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燦
【摘 要】變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對初中數學知識進行理解和運用,對教學效果的提升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本文首先探討了變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原則,在此基礎上分別對變式教學在初中數學的概念教學、習題課教學與講評課教學中的實際運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變式教學;初中數學;教學
變式教學在我國已經有了很久的歷史,而且很多初中數學教師有意無意也總在使用,但是他們卻不能對其深刻的內涵進行理解。所謂變式教學,是指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命題進行合理的轉化。而針對初中數學教學中的變式教學,則是利用不同的知識和方法,對有關的數學定理、概念、習題等進行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背景的變化,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變”的現象中發現“不變”的本質,從“不變”中探求規律。
一、變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原則
1.針對性原則
對于初中數學來說,一般都有新授課、復習課和練習課等,針對不同的課時要求,需要運用不同的變式教學方法。而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往往遇到最多的主要是對“習題”與“概念”的變式。通常情況下,新授課需要學生對新的概念進行接受和掌握,而教師就需要根據對概念條件的變換來達到授課的目的。
2.適用性原則
在數學課堂進行變式教學時,要根據教學目標以及當前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在適當的范圍內進行調整。教師還需要合理地對難易程度進行把控,過難和過于簡單都不能有效達到變式的效果,過難則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過于簡單對于學生是二次重復學習,因此,也考驗了授課教師的教學水平。
3.學生參與原則
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夠僅僅由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而學生也需要參與進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采取一切措施,讓學生在參與到“變”的過程之中。當學生實際參與到該過程中之后,一方面可以有效破除教師思維的局限性,另一方面通過學生的親自參與,還可以有效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不僅活躍了課堂的氣氛,而且能夠對所學的初中數學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三、變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際運用
1.變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概念教學中的運用
變式教學在初中數學的概念教學中的運用主要依靠情境的構造來實現的,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數學概念類型的實際情況對情境進行構造,而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所創建的情境實現對初中數學知識的自主探究。因此,采用變式教學這種方法可以有效使得抽象的初中數學概念具體化,使得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
2.變式教學在初中數學習題課教學中的運用
在初中數學習題課的教學中,運用變式教學方法主要針對的是其中一些典型的例題,而這些典型的例題普遍具有一定的靈活性與針對性。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范例的解法變式,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數學習題的優化解決方法。教師通過幫助學生對范例的解題方法進行相應的總結,并將其運用到類似其他的習題解答中去,以顯著提升學生的習題解答能力和創新能力。
例如,在講解分式的意義時,若一個分式的值為0,是指分式的分子為0而分母不為0的情況,因此,如對于下式:
即使當學生獲知了x=-4為正確答案后,仍然不會清楚為什么“分子為0而分母不為0”這個條件,因此,教師可以做如下的變形:
變式1:當x=()時,分式(此時,x=±4);
變式2:當x=()時,分式(此時,x=-4)。
因此,明顯可以看出,采用該種方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而且明顯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3.變式教學在初中數學講評課教學中的運用
變式教學還可以在初中數學的講評課中得到有效的運用,在具體的應用中,首先要對數學試題的難度進行相應的分析,同時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差異,對容易出錯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和分析。在變式教學方法之下,綜合評析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并采用變式加強學生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方面的能力。對學生所訓練的變式習題應該盡量包含相應的初中數學知識點,保證訓練方法的科學性和適宜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變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筆者認為,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然需要把握好變式教學的“度”,不能過于追求新穎和難度,而忽視學生正常的知識連貫性與認知水平。
參考文獻:
[1]楊豐采.有關初中數學教學中的變式教學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3,S2:215.
[2]鄧萍.初中數學教學有效佳徑——變式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4,05:17-18.
[3]殷新毅.變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價值及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14:43-44.
[4]宋立泉.“變式教學”在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與點滴體會[J].考試周刊,2009,28: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