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
摘 要: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我國的市場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小企業的發展也較為迅速,其在我國的經濟體系中的地位愈來愈重要,中小企業的作用也愈加凸顯。但是中小企業因其特點及特殊性,融資難已成為制約發展的阻礙,因此,探索一種新的更加適宜時代發展所需的融資新模式顯得尤為重要。中小企業只有解決了融資問題,才能有效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率及企業信用等級,在擴大客戶范圍的同時有效增加企業收入。然而探索、使用新融資模式的過程中存在著不可預知性,即企業在取得利益同時伴隨著一定的風險,這些都是我國的中小企業在運營中應十分注意的。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模式;效率;風險
一、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我們都知道,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科技的不斷進步,中小企業的融資模式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扮演著愈發重要的角色。但與此同時,由于受到傳統經濟體制及舊觀念、舊思想的影響,加之人們或多或少受到環境影響,因此很多人對中小企業融資模式的認識水平及程度較為有限,對其重要性的認知也較為淺顯,這對于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所以說,提出中小企業組織是加強我國中小企業建設的必然要求。
隨著我國政府對中小企業發展扶持力度的加大以及相關政策的相繼出臺,我國的中小企業得到了快速地發展。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一是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范圍廣、企業相關項目所需數目小,即種類多、項目雜、資金使用靈活等特點;二是由于中小企業運營項目相對較小,企業要求投資回報快等特點,中小企業在資金需求方面較國有企業及大型企業來說有“急、短”的特征;三是由于中小企業相關技術、設備及人才的不到位,使得其在融資方面,尤其是探索新融資模式的道路上具有更大的風險。
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可預知及不可預知的風險及潛在干擾因素,大致來說,我國中小企業的困境主要由以下這些方面造成:
1.中小企業自身原因造成
雖然我國不少中小企業在融資新模式大環境的影響下,中小企業的融資新模式有了很大的起色,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企業融資模式的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一般來說,由于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的融資規劃不太明確,加之其對企業融資模式的投入較少,企業的融資方法也較為傳統、陳舊,其現有方法早已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因此相對于國際先進企業及國內其他機構來說,都顯得較為滯后及緩慢及滯后,這對于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發展來說都是極為不利的。
具體來說,許多中小企業由于相關知識儲配不夠,技術及人才的匱乏,導致企業對融資模式的設定不太合理,即企業經常只看重企業硬件方面的投資,而忽視了人才、技術及管理上的“軟”投資;同時,由于一些企業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差,對前沿信息及技術反應遲緩,導致企業仍沿用傳統、落后的企業管理方式,進而導致新的融資模式在管理中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諸如此類問題都是阻礙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發展的桎梏,因此我國相關機構及中小企業必須要給予足夠重視。
2.來自于企業外部原因造成
第一,制度層面影響。因為我國金融監管機構對中小企業進入到經濟市場的考核較為嚴格,從而使中小企業在獲得融資支持方面較大型企業來說較為困難。第二,因與中小企業融資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完善,其對企業的保護程度尚不全面,所以在對中小企業進行相關管理時會出現一些紕漏,這極大地阻礙了企業融資新模式的探索道路及發展。與此同時,由于缺乏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相關鼓勵性政策,難以激發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的積極性,進一步導致企業信息不對稱,造成中小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缺乏優勢。
對于上述情況,我國政府和企業都采取了相應措施,隨著我國相關政策的出臺,針對于我國中小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的方針政策愈加完善、合理。與此同時,我國政府積極鼓勵企業融資建設,并加大用于相關技術的資金補貼及技術人員培養力度,同時采用增大宣傳力度等方式,為融資新模式的發展鋪平了道路,為中小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增加了有力的砝碼;為培養和選拔相關人才,我國中小企業采取員工培訓等措施加深員工對其的了解及掌握,各行業機構也紛紛舉辦各類融資相關培訓班,加深企業員工對融資模式的認知程度。此外,我國中小企業在人員招聘及調動時,也注重融資相關人才的引進,為企業內部的人員流通引進新鮮血液,從而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新模式探索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中小企業融資新模式
我們都知道,對于企業來說,創新是不竭的靈魂,是企業興旺發展的不竭動力。我國的中小企業不應僅僅滿足于對于已有融資知識的儲配、掌握及應用,而要具有憂患意識,即認識到知識的“時效性”,認識到原有的知識和技術會漸漸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其終將會被新技術、新知識取代。因此,企業要想實現長遠的發展,勢必要張開雙臂積極應對各種新技術、及管理新模式的到來。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快速、穩定發展。
目前來說,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新模式有以下兩個方面:
1.基于融通倉業務的金融運作模式
在基于融通倉業務的金融運作模式下,企業倉儲中心主要用來存放一些被質押的貨物,同時其有義務對其進行監控及保護,由于該模式的特點,其能夠很好的為中小企業提供便利條件,從而成為中小企業進行金融運轉的首選。在實際過程中,融通倉可以為中小企業開具貸款申請,從而為中小企業提供有效的融資服務。
2.基于代客結算業務的金融運作模式
基于代客結算業務的金融運作模式主要包括墊付及代收貸款兩種模式。
基于墊付貸款的融資模式基木的運作流程是:首先發貨人與提貨人在雙方協商一致的情況下簽訂相關合同,制定雙方合作的詳細計劃,同時與第三方物流公司簽訂合同,該物流企業為其提供相關物流服務,并將企業制定貨物送達到提貨人手中,經收貨人核對無誤之后再將貨款結清。假若此人沒有收到指定貨物或貨物有破損、破壞及部分遺失的現象,那么該發貨人就可以進行相關回購義務。基于墊付貸款的融資模式能夠在減輕貨物發貨人的資金運轉難題的基礎上,使物流企業與客戶的利益關系更加牢靠,從而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基于物流金融的中小企業融資新模式風險分析
任何事物離開實踐都是難以發揮其作用的。由于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的建設及發展較其他國家來說相對較晚,相關技術及人才較為短缺。因此,我國相關部門要大力倡導對企業融資的建設,完善優化鼓勵機制,對中小企業予以物質上的鼓勵與資助;相關企業不僅要積極配合國家政策方針,更要結合企業內部實際,根據企業所需開展相關理論學習與技術培訓,在財力、物力上對優秀技術人員予以支持與獎勵。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及設備,真正將錢花到點子上、用到刀刃上,從而在軟硬件方面大力推進中小企業融資新進程的發展。當然,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新模式的發展必然會受到這樣或那樣的阻力,其建立與發展也不會一帆風順,這就需要我國相關部門采取一切有效手段,促進企業融資發展,使企業內部員工及企業領導層意識到其自身重要性與發展的必要性,最終達到提高企業收入水平的目標。
我們都知道,中小企業因其發展歷史及特點,其在經營過程中與大企業相比往往具有更大的運營風險。中小企業不僅存在著我國民營企業公司治理的常見難題,同時還有著企業運營風險擴大等問題,所以說我國相關部門及中小企業內部更應該注重對融資的建設進程,進而大大減少企業運營的風險。
大致來說,基于金融的中小企業融資新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風險:
1.物流企業方面對中小企業融資新模式的風險
隨著我國物流企業的迅猛發展,其在我國的國計民生方面占有愈來愈重要的地位。中小企業融資新模式的出現為我國的經濟市場帶來了競爭與活力。但在其快速發展的同時,融資新模式在中小企業的應用與運營初期還面臨著許多困難。物流企業在中小企業融資新模式中面臨的問題有:借款企業方面的風險、企業管理風險以及對貨物監控風險等。面對以上風險,企業應進行全面考慮及綜合分析,提前做好風險預知及企業風險管控,在風險出現時做到及時、迅速、徹底、從多個角度入手有效控制風險。
2.銀行方面對中小企業融資新模式的風險
近年來,我國的銀行業發展迅猛,企業的發展更加離不開銀行的支持與服務,特別是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銀行的作用更加明顯,在出現風險時其所受的影響也更為突出。在中小企業融資新模式中面臨的風險主要是指信用風險,即在中小企業融資新模式過程之中都存在著物流企業、借款企業出現相關信用風險的可能,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影響及破壞。現階段從整個大體環境來看,還沒有一個完善、可行的經濟市場信用環境來有效對抗信用危機。這都極大地阻礙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及其對融資新模式的探索。
具體來說,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問題主要表現為:許多中小企業由于相關知識儲配不夠,技術及人才的匱乏,導致企業對融資模式的設定結構不太合理,即企業經常只看重企業硬件方面的投資,而忽視了人才、技術及管理上投資;同時,由于一些企業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差,對前沿信息及技術反應遲緩,導致企業仍沿用傳統、落后的企業融資模式,進而導致融資模式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諸如此類問題都是阻礙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發展的桎梏,因此我國相關機構及中小企業必須要給予足夠重視,在有效應對各種企業風險的同時,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處理、早總結的一體化模式,從而有效促進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在為其融資新模式的發展道路上給予有力的支持與保護,為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一片新天地。
四、總結
現階段我國中小企業在經濟市場的地位的日益穩固,其要想適應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就要遵循更高的標準、探索新道路。隨著經濟及技術的高速發展,就中小企業而言,企業融資新模式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先進的管理方法與大膽的創新模式。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建設仍然較為滯后和遲緩,所以說對于中小企業融資新模式建設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實際意義及參考價值。企業的融資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由于我國的金融服務還處于發展初期階段,其相對于國際發達國家來說還有很大的距離與差距,但換一個角度想,這表明融資模式的探究仍具有很大發展與進步空間。加之近年來我國政府及相關機構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的加大,不僅給予企業資金、技術支持,還增大融資新模式宣傳力度,在企業內部也引領了“探究融資新模式”新風潮。
企業在融資的同時,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風險,其過程也充滿著不可預知的因素,這對于我國的中小企業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所以說,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經濟競爭中得以生存、發展,就必須要及時提高企業自身的競爭力,充分利用一切條件大力發展融資新模式,從而進一步提高企業運營效率、經濟效益及企業自身競爭力,使中小企業在融資新模式的探索道路上越走越寬,越走越好。
參考文獻:
[1]崔顯林.我國物流業開展物流金融服務的風險及對策[J].物流科技,2009(06):48-50.
[2]翟獻禮.淺析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及對策[J].中國科技博覽,2009(1):217.
[3]尹清偉.關于完善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政策體系的建議[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9(3):113-115.
[4]王宇楠.物流金融下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新渠道[J].商品儲運與養護,2008(9):4-5.
[5]錢瑾.物流金融:打破中小企業融資的堅冰的利器[J].經濟論壇,2008(15):111-112.
[6]段建字,王學發.銀行產業升級與物流金融創新研究[J].物流技術,2008(3):27-29.
[7]何思遠.全球經濟危機背景下中小企業融資新模式探索[J].現代商業,2009(6):88-89.
[8]梁英.中小企業融資新模式:網絡聯保貸款[J].會計之友(中旬刊),2010(5):18-20.
[9]薛娟娟.基于供應鏈金融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及其信用風險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