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琳
【關鍵詞】 數學教學;關系;教育;教學;新課改;傳統教學法;
教師素養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9—0046—01
數學教學是中小學教學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筆者認為,加強數學課堂教學,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教師就要正確處理好教學中的幾個關系。下面,筆者就此談些看法和體會。
一、教育與教學的關系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堅持學科教學和思想教育并重,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質教育、組織紀律教育、民族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情感和價值觀教育滲透于數學教學活動之中。同時還要經常與學生談心,加強情感交流,做學生尊敬信任的朋友,幫助他們樹立遠大人生理想,引導他們形成為實現人生理想學好數學的決心和信心。
二、新課改提倡的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的關系
教師要領會新課改的精神,積極嘗試新課改提倡的教學方法,同時還要汲取傳統教學中的優秀方法。進行新課改并不是對傳統教學一概否定,傳統教學中許多符合新課改要求的原則和方法,不但不能否定,還要繼承和發揚。如“溫故而知新”、“因材施教”、 “直觀性原則”、 “啟發式教學”、 “講練結合法”等方法。
例如,在教學“絕對值的意義”這一課題時,教師首先應讓學生記下“絕對值的意義是指數軸上的點到原點的距離”這句話,再舉例解釋、強調、討論。如,|-3|,指數軸上-3代表的點到原點的距離,并強調:這里的“距離”指的是數軸-3代表的點到原點的線段的長度,這個長度就是3個單位長。在反復舉例、強調的同時,再讓學生舉例討論,達到使學生真正理解的目的。這樣教學,既使學生記憶并真正理解了絕對值的意義,而且為今后涉及到的絕對值運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學生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數形結合思想的熏陶。
三、教與學的關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數學教學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引導使學生主動進行觀察、探究、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同時還要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教師不但要把對學生的教和學生的學相互聯系在一起,還要把自己的學和自己的教聯系在一起,真正實現師生間“學而不厭”與“誨人不倦”的互動統—。
四、教師自身專業素養與非專業素養的關系
教師淵博的數學專業知識和教育學知識,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前提。專業知識淵博,才能對文本內容有準確理解和恰當把握,進而提出恰當的學習目標,制訂切實有效的教學策略和途徑,課堂上學生才可以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學習。每當發現學生學習出現困難時,要及時進行點撥疏導或分組進行討論。同時,教師也要注重非專業素養在教學中的作用,如高尚的師德。教師對學生要富有愛心和同情心,關心每一個學生;教學語言準確、規范、恰當,適合學生的認知年齡特征;課堂氣氛生動活潑,板書設計文圖美觀、規范;教師儀表形象整潔,舉止大方,氣度優雅;上下課守時,很有事業心和責任心;對非專業領域和現代科技發展也有一定了解等。專業素養是數學教學的前提與條件,非專業素養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證。
五、理解與記憶的關系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因此,教師要注重數學知識意義的生成和理解,以及在理解基礎上的應用。在課堂上教師應該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來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知識間的內在區別與聯系。學習數學也離不開識記,概念、公式、法則及規律知識都要記憶在頭腦里。如,像一次函數性質與圖象的關系,教師可指導學生歸納為“正k上,負k下,高低靠b拉一拉”的順口溜,以便記憶。幾何證明用到的一些定理公理等都要督促學生記熟記牢,做到理解為主,記憶為輔,記憶中理解,理解中記憶。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是為學而教,為會學而教,為樂學而教。每節課都要精心設計,分層把握各層次學生,處理好各種關系,精心準備課堂語言,關注學生的學情,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努力打造精品課堂、精美課堂、高效課堂。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