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志豹
摘 要:信息技術“活動式”課堂是基于趣味游戲活動、任務驅動活動、綜合實踐活動、項目實施活動的一種教學模式,是為了更好地創設“教”與“學”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升學生的交流、合作和探究綜合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所以,教師應努力打造高效的高中信息技術“活動式”課堂。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 活動式 教學模式 建構策略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給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諸多便利,信息技術課程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但由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任務重、時間緊、壓力大,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時間少、內容多,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由此,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主動掌握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方法與技能,為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技能與創新能力,在課堂中引入“活動式”教學策略十分必要。
一、趣味游戲活動,營造輕松和諧氣氛
“寓教于樂”是現階段常常提到的一種教學思想。在高中階段,如何使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實現“寓教于樂”?這絕不是讓學生毫無目的地玩耍,而是要充分利用游戲活動形式,在游戲活動中融入需要學生理解和掌握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感悟、體驗、互助、交流與總結,自然地理解與掌握相關知識、方法和技能,以此達到教學目標。趣味游戲活動可以涵蓋演講、知識競答、限時任務等;或與傳統游戲相結合,把高中信息技術知識融入其中,如擊鼓傳花游戲等;或把實現任務或目標游戲化,如制作魔幻幻燈片、趣味視頻等。
例如,在“表格信息的加工”知識學習中,涉及日常生活中較常用的Excel軟件的應用。結合這一教學內容,教師可選取趣味游戲活動的教學模式,以競賽游戲形式激勵學生掌握有關Excel的各類操作方法與用途。在表中錄入班級期中和期末每名學生上學期的成績,展開求和、求平均值、求最大值、自動篩選、排序、分類匯總、表格數據圖形化等不同要求的競賽活動。把學生分為兩人一組,教師下達命令后,觀察哪個小組能最快地完成任務,并進行激勵性評價。如在教學“算法”知識時,教師引入益智競猜游戲:一個牧羊人帶著一頭羊、一顆白菜和一只狼過河,他只找到一只小船,每次只能帶一件東西,他該如何安全過河?教師把學生分組后,組織各組學生展開討論交流、算法分析、流程圖設計等活動。通過趣味游戲鼓勵學生創新思維,進一步感受信息技術的奧秘。
二、任務驅動活動,實施目標導向教學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都運用得較為頻繁,若與活動的理念和模式有效結合起來,就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潛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任務猶如一項作業,它有任務內容、任務目標、任務時間。任務驅動活動是在任務目標導向的基礎上,通過引入競賽、表演、角色轉換等活動元素,圍繞任務目標,以任務完成為驅動力,以此增加活動的目標性,使活動過程更加有序。對于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來說,任務驅動活動一般是針對某個較為大型的項目,讓學生通過互幫互助來制訂任務計劃,通過查閱資料、方案制訂、動手實踐、合作互助、總結評價等方式來完成任務,以達到教學目標。
為了提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趣味性,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設計任務“記錄你最感動的瞬間”。基于這一任務,學生可以運用手機、照相機等拍攝生活中最讓自己感動的畫面和場景,再利用美圖秀秀、Photoshop、光影魔術手等圖像處理軟件對圖片進行色彩、清晰度、特效、美容、邊框等處理。學生在任務驅動下,基于自主學習模式,展開目標導向的任務活動學習。通過這些步驟與方法,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感動瞬間,并與其他學生進行競賽和交流,由教師評選出最優秀的作品和最具潛力的學員,以此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和利用技術的能力。
三、綜合實踐活動,鼓勵挖掘自身潛力
綜合實踐活動就是將各種元素、特點綜合起來,包含各種學科知識、方法以及完成活動所需要的各種技能與措施。綜合實踐活動有很多方式,如實驗探究、課題研究、動手制作活動、實際問題方案探討等。對于高中信息技術課,教師應把信息技術知識與生活實際問題結合起來,使綜合實踐活動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獲取、處理、生成、創造信息的能力,促進學生在活動中運用信息工具、發揮信息效用、展開信息協作,在實際生活問題的解決和應對過程中制訂信息方案,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這正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目標相契合。
例如,組織設計主題為“關愛地球”的環保宣傳綜合實踐活動,在主題設定以后,學生分為6人一組,對實際生活場景進行拍照、訪談、收集資料和數據,并進行整理。采用Photoshop圖像處理功能、PowerPoint幻燈片制作工具,運用數據分析、圖形展示與未來展望的方法,集合數學、自然、生物、化學等相關學科知識制作“從我做起,關愛地球”的幻燈片,以此激發學生關愛地球的熱情;或以Word形式制作宣傳海報,把收集的照片與資料運用相關軟件進行處理(如PS照片處理、Excel數據圖形化處理等),制訂相關關愛地球的方案,并打印出來,在學校文化長廊中展示,以作為學生期末的學習成果。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課程通過引入綜合實踐活動模式,使得學生能夠挖掘自身潛力、互動交流、合作探究,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項目實施活動,展開綜合研究探索
項目教學法是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模式,而項目實施活動與項目教學法不同,項目教學法以規范性、實踐性強為特點,對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來說,現階段高中學生不需要掌握過于專業的信息技術技能,而重在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認識和興趣,包含信息意識、信息技能與信息素養。項目實施活動即為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能力。由此,實施項目活動,基于項目目標,圍繞項目內容,展開項目設計、方案制訂、項目實施、項目總結與評價等一系列過程,整個項目完成的形式是活動形式,以活動激活思維、鼓勵探究、促進創新。
例如,在“多媒體信息的加工”知識學習中,教師引入項目實施活動,設定“微課制作”項目主題,以新穎的“微課制作”活動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學生可以擔任“教師”的角色,運用教學內容中的相關知識制作主題為“圖像的簡單處理”的微課,結合文字、聲音、圖片制作PPT演示文件。學生通過這個綜合實踐活動,能夠學習多方面知識,并了解微課的含義和制作方法,以及微視頻中所涉及的“圖像的簡單處理”相關知識,這對于學生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實踐活動要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展開,以豐富學生的知識、拓展視野、提升能力。對于“簡單網頁的設計與制作”相關知識的教學,教師可引入“班級風采網頁”制作項目,結合HTML代碼的使用,利用Frontpage網頁制作工具進行網頁制作,選取暑期為項目完成的時間段,引導學生收集班級活動圖片、班級作業、藝術表演、活動參與等相關圖片和文字內容,設計與制作簡單的班級網頁,以留下高中學習生活的美好回憶。
五、總結
“活動式”課堂建構的重點在于活動的趣味性、過程性、動態性、實踐性與系統性。“活動式”課堂比游戲課堂更加重視自主動手實踐的過程,它不僅滿足于建構輕松的教學氛圍,更重視學生在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感受、體驗、探索、反思與提升。“活動式”課堂符合新課改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目標即“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技能與信息素養”,踐行了“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使得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課堂更加高效、有序,也使得學生信息素養和綜合能力得以快速提升。
參考文獻
[1]周立彬.淺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學周刊:中旬,2015(3).
[2]廖德學.淺析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5(5).
[3]魏卓燕.基于生活化理念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探究[J].通訊世界,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