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林 董文建
摘 要:中學生體質持續下降,已經成為當前社會比較關注的問題,是學校和家庭、社會普遍面對的新課題。近年來我國學生在跑步中猝死、昏厥的現象時有發生。據有關資料表明:我國學生體質已持續20年下降,學生肥胖率逐年上升,它給體育工作者和社會各界敲響了警鐘。
關鍵詞:體質健康;下降原因;應對策略
一、中小學生體能素質狀況
最近我們地區對《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情況進行了一次摸底統計,根據成績發現了一些問題,學生的體能在下降,學生的近視率在增加。
二、造成學生體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原因之一:安全法規的“一刀切”
每學期開學初校長都要傳達教育局對學校安全事故的處理辦法的文件,這給學校的安全工作帶來了壓力,學校也把安全方面的壓力轉移到教師身上。于是就出現了體育老師寧肯違背教學原則,也不愿冒險觸摸“安全”高壓線的現狀。
家長的溺愛和維權意識使學生在學校里不能有一點閃失。學校總是提心吊膽,怕出現安全問題。家長和學校因為意外傷害事故經常會鬧得不可開交。于是,體育課的內容簡單化也是常事,一些稍有難度的內容,如:鉛球、山羊、單杠、雙杠等,許多老師只做介紹性的講解,最多做一下示范,很少讓學生大面積地參與活動。
原因之二:條件受限
根據有關規定: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與健康課時量,小學1~2年級每周不少于4節,3~6年級每周不少于3節,初中階段每周不少于2節。但現在有多少學校能有條件地按照規定執行呢?有條件地開展好課外體育活動呢?運動場地面積與學生人數比例嚴重失調,人均不足1.5%,體育活動場地嚴重不足,有些學校連投擲課都無法正常完成。學生活動受限,產生擁擠,每天大約10名體育老師擠在操場上上課,很容易造成傷害事故。由于受到場地和器材的限制,學生在活動時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能力,也就影響了學生體質的增強。
原因之三:家長溺愛,剝奪了學生鍛煉的機會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肥胖學生越來越多,許多家長誤以為“能吃”“胖”就是健康,其實“胖”不一定代表健康;還有家長認為,現在孩子身體那么好,鍛煉是以后的事,體育鍛煉是“夕陽鍛煉”,從事鍛煉的更該是老年人等。有很多家長只關注學生的成績,不關注學生的體質健康,學生放學回家后,忙著從一個補習班趕往另一個補習班,哪有時間去鍛煉身體呢。我們的家長如此“關愛”自己的孩子,他們的體質能得到增強嗎?
原因之四:對《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的淡化
現在許多學生根本不知道“體育達標”是什么。有學生問:“體育達不達標影響我升學嗎?”雖然義務教育規定,小學生畢業不得舉行升學選拔考試,按入學區域自動升入初中,但有些家長惟恐學生的“底子”不夠厚實而影響到將來的中高考,所以并不敢完全放任學生過一個寬松愉快的童年。許多學校很重視對教學質量的監控評比,但大多數只注重文化課的監控,而對體育成績則是“睜只眼、閉只眼”。進入21世紀后,上級對體育達標驗收或評比力度不如以前了。現在達標工作的實施情況是:體育教師利用體育課時間對學生進行逐項考核→登記成績→換算分數→做好統計→自行保留→以備檢查,已沒有原來的“爭章達標”的氛圍了。這也影響了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從而導致學生體質下降。
三、應對策略
1.加強師德教育,增強體育教師的責任心
組織教師認真學習上級有關安全的法規、政策,更新教育觀念,增強學生安全意識,不能因怕承擔安全責任,而選擇在體育課上無所作為。教師要認真備課,積極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確保體育教學的順利進行。還要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鍛煉興趣,使其能認真學習,積極鍛煉,用正面的活動來占有學生的精力,避免因“無序”“無味”“無內容”造成教學的簡單化,從而達到鍛煉、提高學生體能素質的目的。
2.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學校應努力改善辦學條件,根據經濟條件盡可能地軟化地面,增設專門的體育活動場地,如“乒乓健身園”等,給學生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良好環境。盡可能地加大課間和課外活動的安排來增加學生的體育活動時間,以保證學生每天不少于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
3.健康咨詢輔導
在教學中,要適時開展家庭健康輔導、咨詢活動,引導家長在養育子女問題上走出“重營養、輕運動、事事包辦”的誤區,鼓勵他們帶領學生多參加體育活動,并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
4.培養“人人達標,力爭優秀”的良好習慣
學校應加大對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的驗收、評估工作、考核的辦法,推動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學校應努力改善場地器材設施,營造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培養學生積極鍛煉的自覺意識,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體育比賽。
學生體質的健康,單靠體育教師利用體育課進行鍛煉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社會、家庭、學校三方共同重視、共同努力。為了我們的學生將來都有一個健康體魄,為了祖國的未來,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吧!
參考文獻:
邱烈峰.我國中小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及對策[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