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偉
摘 要:碳關稅是發達國家以保護環境為名向發展中國家征收的關稅,是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制定的貿易壁壘。碳關稅嚴重損害了我國制造業在國際上的地位,減少了產品的出口量,降低了我國的國際影響力。本文將論述碳關稅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以減少碳關稅的負面效應。
關鍵詞:碳關稅;貿易壁壘;出口貿易;應對策略
一、碳關稅的含義
碳關稅指的是對碳含量較高、且易產生大量二氧化碳的產品征收關稅,降低這類產品的產量和出口量,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緩解溫室效應。碳關稅表面上看似是從保護環境的角度出發,減少生產中污染物的排放,實際上是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形成了貿易壁壘,目的是制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由于原材料的價格低廉,而且在生產時會產生大量的污染物,對環境造成巨大的破壞,所以發達國家沒有重視發展本國的制造業,主要是從發展中國家進口原材料。發達國家利用價格較低的材料研究新產品、新技術,然后出口到發展中國家,從中賺取高額利潤。碳關稅的提出就是發達國家為了自身利益而制定的貿易策略,主要是針對經常出口水泥、玻璃等原材料的發展中國家,因為發達國家不出口原材料,所以碳關稅的征收不但不會增加發達國家的財務赤字,反而會帶來龐大的收入。相反,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碳關稅會嚴重危害本國的經濟利益,增加產品的生產成本,減少了產品的利潤,降低了該產品的競爭力。同時,發展中國家為了生產產品,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必須購買國外先進的污染處理設備,這無形中也給發達國家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二、碳關稅對中國出口的利弊分析
1.碳關稅的有利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先是大力發展農業,研究農業技術,提高農產品產量,然后借鑒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經驗,發展制造行業,并使其逐漸向著高科技產業轉型。回首望去,為了加快發展節奏,中國不僅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也占用了大面積的農田和耕地,砍伐樹木破壞森林,使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制造業迅速發展的同時,工業廢水、廢氣也給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碳關稅推動了產業的改革,督促污染嚴重的企業即刻進行整改,促進企業向著環保型的方向轉變。為了提高產品利潤,企業必須要研究新型的環保技術,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并積極使用可再生能源和綠色能源,降低產品中的碳含量,以營造綠色環保無污染的生產環境。所以碳關稅對于修復我國的生態環境有重要的作用。
2.碳關稅的不利影響
雖然碳關稅能夠促進制造業的發展,提高生產技術,降低碳的排放量,可是從國際角度來看,碳關稅對我國的出口貿易產生了諸多的不利影響。
(1)碳關稅加大了中國開拓國際市場的難度
發達國家打著保護環境的旗號,制定了越來越多的貿易政策,并要求所有發展中國家嚴格按照政策執行,使得發展中國家始終處于劣勢,難以與發達國家抗衡。中國是出口大國,生產的原材料經常需要出口到各個發達國家,而且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時間較短,缺少有影響力的貿易盟友,導致中國在國際貿易組織中沒有足夠的發言權。由于中國出口的產品大多為低端產品,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源和能源,才能取得微薄的利潤,碳關稅使得中國出口產品時還需要支付大筆的費用,而這部分費用理應計入生產成本中,造成了生產成本的增加,與同類型產品相比,技術水平也不具備優勢,這無形中降低了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影響了中國的出口收益。
(2)碳關稅的征收會影響中國勞動就業
由于中國的資源、能源較為廉價,所以許多外資企業將目光放在中國市場,在中國的多個城市投資辦廠,提高了中國的就業率,促進了地方經濟的飛速發展。這些產業不僅技術水平較為落后,需要大量的資源能源,也不注重對環境的保護,在以往不會出現經營問題,可是一旦實施碳關稅這些企業就會紛紛陷入危機,為了減少經濟損失,企業會減少或停止生產,導致大批員工失業,地方經濟也會隨之受到影響。
(3)碳關稅的征收會影響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
發達國家用碳關稅降低了中國的出口份額,使中國商品在世界范圍內的流通量減少,改變了國際上制造業的格局。同時,碳關稅也將中國的資本“合理合法”的轉移到發達國家,而且中國不能提出任何異議。如果中國始終持有反對意見,拒絕執行碳關稅政策,那么就是故意破壞環境,會受到其他國家的強烈譴責,嚴重損害國家的形象和地位。
三、中國應對碳關稅的對策建議
1.中國應積極開展環境外交,參與碳關稅相關規則的討論和制定
為了在國際貿易中占據主動權,中國應積極響應保護環境的口號,與各個國家溝通交流,并加強國際間的貿易合作,在國際上樹立正直、可靠的形象。中國還應了解國際貿易中的相關規定,并以此作為反擊的有力武器。碳關稅的征收已經是不可逆轉的,中國應該正確處理與發達國家的貿易關系,主動參與到碳關稅的討論和制定中,明確否定那些危害發展中國家利益的條款,與貿易伙伴一起發言,提高話語的影響力,以維護自身權益,為開拓國際市場打下良好的基礎。
2.中國應積極的調整產業結構,實現技術升級
我國應制定相關的產業政策,大力推廣科學技術在產業中的運用,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使產業走向快速、健康、高效的發展之路。國家應通過對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的資金扶持,提升企業的知識產權,改變中國目前以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現狀。
3.強化企業的環保意識,促進企業環境保護和利益實現的協調發展
我國企業重經濟利益、輕環境保護的現象較為嚴重,導致了產品的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小,難以適應企業的發展需要。因此,國家應通過道德和法律兩種手段來強化企業的環保意識,倡導清潔生產,保證經濟與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對于企業自身來說,應該將近期利益與企業的長遠發展目標相結合,重視技術的升級和改造,加大對技術的資金投入,促進產品的更新換代,同時,應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積極的完成生產的轉型與升級。
四、小結
中國應采取積極的態度來應對碳關稅政策,對外加強睦鄰友好,增加國際上的盟友,擴大話語的影響力;對內大力推動產業技術改革,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并使用先進的環保設備,使碳關稅成為中國開拓國際市場的一大助力。
參考文獻:
黃文旭.碳關稅相關概念辨析[J].嶺南學刊,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