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向
摘 要: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對退役士兵培訓方法進行改進,即組織專業教師深入企業進行調研,對培訓內容進行整體優化;由學院、企業共同制定培訓方案,共同設計專業培訓課程,確定考核目標;通過退役士兵職業技能鑒定,積極推廣勞動準入制度和職業資格定崗制度。最終實現退役士兵從職業技能教育到就業的“無縫”對接。
關鍵詞:退役士兵職業技能 培訓 校企合作
2008年,江蘇省委民政廳、省政府辦公廳聯合下發了《關于在全省開展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意見》。同年南通職業大學技師學院成為江蘇省南通市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基地。為了讓退役士兵能盡快掌握一門或一門以上的職業技能,提高就業能力,積極投身地方社會經濟建設,真正實現“部隊—學校—企業”的轉型,學院專門成立了集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企業崗位協同及市職業技能鑒定為一體的高技能型人才培訓中心,形成了“學校、企業、鑒定”三位一體的培訓管理模式。
南通職業大學技師學院主要定位于中、高級職業技能教育,立足于南通,服務于全省,面向長三角,重點培訓社會急需的中、高級技能型人才。近幾年來,為了滿足企業對中、高級技術工人的要求,學院與眾多大中型企業共同建立了穩固的培訓、就業基地。在將企業引入學校的同時,又將學校引入企業,通過“冠名班”“定向班”等多種校企聯合培訓模式,實現“零距離”培訓和就業,企業成為學院學生技能及就業培訓基地,學院則成為企業專業知識提升的高技能型人才培訓基地。退役士兵的技能培訓憑借學院高技能型人才三位一體化培訓模式實現了自然切入。
一、崗位零距離
退役士兵從部隊退役,找到一份適合工作的心情都很迫切。但大部分退役士兵都沒有專業技術能力,而企業需要有一技之長的技術工人。根據這樣的現狀,學院將退役士兵的培訓模式調整為1:1:2模式,即一學期校中廠、一學期廠中校和兩學期企業技能提升。企業根據對新進企業員工的專業技能要求,學院根據退役士兵學員選擇的專業技能特點,由企業配備專業師傅,學院配備專業教師,全程進行培訓指導、課程協調、跟蹤檢查和溝通。師傅和教師可以及時發現退役士兵在職業技能培訓中的技能、理論的不足,并及時溝通、協調。
2009年,學院與南通中遠船務有限公司等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2011年又將南通大地電器、本田4S維修部、南通攜程等企業及電子商務平臺引進到學院。企業選派一線優秀技術工人進入學院,對退役士兵進行技能面對面指導,學院則通過選派中、高級職稱教師進入企業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將新技能、新理念及時反饋給在培的退役士兵學員。
此外,強化企業所需專業培訓項目的培訓方案,企業、學院在課程教學內容上進行相關調整。企業進入學院,可以讓退役士兵盡快了解企業用工要求和專業技能要求,學院進入企業可以讓退役士兵零距離掌握和提升專業操作能力。
二、專業零距離
以往企業接收的退役士兵,大部分沒有受過較為系統的職業技能培訓,造成退役士兵在企業工作中的崗位和工種單一的現象。而退役士兵在企業單位就業后,因為生產的需要,很難有機會和時間再次集中到學校進行統一學習。校企合作可以改變這種現狀,保證學員在學到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學習和掌握專業技能操作。
企業進入學院、學院進入企業,深化了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在提高學院辦學效益的同時,為退役士兵的專業技能培訓提供了較為直觀的素材,讓退役士兵具備了崗位專業能力。
以退役士兵船舶焊工中級工的培訓模式為例,由企業和退役士兵簽訂預用工協議,學校、企業共同設計和制定符合職業技術要求的教學大綱、方案和課程體系。第一學期在學院校中廠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學院選派中高級職稱教師根據企業生產目標要求,講解相關的專業基礎知識,企業選派優秀的一線技術工人擔任師傅,指導退役士兵進行相關技能操作。第二學期進入企業廠中校,根據每個退役士兵學員的專業崗位,由企業配備相關專業師傅,在生產崗位上輔導學生技能,形成培訓課堂與生產現場有效銜接,增加培訓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同時選派教師進入企業,掌控退役士兵實際工作進程,根據企業工件加工流程等,結合專業課程中的專業知識和制作工藝,設計出配套的教學知識點,對退役士兵學員進行專業基礎課程的講解,有助于士兵有針對性地掌握專業基礎課程。
三、考工鑒定零距離
學院認真貫徹職業技能鑒定的政策規定,先后制定了《職業技能鑒定規范》《退役士兵培訓鑒定工作量考核辦法》《退役士兵班級管理工作規范》《退役士兵學員管理工作規范》等培訓制度,并納入學院的培訓質量管理體系,并不斷完善改進。
在培訓過程中,結合企業對專業的實際需要,圍繞培訓目標、培訓形式、專業課程設計、專業考核內容制定詳細的培訓方案。培訓結束后,向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做出申請,制定出詳細的《職業技能考核申報方案》,并由市工考辦、企業專家、專業鑒定考評成員組成考評委員會,結合企業的生產難點和關鍵工序,制訂考評方案,科學設置考核標準、考核流程。實行的考核模式主要基于退役士兵平時學習工作中的工作能力、工作業績,并與生產實際操作相結合。
在職業技能培訓過程中,學院制定了《退役士兵學員管理制度》《退役士兵技能培訓質量檢查表》《退役士兵技能培訓質量跟蹤表》等制度,記錄退役士兵的出勤及日常考核情況,企業和學校嚴格考核師傅和教師培訓質量。對退役士兵學員的培訓資格與能力進行把關,培訓課時或培訓效果不達標者一律不能參加職業技能鑒定。對認真參加技能培訓的退役士兵學員,則由企業和學校采用一定的獎勵機制,予以一定的培訓獎勵。
四、企業、學院、考工鑒定,三方共贏
校中廠將企業的技術人員和企業的生產設備等資源引入學院,按照企業的標準化生產要求進行產品的生產、開發和研究,退役士兵在生產中學技能,在技能中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為其能高效快速地進入企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廠中校充分發揮企業的設備、場地優勢,讓退役士兵進入企業專業崗位進行崗前培訓,一方面可以保證企業生產的正常運行,另一方面又可以加強退役士兵對今后專業工作崗位的認知度。
為了提高退役士兵培訓的針對性,學院對士兵的培訓方法進行了改進,專門組織了專業教師深入企業進行調研,根據企業發展規劃,結合企業生產結構以及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的應用情況,以提高退役士兵的職業素養、職業能力為重點,對培訓內容進行了調整。
在退役士兵培訓過程中,學院、企業共同制定培訓方案,共同設計專業培訓課程,共同確定考核目標。通過對退役士兵的職業技能鑒定,可以積極推廣勞動準入制度和職業資格鑒定制度,同時提高退役士兵在職培訓的積極性,促進其積極參與職業資格的認證,從而實現了退役士兵從職業技能教育到就業的“無縫”對接。
參考文獻:
[1]關于在全省開展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意見 [R].江蘇省省委民政廳,省政府辦公廳,2008.
[2]江蘇省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工作若干規定[R].江蘇省民政廳,江蘇省教育廳,2012.
(作者單位:南通職業大學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