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彩蘭
摘 要:所謂數學主題式教學,即以主題作為核心,圍繞它來展開教學設計。它要求在系統化和理論化的體系之下,依照教學指導,創造出能夠實現系統內各個不同要素的和諧協助的教學設計。以實現初中數學主題式教學為研究對象,設計了實驗方法和模式,進行了相關的實驗研究,得出了一系列結論。
關鍵詞:初中數學;主題式教學;實驗研究
主題式教學實質上是一種強調課堂核心真實表現的教學模式,強調創設能夠表達主題的真實情境,用課堂的要求來達到刺激學生發展的目標。本文以實現初中數學主題式教學為研究對象,設計了實驗方法和模式,進行了相關實驗研究,下文將一一闡述。
一、主題式教學的特點
第一,主題中軸性。也就是將主題當成核心來設計教學過程,它注重圍繞教學評價、教學形式以及師生各自的行為來展開;第二,教學主體的辯證統一性。也就是強調師生之間的活動,使得這些教學主題能夠相互促進和作用;第三,教育與學習的整合性。教學過程不僅是老師教授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的過程。這一性質強調主題式教學必須在注重老師的教育的同時,也注重學生的學習。
二、初中數學主題式教學的主題設計
首先應對教授的課程內容進行目標分析,明確學生將要學習的數學知識及其主題,并依據內容、形式、特征等把主體劃分兩個類別:第一,現實生活化主題。也就是把教學主題的體現形式變得生活化,可以通過一個生活故事或場景、一場課堂游戲來展現,實現問題、思想以及情景的融合,提起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挖掘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第二,問題焦點式主題,即在教學當中,引導學生學會從抽象表示,到符合變換,再到檢驗應用這三個數學過程。使學生自主創造屬于自己的數學知識,逐步實現數學真理的探究。
三、初中數學主題式教學實驗研究設計
1.實驗方法
被試對象是當地某初中的一年級學生,實驗班人數為54,對照班人數為53。實驗所用材料都是自編的,包括“學習興趣與態度量表”“數學學習方法與技能量表”、期末統一考試量表。關于實驗設計的模式,本次實驗采用等組設計。
2.實驗目標假設
第一,提高學習興趣與態度;第二,優化學習方法;第三,提高數學學習成績。
3.實驗階段
測試內容有三個方面:數學學習興趣和態度;學習方法;學習成績。實驗時間是1年。實驗方式是,由同一老師對實驗班、對照班進行授課,前者運用的教學方式是主題式教學法,而后者則是常規教學法。
4.實驗結果
關于學習興趣與態度,實驗班表現出更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更端正的學習態度;關于學習方法及學習成績,實驗班的進步都非常明顯。
四、初中數學主題式教學實驗研究結論
根據前文的實驗結果,我們可以得知實驗班在各方面都取得比對照班明顯的進步,因此我們可在一定程度上獲得如下結論:第一,學習成績越好的同學,在內容主題、問題激趣、教學組織、課外延伸、知識應用這五個方面的意識的水平越高。主題式教學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使這五個方面的意識得到強化;第二,主題式教學有助于實現教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使得數學能夠問題化、生活化,有助于促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加學習的具體性和現實性;第三,主題式教學不但關注學習的過程化,而且還關注學生挖掘知識的能力,有效提升學習方法的有效性;第四,主題式教學關注學生能否在快樂學習中掌握數學,有助于提升數學成績。
通過這次微型實驗,我們可能對初中數學主題式教學的有效性和功能有初步了解,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增強數學學習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學性,對提高數學學習成績有顯著效果。
參考文獻:
袁頂國.初中數學主題式教學設計與實驗研究[D].西南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