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星
[摘要]起源于關國的PBL(Problem-Based Lerning PBL)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方法。這種生動有趣并且效率較高的學習方法已逐漸被國內外教育界所認可。通過分析高等教育以及神經內科學教學特點不難看出,上述教育特點與PBL的核心非常匹配。筆者結合多年內科學教學經驗,對PBL教學方法和效果加以闡述,進而對該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體會加以總結,供教育同行參考。
[關鍵詞]問題導向;PBL;神經內科;教學方法;理念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14-0121-02
引言
我國傳統醫學將神經內科簡單的劃分到內科范疇之內。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醫學理論的完善,神經內科已經逐漸演變為相對獨立的學科。由于該學科在專科學校中不作為單獨的課程,只是以章節的形式出現。并且傳統的教學方法過于重視傳授知識,而忽略了培訓學生的興趣與經驗的積累。但是傳統教學模式屬于單項傳遞知識,因此具有傳授時間較短、模式較為完整的優點。其主要缺點主要是:不是以興趣為導向提高學習效率,授課過程中缺乏足夠的溝通,學生對枯燥的教學模式有抵觸心理。通過總結PBL在其他醫學領域教學中所取得的成績,我們將該教學模式引入神經內科教學之中,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PBL教學方法概述
1969年,美國神經病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學授課過程中首創了PBL教學模式。該模式一經出現就很快被國際教育界所認可,并在不同的教育學科中得到推廣,并深受師生的喜歡。上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引入PBL教學模式。截至目前,采用該教學模式的院校均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效。
開展PBL教學模式是需要建立在相應研究的問題基礎之上。實際操作過程中,需有針對性的設定不同的小組,并在組內對所提問題進行學習和研究。這種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起到引導啟發作用,學習的主體是學生。這種以病例為問題導向的教學模式的核心部分就是學習能力的培養與自主學習水平的不斷提升。
二、神經內科教學中引入PBL教學法的重要性
由于PBL教學法是建立在問題基礎之上的學習方法,主要通過臨床案例中出現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進而促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討論等方式來解決問題,掌握相應的知識。我校在教授神經內科教學時,采用PBL模式,通過建立6~10名的學習小組,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設定的問題加以思考、推理、分析。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只起導向作用,小組成員通過老師的引導向著教學目標前進,這種方式與傳統的單項知識灌輸存在著巨大的差別。
我校在的神經內科教學引入PBL教學方法的核心是將基礎科學與臨床案例相結合。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該教學模式的探索已經起到明顯的效果,并推動我校教學改革深入開展。
在整個內科教學系統中,神經病學是最難學習和掌握的學科。學習時不僅要理解復雜且抽象的相關基礎知識,還要在學習過程中建立以神經系統疾病知識思維體系。并且相對于內科系統的其他科目而言,學習神經內科在思維方式上出入很大。學習過程中不僅需要掌握相關知識要點,還需樹立定位與定性兩點基本的思維方式。
傳統教育模式在高等醫學教育中的弊端日益突出,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滿堂灌”的學習模式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枯燥的理論教學過程中學生沒有任何創造性和主動性可言。學生針對大量枯燥的醫學名詞會感覺到特別茫然。這種教學使得學生們的學習目標定位于應付考試與爭取獎學金。由于缺乏足夠的靈活性與趣味性,并且無法牢固的掌握知識要點,其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
區別于傳統教學模式,我校引入PBL教學方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個性特點、開拓了他們的思維空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提高了學生面對問題的解決能力。通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主動的查閱文獻資料,針對某一特定問題不斷分析、思考和總結。通過小組匯總得出問題的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表達、寫作、創新以及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會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PBL教學法在神經內科教學中的實施方法
(一)設置學習組
學習小組人數一般限定在6~10人的范圍,授課教師選擇相關的神經內科病例作為問題:例如:神經性頭痛、脊髓炎與截癱、腦卒中以及帕金森病老年性癡呆、周圍神經病與低鉀性麻痹、癲癇等等。通過多媒體形式將患者病情,部分診斷數據等信息傳達給學生。組內成員按照分工收集相應的材料,課堂上有針對性的進行組內溝通和探討。對于解決不了的問題,在課后有針對性的繼續搜索信息。
(二)提出問題展開思考
我校在教授神經內科知識過程中,先講解部分知識要點,然后將實際病例進行講解。然后結合病例提出相應的問題例如:該疾病的發病原理是什么?發病特點在患者身上的具體體現是什么?這種將疾病發生原理及臨床表現與教學大綱相結合的方法,便于學生深刻領會知識要點。
(三)收集資料
由于該學科授課時間較短,我們對學生的課余時間加以充分利用。授課過程只是講解知識要點,并提出相關病例加以分析和探討。而小組成員要利用大量課余時間去查閱文獻資料,這個過程是加深知識點記憶的過程,同時也能拓展知識面、了解病理的最新發展動態。以腦血管疾病為例,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不僅熟悉了課堂知識要點,還學習到腦梗死、腦出血等諸多疾病的發病原理。如果學生對該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深入自學常見疾病的病因、病理以及發病機制。
(四)課堂討論
PBL教學模式是在病例的基礎上加以討論。神經內科教學過程中,組內要選定代表并針對病例相關的問題加以闡述,提出看法。探討時候要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如果有必要可以采取答辯的形式。進行答辯時,老師只負責根據病例設定問題,學生發言過程中,教師只對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或者出現的問題加以指正。這種模式在不脫離教學大綱的前提下,通過積極控制討論與辯論的節奏來協調不同小組之間的關系。endprint
(五)歸納總結
當一個問題討論結束后,教師對爭議較大或者共性很強的問題加以重點、詳細的講解。主要包括:知識要點與病理的結合點、發病原理等。通過這些來分析病例的生理原因和特點,促使學生能很快掌握教學大綱中規定的知識要點。這個過程要分析與總結課程學習重點的過程,對組內探討過程中的發言加以點評。
四、PBL在神經內科教學中實施需要注意的問題
由于傳統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形成較為系統的知識體系。學生通過學習可以掌握基本概念、核心知識以及最新發展趨勢。因此,引入PBL教學模式必須建立在傳統教學模式基礎之上。
(一)神經內科安排的實習過程相對較短并且不夠合理
神經內科屬于內科學的分支學科,專科學校又不單獨開設該學科,因此課堂學習時間就非常有限。此外,由于專科院校不安排該學科的實習,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困難。因此,我們不僅要增加該學科的實習時間,還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
(二)PBL模式的教學必須有充足的圖書館資源,還需結合網絡資源。
因此,神經內科采用該模式必須不斷豐富學校的圖書資源,還需針對學生進行相應的信息技術培訓。讓學生掌握如何利用網絡資源收集相應的資料以及查閱文獻的方法。
(三)加強基本臨床知識的培訓
通過實踐不難發現:雖然PBL教學法可以很好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但也存在著不足的地方。例如:專科院校的學生無法結合臨床去深入學習。因此,神經內科教學采用PBL模式不僅要充分發揮傳統教學方法的優勢,還需通過多種新穎的教學模式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增加臨床知識。例如:請一線臨床醫生走入課堂等等。
(四)將多種教學手段加以組合應用
在PBL教學模式中,各小組成員以及指導教師要多采用多媒體、幻燈、畫圖以及模型的方法。這樣可以從直觀角度理解知識要點,進而對相關知識加以分析和梳理。如果有必要,教師還可以將各種醫療儀器檢測的數據呈現給學生,協助他們掌握復雜、抽象的知識要點。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校引入PBL教學模式并結合傳統的教學模式,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勤于思考、勤于動手實踐的創新能力。該模式引入我校神經內科教學之后,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如何讓PBL在神經內科教學上發揮更大的作用,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加以思考和研究。
參考文獻:
[1]史明霞,黎承萍,李維佳.血液內科教學查房引入PBL教學模式的初步探討[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19):26-37.
[2]汪謝丹,陳越.PBL教學方法在醫學本科生臨床實習中的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8(1):81-82.
[3]陳麗紅,周莉,吳清泉.PBL教學模式效果評價及思考[J].中國遠程教育,2013(1):52-53.
[4]王桂華,馬春蕾,施真.PBL結合雙語教學在神經科學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基礎醫學教育,2013(2):84-86.
(責任編輯:桂杉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