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小東
【關鍵詞】 高中化學;小組合作學習;問題;指導;反饋;引入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0—0087—01
《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明確要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學生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的培養,課堂教學中主要是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實現的。小組合作學習立足于課堂,突出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性,通過組內對所遇問題的討論與交流,形成組內對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或方案的共識。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幫助學生形成積極進取、樂于探索、善于表達和勇于展示的優良學習品質,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
一、問題
進行合作學習的任務最好是中等難度的、有真實情景的、有挑戰性的以及解決途徑和結論不唯一的問題。太易和太難的問題都不適合,太容易的問題無需討論,太難的問題,小組討論難以使個人在短時間內進行深入縝密的思考。真實情景有助于激發小組的興趣,有挑戰性的以及解決途徑和結論不唯一的問題有助于更多的成員參與評價和獲得成功感。給出的學習任務是否恰當,是教師舉行這項教學活動的一個關鍵。
例如,在進行“金屬鈉”一節的教學中,可以探究的問題很多,比如對Na和H20的反應實驗中異常現象的探究;對Na與不同的酸溶液(稀鹽酸、濃鹽酸和稀硫酸)反應時,反應速率和現象各異的探究,到底把其中的哪些問題作為提供給小組的合作學習任務,這就需要教師在其中作出選擇。考慮到教學重點與難點,考慮到合作性學習的任務要求,最后我在課堂上的設計主要體現在對Na和水反應的合作實驗,探究其實驗現象與實驗原理之間的關系以及Na和s反應實驗方案的設計與交流評價和課后共同完成小組實驗報告3個教學活動中。
二、指導
學習任務明確了,是否能很好地完成、是否能使多數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還取決于小組成員間合理的分工與合作。教師要在考慮多元智能因素的基礎上,給出明確的角色分工,幫助學生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技巧。例如,在金屬鈉一節中,對Na和S反應的實驗方案設計:4人小組,教師可以建議一個人畫裝置圖,一個人設計方案,一個人最后陳述,一個人控制時間并與其他小組交流。我發現這種分工對于小組進行化學實驗設計活動是合理和有效的。
三、反饋
小組活動需要從外界得到即時反饋,需要學生共同分擔困難、相互提供支持,需要有人分享快樂和給予贊賞與鼓勵。那么教師在這方面的參與程度直接影響著活動的進程和最終的結果。教師在合作學習的課堂上要善于控制,例如,在一次新課程教學觀摩課上,老師就把全班分成12個小組,并且爭取在一節課中讓每個小組至少獲得一次和教師單獨交流分享的機會。那么教師選擇在哪些活動中與哪些小組交流,用多長時間交流等細節問題,需要教師兼顧不同的需要,更需要教師在教學時間中不斷地摸索。在交流評價環節,如果時間有限,只能使部分小組獲得發表觀點的機會,應多采用隨機選取的方式,避免造成小組間機會不等;另外還可以考慮在課外創造機會,在課后將小組合作完成的實驗裝置設計或實驗報告等成果在教室后面的學習園里展示等。在化學教學中,在學生做實驗以及設計裝置圖時,教師都應當融入學生的討論中,作為伙伴分享同學的發現,和同學們一起想辦法,為同學們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幫助。在互動的過程中,師生雙方都能感受到需要與被需要等很多積極美好的情感體驗。
四、引入
通過平時的一些摸索,我找到了一些將研究性學習內容引進小組合作學習的途徑。
【途徑l】通過對課堂實驗過程中一些異常現象的探究,開展研究性學習。例如,“乙烯”一節中,在制各種乙烯制品的過程中會產生出明顯的刺激性氣味,而乙烯本身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如果抓住這一問題探究下去,讓學生分組討論原因,并設計出除去雜質與驗證乙烯存在的實驗方案,然后組織小組互相交流評價,便是在課堂中開展了研究性的學習。
【途徑2】對課本中個別內容或習題答案大膽質疑。例如,高中化學教材中關于氨的催化氧化實驗裝置圖明顯存在問題,可以讓學生參與實驗的設計與改進,開拓學生的思維。
【途徑3】對社會中的化學熱點問題展開研究和討論。例如,討論近幾年來我國連續發生的幾起有毒原料泄漏事件、安徽有毒奶粉事件、廣州假酒事件等。
通過筆者的觀察研究,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提高化學學科的興趣和成績,以及使學生在化學課堂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都是有幫助的。但筆者所做的教學實踐范圍是有限的,有待于在今后不斷地嘗試、研究。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