寫作的用意,感受到作者語言背后傳遞的情感。
【片段三】
師:我們江南沒有北方那么寒冷,只有霧而沒有霧凇。前兩天剛剛經歷了一場大霧,你能模仿課文中第二自然段的寫法,借用文中的詞句,將大霧的形成、消散過程寫出來嗎?
(生快速寫作)
師:誰愿意來交流一下?其他同學注意傾聽:他用了哪些詞句來準確地描寫,用了哪些詞句寫出了變化的過程。
生:早晨,推開門一看,嗬,好大的霧啊!遠處的高樓、樹木全都淹沒在白色的霧氣里,白茫茫的一片。大街上的車子、行人都變模糊了,只聽得到汽車的喇叭聲、自行車的鈴聲。(師插話: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只有近處車子的警示燈一閃一閃地慢慢爬著。(師插話:“爬”寫出了慢,好!)我坐上爸爸的汽車,車開到了郊外,居然連馬路都不見了,只能看到前面汽車屁股后面的紅燈在閃爍。(師插話:霧越來越濃啦!只能看見車屁股了!眾大笑。)大霧也彌漫了整個校園,從對面走過來的人,我都難以看清楚,一不小心就會撞個滿懷。(師插話:霧更濃了!)大人們可煩惱啦,可我們卻樂壞啦!(師:你想干嘛?說清楚!眾大笑。)我們就像在仙境中一般,又像浸在牛奶里一樣。(眾大笑。師插話:加一句“渾身濕漉漉的”。喝夠了沒?眾大笑。)這樣的大霧一直持續到午飯的時候,太陽才露出一點點臉來,霧終于慢慢散去了。(掌聲)
【簡析】讓學生模仿遷移課文的寫法,是有效落實語文課堂語言文字運用核心目標的重要舉措。本來對于學生寫話來說,課堂氣氛會走向沉悶,似乎難以輕松起來,而薛老師把著眼點放在了學生的交流點評上。順著學生的寫話,一句恰到好處的點評,一個“順水推舟”式的包袱,學生不但體會到了寫話的好玩,也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好玩的語文課,如果細細品味,至少有三點值得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借鑒。首先,語文課堂要吸引學生,依靠的并不是多么高深的知識,只要有趣一點,好玩一些,不那么枯燥乏味,不那么居高臨下,讓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感到語文的親切,發現語文原來可以這樣學,課堂原來是這樣快樂,何愁學生不喜歡語文學習呢?其次,好玩的語文課是什么?老師放下身段,蹲下身子,擁有一顆與學生相近的童心,想孩子所想,思孩子所思,說他們感興趣的生活,講他們最開心的瞬間,帶著真誠走近他們,調侃一下自己,幽默一下學生,也許,這時的課堂便擁有了吸引住他們的磁場,課堂有了牢牢抓住他們的力量。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也讓學生的眼睛亮起來,笑容露出來。更重要的是,老師發自內心的欣賞,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自由寬松的課堂氣氛會讓學生自然表現出最真最美的一面。最后,好玩的課堂并不是只為了好玩而好玩。其實,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實實在在的學習任務,只不過換了一種教的方式,運用更加高明的智慧,讓學生在心情舒暢下學習,在不知不覺中激活思維,放飛個性,扎實語文實踐。可以說,正因為老師教學的目標明確,好玩的課堂教學才變成高效的課堂教學,也是令學生成長的教學。所以,追尋語文課堂的好玩,千萬不能忘記語文課堂自身的任務是什么,薛法根老師的課堂給了我們最好的啟發。
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一個好玩的學習過程,都令人無比向往。好玩的語文課,值得我們好好地琢磨,好好地實踐。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園區星洲學校)
□責任編輯 黎文雯
E-mail:jxjylw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