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育通常都注重結合“讀寫”,在寫作方面,我們也往往把目光放在文章內容和寫作手法上,忽略了寫作中情感的表達。本文將對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幫助學生增加寫作情感,從而更好地在語文學習中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做具體討論。
關鍵詞:語文教學 寫作 情感培養(yǎng)
我們都知道,在任何方面,興趣都是最好的老師。寫作也是,而在寫作中增加情感也是幫助我們學習語文寫作的重要法寶。語文學習的基礎不僅在于字詞句的表達,情感的表達也十分重要。一篇好的文章或作品,在其情感的把握上往往勝過其語言的描繪,從而極大地提高我們對于作品的興趣,激發(fā)讀者的認同感。
一、品茗生活,點滴積累
對于藝術或寫作而言,生活永遠是最好的素材和靈感來源。最為社會中的人,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張關系網,有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聯(lián)系。而交流會產生情感。對于家人朋友我們會有親情和友情的表現(xiàn),對于心愛的人或事物會有喜愛或愛慕之意。即便是對于自然景物,我們也會有見風月而有意,遇草木而含情,觀河山而顯志的意氣風發(fā)之感。這些都是生活中我們情感的表達。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倡導學生積極投身生活,品茗生活,在生活的大環(huán)境中潛移默化地感悟情感的妙不可言,在對情感的領悟中增加語文寫作中情感的表達,點滴積累,以意化形。李煜吟誦《虞美人》時必定滿懷思國思民憂郁之情,杜甫寫下《春望》時也是滿懷國破家亡的悲痛之感,李白的《夜雨寄北》字里行間流露出思戀妻女之意。這都是因為我們處在生活中,而生活的色彩無論悲喜都能夠直接影響到我們,都會引發(fā)我們的情感指向,從而形成對社會、對人事的基本看法。這給我們寫作提供了重要的情感來源。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積極倡導學生利用生活的素材庫,在品悟中形成自己的感悟和看法,在積累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視覺思維,再學以致用,把捕捉到的靈感投入到語文寫作中,有話可說,有情可表。
二、寫作實踐,靈活使之
哲學上常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確如此,實踐最能直接表現(xiàn)“學以致用”一詞的意思,對于我們語文寫作更顯得尤為重要。語文教學中寫作情感的表達,最終要在積累情感的基礎上用筆墨宣泄出來。這就要求我們有寫作實踐的空間。就像契訶夫說的:“對作家來說,寫得少是這樣有害,就跟醫(yī)生缺乏診病的機會一樣。”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好好把握學生對于情感宣泄的需求,創(chuàng)造良好的寫作環(huán)境,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氣氛。其實這并不是難事,因為渲泄情緒是一種本能,只要在某種特定的情景中,激起我們潛在的情感需求,就會很容易激發(fā)我們寫作的沖動與欲望。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提供給學生寫作實踐的機會,組織寫作比賽或交流大會,在交流情感的過程中增加寫作的經驗與機會。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寫作系技能,不宜視作知識;宜于實踐中練習,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講知識,或以為多講知識即有利于寫作能力之長進,殊為不切實際之想。”可見寫作實踐的重要性。
三、教學為本,曉以大義
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想寫好文章,就得先進行大量閱讀,讀的書多了,積累的素材多了,寫文章自然信手拈來。教育學家葉圣陶也曾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只單論寫作程度是不夠的,要細致琢磨起來,還得追問閱讀程度。閱讀素材的選取也很重要,語文課本中選用的文章,都是詞句優(yōu)美、情感充沛的好文章。無論是以敘事為主的記敘文,還是抒情手法運用較多的散文、詩歌,還是就某種現(xiàn)象、觀點論述的說明文,都在不同程度上摻雜著作者的情感,或直白,或隱晦。
課本中大部分文學作品給讀者塑造的情感世界都是真實而又有深遠含義的,例如,朱自清的《背影》,雖然文章描寫的是每個人都很熟悉的人物角色,是生活中常見的小事,但在融入作者濃厚的情感后,每一個細節(jié)的描寫,都讓人覺得作者描寫的父愛多重一分,在每位讀者心中都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師在教學生寫作時,可以多讓學生注意細節(jié)描寫的運用,對那種能夠傳遞情感的外在表象進行細化特寫,抓住人物動作蘊含的深情厚意。而且課本中的文章,構思都比較精巧,文章結構安排恰到好處,文章層次劃分清晰,如《最后一課》中,作者通過對小弗郎士的心理變化過程的描述,來表達作者的悲憤和滿腔愛國之情,可以在教學時,教同學們體悟如何去構思,如何安排文章段落,文章的中心思想怎樣表達等系列問題。
語文課本是有價值的讀本,教師在教學中要運用好課本素材,在日常教學中,以課本文章為分析對象,讓學生體會好的文章中作者情感表達的方式、方法,學會在自己寫作時用情感來給文章注入生氣。
四、結語
作家丁玲曾說過:“我寫作的時候,從來不考慮形式的框子,也不想拿什么主義來繩規(guī)自己,我只是任思緒的奔放而信筆之所之。我只要求保持我最初的原有的心靈上的觸動,和不歪曲生活中我所愛戀與欣賞的人物就行了。”可見,在寫作中,真情實意的情感流露才能寫出感人至深的好文章。一篇文章想要打動人必須要具有飽滿的情感,可以觸動人,感染人。“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的寫作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動力。在情感的交流傳遞中促進學生更好地寫作,創(chuàng)作出更多精彩的作品。
參考文獻:
[1]劉瓏.和諧師生關系之我見[J].陜西教育,2010,(06):72-73.
[2]楊開貴.如何正確理解和落實語文教學三維目標[J].教育教學論壇,2012,(22):32-56.
[3]沙建國.語文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J].科教文匯,2012,(08):17-49.
(席麗莉 云南西雙版納州民族中學 6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