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海榮
摘 要: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高職教師培養體系的建設是解決當前我國高職師資不足,提高高職院校師資水平和專業化程度的主要途徑。本文從高職院校師資培養存在的問題出發,分析了高職師資培養體系構建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高職師資 培養體系 構建
隨著高職院校的不斷發展壯大,社會對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加強高職教師培訓,推動高職師資力量發展,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高職師資隊伍存在的問題
1.缺少專任型教師
高職教育在高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教育管理、監督機制不完善等問題,例如缺少專任教師。根據國家教育部門的規定,高職院校專任教師與學生的人數比必須達到1∶18的合理比例,但是不少高校的師生人數比都低于這個比例。目前,高職院校教師的主要來源有三:一是考取任教資格的綜合性大學的應屆畢業生;二是技術性企業的高技術員工;三是其他院校的教師或者中職學校的教師。
2.高職師資隊伍的結構不合理
學校的內涵和理念不在于學校本身,而在于學校內廣大的在職教師。高職院校在近幾年的高速發展中,對師資力量也非常重視,在提高師資力量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但是根據相關調查和研究顯示,高職師資隊伍的年齡結構和職稱結構分布不合理。在年齡結構上,青年教師和老年教師的比例過大,加起來大約占教師總人數的70%~80%,而作為高職教育中堅力量的中年教師所占比例過少。年齡結構上的不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職稱結構。在高職院校中,具有初級、中級職稱的教師占大多數,而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數量偏少。
3.高職院校缺乏吸引力
高職院校教師的學歷水平偏低是目前學校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但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高職院校還拿不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高職院校教師學歷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自身以及人們對高職教育的偏見,高學歷人才不愿意來高職院校任教,另一方面是高職院校沒有能留住和吸引高學歷人才的制度,缺乏對人才的吸引力,這使得從事教育工作時間較短的高職教師占了很大比例,人才不斷流失。
二、高職師資培養體系的構建
我們要吸收和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經驗,結合我國當前的實際,打造符合我國實際需要的高職師資培養體系。
1.嚴格把關教師的任職資格
高職院校要從教師的引進來源上嚴格把關,從源頭上解決高職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在高職師資的引進上,除了要求教師要具備職業院校的教育資格或者“雙師型”教師資格外,還必須對任教教師進行嚴格的職前教育培訓,只有在職前培訓中表現優異的人才才能進入高職院校任教。
2.加大高職院校教師的培養力度
科技時代的不斷進步,使得社會對高職院校教學水平的要求不斷提高,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要提高教師的學歷水平。培養一批高學歷教師,成為高職院校的需求。因此,高職院校要結合自身實際,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在教育體系內的體制優勢,尋求綜合性大學的合作。由與之合作的綜合性大學為高職院校尋找準備從事高職教育的學生,再由高職院校設立在合作大學內的高職師資培養機構對這些學生進行高職教育能力和應用實踐能力的培訓。
3.加強與外界的合作
高職師資培養體系的建立不能只靠高職院校自身,還需要高職院校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合作。高職師資培養體系的建立需要高職院校與各級教育部門、各級勞動部門、各技術型企業以及其他各高職院校建立一個跨領域的協作機制。協作機制的建立不僅有利于高職院校的師資培養以及高層次人才的引進,還有利于各級教育部門、各級勞動部門開展就業工作,便于為技術型企業輸入人才,同時,便于高職教師在企業實踐時解決企業技術難題、向企業員工傳授相關技能。跨領域協作機制的建立既是雙贏的選擇,又是高職師資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小結
沒有高職師資培訓體系的建立,高職院校就難以提升教學水平,無法跟上高職教育的迅猛發展,不能滿足高職院校的發展需要。高職師資培養體系的建立是提高高職院校教師素質的基礎和保障。教育事業,以人為本,要快速提升高職院校的辦學水平和教育水平,就必須要依靠一大批高素質職業教師的努力,而要提升高職教師的自身素質,就必須盡快建立和完善高職院校的師資培養體系。
參考文獻:
[1]陳玫.高職青年教師培養模式研究[D].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3.
[2]王昊.我國高職師資職前培養現狀及體系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5(18).
[3]劉曉,沈希.我國職教師資培養:歷史、現狀與體系構建[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3(11).
(作者單位:江陰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