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 要 在素質教育和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背景下,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始終是班主任工作的難題。文章對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方法和技巧進行了實踐和研究。
關鍵詞 小學班主任 家長 溝通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2-0114-02
在素質教育和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背景下,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始終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和難題,我在長期的農村小學班主任工作中,轉變教育觀念,大膽探索溝通的技巧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經驗。
一、案例與反思
我遇到過這樣一位家長:每天都忙于做生意。他的孩子比較聰明,但是學習習慣不好,上課紀律差,總是坐不住,特別喜歡跟老師打小報告,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課下還常常和同學發生矛盾,犯各種錯誤,因此同學們也不怎么喜歡他。多次找學生的家長進行溝通。剛開始家長的態度也算好,會好好地配合老師,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業,孩子有了一些進步??墒菚r間長了,這個家長好像不耐煩了,對孩子的督促少了,孩子的壞習慣又出來了。有一次這孩子在我的課上玩手表,提醒了幾次仍然不改。于是我沒收了他的手表,并請來了他的爸爸。他的爸爸聽我說完事情的經過后,便使勁砸爛了手表,并抬手給了孩子一巴掌,接著又踢了幾腳,罵了他幾句后就頭也不回地走了。我很驚愕,當時正值下課,爸爸走了孩子怎么辦?于是我又打電話給他爸爸,讓他回來接孩子??伤职终f讓他自己回來,就把電話掛了。我當時很生氣,如果孩子在回家的路上出了什么問題該怎么辦?雖然孩子確定他能自己回到家,可我還是不放心,最后我送孩子回了家。事后,孩子的媽媽給我發信息說:“謝謝!”
經歷過這次事件后,我再也沒有輕易地請任何孩子的家長,可能是因為責備自己那天讓孩子挨了打,心里很后悔自己不應該這么魯莽。我不斷的問自己,這是我想要的結果嗎?叫家長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為了幫助他改正錯誤?是為了教育他?我做到了。但留在學生心靈上的對學習的懼怕,對老師的恐懼,不管事后怎樣補償都無濟于事。這就是所謂的教育嗎?到底該怎樣跟家長溝通?
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家長還是少請為好,如果學生一再犯錯,經過教師多次幫教還不改,這就需要和家長商量解決辦法,但是在家長來之前一定要想好說什么,千萬注意不能只說學生的缺點,要在表揚的情況下指出學生的不足。
二、小學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實踐思考
那么,如何溝通才能既解決問題又教育學生呢?我的做法是:
(一)尊重家長,善于傾聽。以平等的態度來對待家長,尊重他們的人格與觀點,耐心、虛心、誠心的聽取家長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議,努力營造和諧、輕松、愉快的交流環境,這樣才能保持協調一致。多數班主任約見家長時,說得多聽得少,只顧自己痛快,家長的耳朵也塞滿了,回去便拿孩子撒氣。
(二)選擇適當的時機和地點。人人都有情緒化或心情不佳的時候,那么此時就不是與家長進行交談的時候,與家長溝通應先間接地向學生了解其家中的情況,以便決定是否適合與家長交談。
(三)肯定孩子。教師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贊,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直至影響對待孩子的態度,而這種獎賞性的行為和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孩子繼續努力的心理。同時,這種肯定也能使家長輕松、自信、愉快地面對教師,主動向教師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師的指點與幫助。這樣,交流的主題就會得到延伸,就能有效促進家園互動。
(四)對家長一視同仁。家長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學歷、職位、性格均有所不同。無論家長間存在什么樣的差異,從他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兒園的那一天起,家長與教師就開始了共同的歷程——教育好孩子。因此,教師應該學會與每一位家長交流,讓每位家長都能感受教師的關注或重視。
(五)充分發揮語言藝術的魅力。在于家長溝通交流中,雙方難免會談到孩子的缺點,這時教師就要巧妙使用語言。首先,先肯定孩子的優點,然后點出不足,這樣家長就易于接受。其次,要避實就虛,不要一開始就切入正題,待家長心情趨于平靜的時候再自然引出主題。通常情況下,家長會忍不住代替孩子向老師道歉,此時教師則應與家長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
另外,身為老師,特別是班主任,很多時候都要和家長溝通,共同商討如何使孩子成長得更好。在與家長溝通中,班主任還要淡化孩子的缺點和錯誤。孩子畢竟是孩子,教師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家長擔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錯誤,而是教師對于孩子所犯錯誤的認識與態度。因此,在本來就心情緊張的家長面前,教師關鍵在于讓家長明白:談論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以便共同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達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孫振寧.淺談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技巧[J].時代教育,2013,(12).
[2]宋永,馬仁茹.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藝術[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校長),2008,(05).
[3]沈麗新.您的意見請讓我知道[J].北京教育(普教),2011,(02).
(責任編輯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