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釗





摘 要:文章通過研究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趨勢對企業集團發展的影響,通過對利率、匯率宏觀政策分析,為企業集團本外幣管理、生產經營、發展戰略籌劃,創新資金運營模式,促進企業集團優化資源配置,搶抓機遇,加快國際化進程,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 匯率市場化 企業集團 財務風險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6-093-03
中國作為重要新興經濟體,綜合國力躍居世界第二,中國政府持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作為金融體制改革重點,未來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及資本可自由流動,中國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緊密對接,國內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融為一體,必將加速中資企業國際化進程,廣泛參與世界經濟。本文旨在通過研究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趨勢對企業集團發展的影響,通過對利率、匯率宏觀政策分析,為企業集團本外幣管理、生產經營、發展戰略籌劃,創新資金運營模式,促進企業集團優化資源配置,搶抓機遇,加快國際化進程,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
一、利率市場化趨勢及對企業集團影響
利率市場化是金融自由化進程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即由資金的市場供求關系來決定利率,或由資金供求關系、經濟活動中的風險程度、通貨膨脹等市場因素共同決定利率走勢,政府不再對利率進行管制。
(一)國外利率市場化及利率水平
1.利率市場化國家的演變歷程。在20世紀超過一半的時間里,多數國家都曾經存在過嚴厲的利率管制,其利率長期保持在較低的水平,在70~80年代時期,由于經濟發展階段的轉變、通貨膨脹、經濟金融開放以及受金融自由化理論的影響,經濟發達國家紛紛推動利率市場化。
2.利率市場化國家利率水平。利率市場化國家基準利率主要以同業拆借利率和回購利率為主。其中,以同業拆借利率為基準利率的國家有英國(Libor)、美國(FFR)、日本(Tibor)、歐盟(Euribor)等;以回購利率為基準利率的國家有德國(1W和2W回購利率)、法國(1W回購利率)、西班牙(10D回購利率)。
(二)人民幣利率市場化趨勢及利率水平
中國在1993年提出了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基本設想,各項利率逐漸放開,由市場決定利率走勢,但存款利率放開下限仍管制上限(上浮10%),這也是人民幣利率市場化的關鍵所在。
2014年3月份,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存款利率市場化將在1-2年內完成。存款利率市場化進程中,涉及基準利率體系建設、貨幣和債券市場完善、資金供求主體財務約束硬化等領域改革,首先需推出利率市場化配套機制存款保險制度和存款類金融機構破產機制;其次存款利率按照“先長期、后短期,先大額、后小額”的原則逐步放開;第三,要形成反映資金市場供需關系的價格形成機制,適時推出以Shibor或回購利率為基礎的利率定價和報價機制。
(三)利率市場化對企業集團影響
利率市場化是一把雙刃劍,給企業集團帶來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需積極應對,提前消除不利因素,擴大有利影響,充分享受國家金融體制改革的紅利。
1.利率市場化有利因素。(1)間接融資成本可能降低。利率市場化后,商業銀行固有存貸差受到巨大影響和沖擊,降低貸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成為其爭奪優質客戶重要競爭手段,企業集團繼續保持實力強勁、資產優良、資信程度高,則較其他企業更容易獲得優惠的銀行貸款。若資產負債率節節攀升、盈利能力持續下降,則融資成本不降反升,籌融資可能遭遇困境。(2)融資渠道多樣化。利率市場化后,市場起決定性作用,金融工具不斷創新,業務品種愈加豐富,直接融資特別是債務融資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企業集團若遇間接融資利率攀升時會更加傾向于市場直接融資,尤以債券市場融資為主,融資渠道更加多樣化和便利化,取得融資規模和融資成本雙重優勢。(3)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得到優化。金融機構由于存貸利差的縮小,將通過細分市場和客戶,更偏好向中小企業提供高利率的融資支持,企業集團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可能得到優化。(4)獲取更多更優質的服務。利率市場化促進商業銀行在金融產品、營銷策略等方面持續創新,由單純的價格競爭逐漸轉為服務質量的競爭。企業集團成員單位較多,涉及多個產業板塊,是銀行爭奪的高品質客戶,除享受利率、貸款額度等實惠外,對商業銀行不斷推出的金融工具、產品和服務有著更多的選擇,甚至根據本單位的特殊需要,要求提供量體打造的個性化金融服務方案。
2.利率市場化不利影響。(1)加大集團利率風險。利率市場化后,利率決定權完全由市場決定,利率波動頻率和幅度會顯著提高,利率期限結構也更為復雜,企業集團作為信貸資金直接使用者,無法準確把握市場利率走向,籌融資利率風險更加突出,長期合同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風險難以抉擇。(2)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上升。利率市場化后,實際利率水平將有一定幅度上升,銀行以此來彌補低利率放貸給大型企業的利潤損失,多增加一筆不菲的費用支出,加劇其財務成本。(3)增加財務公司經營風險。利率市場化后,在資金供求力量推動下,利率水平上升、息差縮小通常是大概率事件。
二、匯率市場化趨勢及對企業集團影響
匯率市場化是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在利率市場化的前提下,將匯率浮動權交給市場,由市場自行決定匯率走勢,但央行有一定的浮動匯率管理制度。
(一)國外匯率市場化及匯率水平
1.匯率市場化國家的演變歷程。自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以后,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度為浮動匯率制度所代替,世界主要工業國如美國、巴西、俄羅斯、日本等均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其余國家和地區多數實行釘住匯率制度,其貨幣主要釘住美元、日元等。
2.匯率市場化國家匯率水平。
(二)人民幣匯率市場化趨勢及匯率水平
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一直在完善中,人民幣基本呈現單邊升值,至2013年末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累計升值35.75%。目前,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正在著力推進人民幣匯率彈性和實現匯率雙向波動基礎上,逐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最終實現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及資本可自由流動。
(三)匯率市場化對企業集團影響
2014年1季度,多年人民幣單邊升值轉為雙向波動,最高貶幅達3.6%,單日波幅最高約350BP。匯率市場化后,容易因投機或謠言引發匯率的暴漲暴跌,造成匯率波動頻繁和波幅較大的局面,對企業集團進出口業務、海外投資和本外幣管理產生較大影響。
中國鼓勵境內企業“走出去”,實施國際化的經營戰略,人民幣升值使集團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獲得海外資源,顯著降低海外投資或收購境外資產成本,增強國際購買力和對外投資能力。人民幣貶值將降低集團對外投資積極性,增加海外投資成本。
匯率市場化有助于拓展境內外參與主體,匯率的多變性促進外匯期權、外匯期貨、遠期合同等匯率風險防范業務的創新與發展,豐富外匯金融產品,增加集團管理匯率風險工具,可選擇主動承擔匯率風險或規避匯率風險。
三、企業集團財務風險及應對措施
(一)企業集團財務風險分析
人民幣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人民幣國際化均依托一體化的金融市場和完善發達的金融體系,是互為條件、協同推進的關系。根據資本逐利和投機需要,作為人民幣內外價格的利率與匯率,雖有一個均衡區間,但波動頻率和波動幅度帶來利率風險、匯率風險仍然是企業集團面臨的主要財務風險。
1.利率風險。企業集團正處在快速擴張期,自有資金嚴重不足,主要依賴外部融資,若不能擴大資本融資比例,隨著債務融資規模增加和資產負債率提高,融資成本可能不降反升。
2.匯率風險。人民幣國際化不斷推進,企業集團綜合實力和談判能力,決定能否采用人民幣進行跨境結算和境外投資,規避匯率風險。隨著人民幣利率匯率市場化推進,本外幣融資成本逐漸趨同,集團適時調整本外幣融資結構,減少匯率風險。
(二)企業集團應對策略與防范措施
在中國金融體制深化改革進程中,企業集團結合本外幣管理、國際貿易量、生產經營、發展戰略需要,未雨綢繆、積極應對,切實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
1.優化資本結構。企業集團應加大資本市場再融資力度,充分發揮上市公司平臺作用,積極推進整體上市或分塊上市,積極尋求戰略投資者,加快推進混合所有制,提高集團凈資產規模,發揮存量資產效率和效益,不斷增加經營積累,優化資本結構,降低集團資產負債率,提升集團在金融市場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2.調整產業結構。企業集團建立海外產業基地是最好的避險工具,到新興的發展更快的國家建設銅加工企業,到南美洲、非洲國家建設冶煉廠,實現集團產業向外轉移、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擴大海外市場,實現投資區域多元化,逐步從原材料等低附加值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高新技術產業轉移。
3.調整融資結構。企業集團鞏固提升行業地位,擁有更多的市場份額和更強的話語權,才能拓寬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渠道,改善籌融資期限結構,力爭融資合同采用浮動利率而非固定利率,減少利率風險。適時調整本外幣融資結構,對保留外幣融資規模匯率風險采取三分法:即1/3敞口鎖定、1/3觀察、1/3不鎖定。年初制定一個目標匯率,當匯率超過設定值時進行鎖定,不再留風險敞口。
4.統一籌融資平臺。企業集團籌融資相對獨立分散,融資強勢與弱勢單位資金不能有效協同、劃轉,資金富裕單位通過理財等手段尋求高收益,資金缺口單位銀行授信緊張、融資成本居高不下。企業集團設立資金管理委員會,統一集團籌融資管理,發揮強勢融資主體優勢籌集低成本資金,借助財(下轉第98頁)(上接第94頁)務公司平臺重點解決集團年初審批額度內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減少集團擔保風險,降低集團財務費用,同時為集團戰略擴張提供資金保證。
5.創新運用金融工具。企業集團綜合運用各種金融衍生工具,如利率期貨、利率期權、利率互換、遠期利率協議和利率上下限等業務,規避利率風險。開展遠期結售匯、外匯遠期交易、掉期交易、回購交易和外幣期貨期權等業務,規避匯率風險。
6.提升國際化程度。企業集團充分發揮品牌、技術、營銷渠道競爭優勢,加快建成強大且富有競爭力的國際化集團,在國際貿易中擁有更強的話語權,可以指定人民幣作為國際貿易、國際投資結算貨幣,降低匯率風險及匯率風險管理成本。
7.加強匯率風險管理。企業集團外幣融資規模偏大,國際貿易量和海外資產規模逐年遞增,未采取套保措施、風險敞口完全暴露,在人民幣匯率趨于雙向波動下,匯率風險嚴重影響集團經營效益。企業集團設立人民幣匯率研判小組,引進和培養外匯專門人才,舉辦外匯知識講座,研究分析境內外匯率走勢、波動因素,提高人民幣匯率預判能力,通過周例會形成會議紀要,指導涉外企業日常外匯經營管理。
參考文獻:
[1] 羅彥杰.應對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措施研究.時代金融,2012(6)
[2] 吳書畫.基于國際經驗的視角看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對策建議.經濟研究導刊,2014(7)
[3] 高柳,田敏.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及國際經驗借鑒.經營管理者,2009(9)
(作者單位:銅陵有色金屬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安徽銅陵 24400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