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冠蘭 張曉東 趙品 袁衡
摘 要 組織學的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近年來,組織學實驗教學手段在不斷更新,教學模式也由替代性向生成性轉變。為使新教學模式獲得更大效益,客觀公正地反映實驗教學成績,我們進行了形成性評價的考核方法改革,旨在探索更加合理全面公平公正的組織學實驗考核模式,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 組織學 實驗考核 形成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z.2015.10.025
Practice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in histological experiment examination
LIU Guanlan, ZHANG Xiaodong, ZHAO Pin,Yuan Heng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Changsha Medic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219)
Abstract Histological experiment and theory are equally important.Recently, teaching means constantly update. So, the teaching mode is changing from alternative to generative. In order to make the new teaching mode play greater benefit, we carried the formative evaluation on histological experiment and achieved good effect.
Key words Histology; experiment appraisal; formative evaluation
組織學的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近年來,組織學實驗教學手段在不斷更新,由過去的單一顯微鏡教學,到現在的數碼顯微互動教學,①新技術革命引領組織學實驗教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因此教學模式也由替代性向生成性轉變。為了使新的教學模式獲得更大效益,客觀公正地反映實驗教學成績,我們在2014級臨床醫學專業的組織學實驗考核中進行了形成性評價的改革,旨在探索更加合理全面公平公正的組織學實驗考核模式。
1 以往組織學實驗評價方法分析
目前,國內各醫學院校對組織學實驗考核方法雖然做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方法大致相同,②③包括實驗報告成績、切片考試成績或圖片考試成績,實施過程中發現存在很多問題。主要有三。其一,實驗報告可信度不高。部分學生直接照模課本或實驗指導的圖譜,也有部分學生相互模仿甚至讓別人代勞完成實驗報告。其二,考核內容不全面。因為是期末考核一次,考試內容選擇上比較局限,也不能客觀反映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三,考核方法有弊端。如圖片考核,學生可以通過背誦圖片庫完成,導致顯微鏡操作能力欠缺或不認識鏡下看到的結果。如切片考試,會出現切片資源有限、考試過程中切片譯文被移動等狀況,尤其是學生太多的情況下,考核時間長,工作量大,實施困難。
2 形成性評價的內涵與質量體系建設的關系
教學形成性評價,④是基于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做出的定性與定量評價,是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持續觀察、記錄、反思而做出的發展性評價。其宗旨是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合作精神,使之從被動接受評價轉變成為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20世紀60年代后期,美國教育家克龍巴赫把評價的兩種職能區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重在改進,而總結性評價重在判定。20世紀90年代以后,美國專家依·庫巴(Egong Guba)提出,評價應更加關注其過程,關注其非預期效應。具體的說,學生在校期間,平時學習過程和各種強化訓練,所獲得的知識與能力,將是影響終身的,故教學形成性評價是利于改進教學質量體系建設的基礎,而終結性評價則是判定教學質量的結果。因此從評價的形式和結果看出,形成性評價是一種對教學成果定性與定量的科學評價,其在質量體系建設中具有重要意義。⑤
3 形成性評價在組織學實驗考核中的實施
我們在2014級臨床醫學專業實驗教學中進行了實驗評價方法改革,采用形成性評價。所有實驗教學在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室進行,每個學生的實驗條件和實驗機會均等。
3.1 評價項目設定
包括8項:課堂檢驗、開放式問題、勞紀、考勤、顯微鏡操作、課堂作業、期中切片考核、期末切片考核,每一項目分A、A-、B、B-、C五個等級,級差為0.5分,共100分。
3.2 評價項目實施
學期初即制定好項目評價表,學期期間分批分段實施,期末時對所有學生考核完畢。①課堂檢驗:對實驗知識課堂上隨機提問,每人1~2次/學期,共3分。②開放式問題:對前面所學理論知識進行檢驗,提出5~6個開放式問題,學生可選擇任意一個,通過查閱資料后進行作答,每學期2次,共10分。③勞紀:實驗室衛生、水電維護等,學生每人1~2次/學期,共2分。④考勤:每學期每人查到3次,共2分。⑤課堂作業:有繪圖、描述、填表等,共6次30分。在限定時間內完成。⑥顯微鏡操:對顯微鏡操作技能與維護方法進行檢測,共3分。教師隨機抽取切片,讓學生自己操作找到并指出要求的細胞、組織、結構或器官,完畢關掉顯微鏡。⑦期中切片考核:對學生閱片技能及總論部分進行考核,共10道題20分(細胞2個、組織6個、結構2個,2分/個)。⑧期末切片考核:對本學期系統進行考核,共10道題40分(器官7個、結構3個,4分/個)。切片考核充分利用顯微數碼互動系統的優勢,從圖片庫中抽取圖片,寫出結果并寫出識別依據,完成后上傳給老師,老師在電腦上評閱。
3.3 實驗成績與理論成績相關性分析
理論成績按卷面100分計算,實驗成績也按100分計算,總分=實驗成績?0%+理論成績?0%。所有數據用SPSS13.0軟件分析。采用Kolmogorov-Smimov法進行正態分布檢驗,實驗考核成績呈正態分布,理論考試成績不服從正態分布,故采用Spearman非參數法相關分析。分析結果見表1。
表1 實驗成績與理論成績相關性分析結果
由表1知,相關系數檢驗顯示,相關系數r>0.01,則P<0.01,說明實驗成績與理論成績有正的高度直線相關關系。而學生實際考試結果也顯示,理論成績在80分以上的學生,其實驗成績也在80分以上,理論不及格的學生中也有83%的學生實驗也不及格。
3.4 學生滿意度調查
期末考試結束時,我們從5個大班中隨機各抽取20人共100人,對形成性評價實施的滿意度進行了調查。調查表設置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不知道四個等級。結果顯示,16%的學生非常滿意,67%的學生滿意,6%的學生不滿意,11%學生不知道。
4 形成性評價的效果討論
4.1 從形成性評價項目設置來看
我們的評價方法更加合理、全面,充分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彌補了以往實驗考核方法的不足。其一,課堂隨機提問。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怕被提到而答不出來,所以在課下多少會下些功夫,沒有下功夫的也會在課堂上迅速翻書,從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其二,開放式檢測。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也鍛煉了他們查找資料的能力。其三,課堂作業。有繪圖、描述、填表,形式多樣,考核全面;當堂完成,從而避免了相互抄襲。其四,考核內容更加全面。有技能考核也有知識考核。其五,關注學生全面發展,有勞動紀律考核和考勤考核。
4.2 從考核的結果來看
采用形成性評價的實驗考核成績比較客觀公正地反映了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從實驗與理論成績相關性結果看出,理論成績好的學生實驗成績也好,理論成績不好的學生實驗成績也偏低。說明學習態度和方法決定了學習成績,要獲得好成績,必須把功夫下在學習過程中,而形成性評價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其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學習熱情,所以此實驗評價方法對學生理論學習也有促進作用。其二,通過課堂提問、開放式檢測等,學生可以查漏補缺,及時彌補知識盲點,而且通過提問獲得的知識印象比較深刻。其三,避免了傳統的“學生考前緊張綜合癥”。因為通過形成性評價的項目設定,使學生把該掌握的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就掌握了,避免了期末考試前的突擊備考。突擊備考往往出現備考不足,理解不透,答題無條理,得分率不高等情況。其四,形成性評價也使老師更加關注教學過程,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時發現優點與不足,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4.3 從學生滿意度來看
我們通過走訪和調查,83%的學生對形成性評價是滿意的。學生的感受總結如下:①保證了考試公平。課堂提問、切片選擇、圖片選擇等都是隨機的,實驗報告也是當堂完成的,所以大家機會均等,也避免了互相抄襲。同時期中期末切片考核通過顯微數碼互動系統完成的,可以多人同時進行,節省了時間,考試結果可比性強,提高了考試效率和質量。②促進了學風。考核方式不但多樣,考試內容也比較全面,考試深度分配也比較合理。比如考器官或結構,寫出名稱比較容易,但寫出判斷依據就比較難。考核雖然多人同時進行,但采用不相鄰不相對原則就座,避免學生互換信息,嚴肅了考風,從而也促進了學風。③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如查資料能力,技能操作能力,比較、綜合分析能力,勞動紀律等,學生認為通過這樣的實驗考核加強了對自身素質的培養。
總之,考試方式的改革關系到教風和學風,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我們認為形成性評價是目前組織學實驗考核中比較合理又公平公正的評價方式,其優化了考核模式,大大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也提高了教師教學水平,真正實現了“教、學、考”三者的和諧統一,從而提高了實驗效果,彰顯了新教學模式的效益,值得推廣。
注釋
① 王艷梅,楊加周等.顯微數碼互動系統在組織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解剖科學進展,2012.4:383-384.
② 陳偉,李季蓉等.組織學與胚胎學實驗考試改革探討[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0.24(5):548-550.
③ 宋芳,趙紫薇等.利用數碼互動教室進行組織學實驗考試改革[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4.30(2):123-124.
④ 劉堯.關于教育評價學理論體系思考[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1.3:56-59.
⑤ 陳玉琨,李如海.我國教育評價發展的世紀回顧與未來展望[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0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