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技術的已經深刻影響到了我們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作為高職重要課程之一的英語教學倘若能夠利用互聯網的豐富資源,將會極大地改變當前高職英語課堂效率低下的局面,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利用互聯網中的慕課和翻轉課堂開展高職英語教學,從而提升高職生學英語的興趣,改善高職英語的教學現狀。
【關鍵詞】互聯網 高職英語教學 慕課 翻轉課堂
英語一直是高職高專院校的必修課,但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水平整體一直屬于低迷狀態,英語課堂效率極低。高職英語教學與本科英語有何不同?教育部高教司早在2012年就已經回答了這一問題——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應“以實用為主,應用為目的”,要求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將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放在首位,在培養學生英語的實用能力的同時,側重培養學生涉外交際能力。但現實中的高職英語課堂與這一宗旨有著不小的差距,如今社會各個領域發展迅速,互聯網幾乎已經觸及了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99.9%的高職學生天天上網,幾乎每個學生在上課時都會通過手機瀏覽網絡內容,英語課堂上的低頭族更是隨處可見。其實,互聯網并非洪水猛獸,高職英語教學完全可以利用學生青睞互聯網的潮流,將互聯網引入到英語課堂上,開啟高職英語教學新模式。
一、互聯網環境下高職學生學習英語的優勢
盡管最近幾年國家對高職院校的發展十分重視,但高職院校的總體水平跟國內重點本科院校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清華、北大等學校各方面的先天優勢無疑會吸引更有才能的精英到該校任教,重點本科院校的學生也享受到了國內一流的教育資源,互聯網則打破了中國教育資源嚴重不平等的情況,他使高職院校學生能夠超越時空,通過互聯網學習到一流的在線資源,尤其是慕課的興起,讓高職學生足不出戶就能學到世界名校教授的課程,而且可以通過各種交流平臺與世界各地的人們進行互動,利用互聯網進行英語學習,對高職學生來說具有很多方面的好處。
1.互聯網為高職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語言輸入材料。我們都知道英語學習可以分為“輸入”和“輸出”兩個階段,聽和讀為語言學習的“輸入”階段,只有在投入大量的“輸入”,不斷在聽和讀的過程中進行大量的練習和模仿,才能有“說”和“寫”的“輸出”。傳統的英語課堂輸入材料只有課本,不少學校的課本內容多年未變,內容陳舊,跟不上學生的興趣點,而互聯網可以提供內容更加豐富的輸入材料,比如高職生喜聞樂見的英美影視劇,英語歌曲以及英語類的FLASH小游戲,讓學生意識到英語學習的渠道不僅僅只是課堂,從而提高了高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
2.互聯網環境下學生和老師、學生和學生之間互動交流更為便捷。中國學生學英語往往很多都輸在面子上,怕出錯,不敢開口說,互聯網給中國學生開口說英語提供了極大便利。在互聯網中學生們可以用各自的電腦在不同的地方進行同步在線交流,這種實時交流可以運用在高職英語的課堂電子實時討論中,很多高職英語老師可能都有這種經歷,課堂上提問讓學生回答,幾乎沒有人會主動站起來,但是課堂電子實時討論中,學生們只需要通過鍵盤就可以回答問題,非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尤其是高職學生本身英語水平基礎差,多數對英語表達有畏懼感,網絡實時討論則可以讓他們大膽的用英語表達自己。
波多黎哥大學的教師實驗結果證明,在傳統課堂討論中,只有50%的學生參與討論,而在網絡課堂討論中,學生的參與率高達100%,這其中的原因很容易得出,在網絡討論中,學生不會有太多出錯的顧忌,而且有了相對于口頭表達更多的時間思考,開始可能需要查字典,只能用簡單的單詞或者句子,但是隨著討論的深入以及課下的鞏固復習,學生們逐漸使用比口語體更加正式的語體。除了網絡課堂實時互動外,學生們課下還可以通過qq、微信、微博、BBS等與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進行語言交流。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寫作課程在這方面起到了表率的作用,他們幫學生們聯系到了美國一所學校,跟對方達成合作學習的協議,學生們定期寫文章通過網絡與美國的同齡人互相交流,大家可以互相詢問對方國家的文化傳統,也可以討論經濟形勢和政治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快速交流的能力。
3.建立基于學生為主的新型合作式師生關系,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美國學術界曾經在1946年就學習者不同學習方式而產生不同的留存效果做了一項調查研究,他們將學習者的學習方式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被動學習,其中包括聽講、閱讀、視聽、演示,這一類顯然是如今高職英語教學常見的教學環節,另一類則是主動學習,其中包含討論、實踐以及教授給他人。
圖1 學習金字塔
圖1是當時的調查結果,被大家形象地命名為 “學習金字塔”,這一研究表明,主動學習比被動學習獲取的學習內容要高出很多,傳統意義上的閱讀和聽講效率不高,主動學習類型中的教授、實踐、討論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學術界目前一致認為在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下,網絡教學對學習者的學習進度、學習內容、學習時間沒有固定的要求,使學習者能夠根據自己的時間和興趣點靈活掌握學習內容和進度,同時也提升學生的語言學習動機,從而提高整體學習效率。
高職院校學生在中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基本都是以被動學習為主,投入了大量輸入型學習,輸出量很少,而進入高職后如果還是按照傳統的課堂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學生學英語的方式仍舊沿襲了被動式學習,互聯網給高職學生提供了非常好的主動學習平臺,大家可以通過各種交流渠道互相討論,跟歐美國家的朋友寫EMAIL,在QQ上跟同學用英語聊天,給大家提供了廣闊的英語學習天地。
二、如何利用互聯網開展高職英語教學
1.充分利用網絡MOOCS資源。慕課全稱為MOOCS,是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英文的寫法: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具有高度分享和協作精神的個人或學校組織為傳播有價值的信息上傳于互聯網上的開放課程。慕課最早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末的美國斯坦福大學,2008年以后迅速風靡全世界,中國不少高校也不甘落后開通了慕課平臺,一時間是否開有慕課成為衡量一個高校教學水平的標準。
高職院校在慕課浪潮的沖擊下只能坦然面對,我們不能不承認,沖擊傳統高等教育理念和模式,打破了教師為核心的傳統授課的教學方式,完全改變了以往由教師控制課堂、講授知識的主導地位,我們應力圖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這樣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學生的選擇面更廣,可以利用網絡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和學習內容,在學習過程中也可以隨時提問,互動性很強。這就需要高職院校重新認識互聯網時代的高職英語教學,可以組織教師團隊打造屬于高職的慕課資源。暫時物力財力不夠充足的學校可以直接提供慕課網址讓學生學習,筆者目前在網上已經發現了涉及英語的不少慕課資源,如英語演講、英語寫作等,都由國際一流的教師講授,如果高職院校能夠組織學生統一網絡學習,將有力緩解目前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師資短缺的局面。
2.逐步在高職英語課堂推廣翻轉課堂模式。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可以說是最近幾年由互聯網技術引發的教學大革命,起先是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的兩位高中的教師喬納森·伯格曼和亞倫·薩姆斯為解決誤課學生的補課問題想出了一個互相都節省時間的妙招,他們為誤課同學專門制作了一些教學視頻,讓學生在家看網絡上看視頻,聽講解,到學校后在課上做視頻中布置的作業,老師可以及時地對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經過實踐后,兩位教師意識到這一方法十分有效,之后二人就合作創造了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革命性地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上課老師教,學生聽,下課學生再消化”的課堂為中心的授課模式。國內很多學校已經在摸索翻轉課堂如何在中國實現,并對翻轉課堂中讓學生觀看的視頻取名為“微課”,不少學校的教學研討都以微課為形式,2013年全國高校范圍內的微課比賽更是吸引了教育界的目光。
高職英語教學完全可以取其精華,顛覆傳統的老師教,學生聽的老路子,大膽創新,實現翻轉課堂,筆者認為高職英語教學可以將翻轉課堂的實施步驟簡單分為為課前和課中兩個部分:
在課前這一環節中,創建教學視頻,視頻制作者必須明確學生本節課的要掌握的英語技能目標以及視頻最終需表現的內容,針對不同班級不同專業的差異,視頻制作不能全校各個專業一樣的內容。另外,任課老師最好提前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從而與不同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相契合。
視頻制作完成后,老師應督促學生在課前反復觀看學習,由老師組織學生利用各種網絡渠道觀看教學視頻,并根據視頻涉及的知識點有針對性進行課前練習。
在課中,課堂的“翻轉”讓老師輕松了許多,老師就不需要再講授知識,整個課堂就以學生為主體,復習課前所觀看的視頻中提到的各個知識點,小組討論在視頻中遇到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可以跟老師交流,并在課堂上完成相關作業。最后老師通過快速少量的測評,幫助學生消滅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推動知識內化,最后進行總結。
三、結語
由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學習知識并非只有通過千軍萬馬的高考獨木橋這一條道路可以選擇,傳統教育行業一統天下的地位已經動搖,高等教育互聯網化一觸即發。如今的高職生幾乎天天上網,隨時上網,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一份子,高職院校應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尤其是英語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愈加重要。高職英語教學可以高職學生對網絡的熱衷的積極作用,將互聯網引入高職英語教學中,當然高職院校真正實現互聯網環境下的英語學習還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高職院校管理層首先思想意識上明確網絡學習的重要性,在英語教學相關的硬件和軟件上給予充分的資金,同時高職英語教學管理部門應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學生成績評價體系,社會和學校需要共同努力打造一批熟悉互聯網又懂教學的師資隊伍,從而將互聯網對英語學習的積極作用發揮到最大化,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張鴻軍.試論網絡教學的特點與模式[J].中國成人教育. 2002.5.
[2]夏紀梅.現代外語課程設計理論與實踐[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3]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方法與實踐[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簡介:郜珂,女,(1981.11)河南唐河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英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