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祥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2-0125-01
學生應急能力已經成為每個青少年必備的生存技能,學校應該成為傳授推廣應急能力的中心點,應開展各種簡單實用的應急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地認識生命、體驗生命,進而熱愛生命、珍惜生命。《體育新課程標準》突出強調要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的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地發展。這為學校培養學生應急能力打下了良好的環境基礎。
一、培養學生的預估意識和應急意識
1.在體育教學中提醒學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危險因素及如何避免危險的發生。例如,在“走”的教學中,體育教師可以為這個教學設計一個“過馬路”的情境。引導學生過馬路應該注意的交通規則,把“一慢、二看、三通過”“紅綠”燈代表的意義灌輸到學生的安全意識中去。這里能有效的提高學生安全意識,也促進了社會的文明發展。
2.針對不同教學內容,教師講解可能會遇到的安全隱患,并探討如何避免,并結合生活中的類似安全隱患,啟發學生自我保護的意識。例如,在小學高年級體育教學中,在學習“前滾翻”的基礎上加深難度,進行“魚躍前滾翻”的教學,體育教師可以為這個教學環節設計一個情境——“回家途中自行車撞到石頭翻倒”,引導小學生主動思索,假如你在車上,你如何逃生,而自己又不至于受重傷?再讓小學生自主思考發言后,教師可以適時灌輸“魚躍前滾翻”這個動作技能,讓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增強生存意識,提高小學生的上課積極性,促進社會化發展。
二、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為應急打好基礎
在體育課的日常教學中,應當有計劃的鍛煉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為危險發生時,提供有力的身體保障。下肢的奔跑能力訓練,如變速跑、變向跑等,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急停急跑。并按照教師所下達的命令進行,發生危險時,能按照指引教師的命令進行逃生;同時農村學校的學生對于“紅綠”燈意識淡薄,教師應該在走或跑的練習中加強學生從小養成遵守交通規則的良好習慣。我們還可以在翻滾的練習中,告訴學生,當我們衣服著火了,通過翻滾可以使火熄滅。在練習學生四肢力量訓練時,教師可以指引學生,由于通道無法直立通過,我們只能用爬的方式。這即提高了學生的上課積極性,也為危險發生時學生如何逃生增添了辦法。教師設計“逃生通道”,要求學生,按照指定的逃生路線,使用相應的體育知識,進行逃生,并要求學生做好有序的通過。教師在操場上,根據不同的區域設置不同的障礙,如體操墊鋪成一通道,學生在通過時只能匍匐前進;把呼啦圈擺放到不同的位置,讓學生用跳的方式通過,可以在發生火災時增強學生躲閃能力;在自救的場地上鋪上幾塊體操墊,練習在身上著火時的自救練習;在體育教學中有針對性的加強學生應急能力的培養,能很好的鍛煉學生身體素質,同時也提高了學生上課時的積極性。
三、加強學生的應急心理素質
學生能很好的掌握好應急知識,并不代表在面對突發事件時能很好的使用這些知識。在災難降臨時,可能危及到自身的生命,會變得反應遲鈍,驚慌失措。在突發危險時最重要的是保持鎮定和冷靜,進行自救和呼救,才是逃脫危險的最佳辦法。如果現場只是一片混亂,一個個爭先恐慌,各自只為自己保命,必定會造成大的災難,比如踩傷、壓傷、堵塞通道。所以在體育教學中,加強應急心理訓練是必要的。例如:體育教師在進行耐力跑教學的時候,可以組織小學生在做好準備活動的基礎上進行耐力跑比賽。這個項目不僅可以提高耐力跑成績,發展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質,更重要的是幫助小學生形成和發展吃苦耐勞和自強自制的個性心理品質,培養了小學生堅忍不拔和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通過學校體育完善學生應急心理。
四、應急避險開展自救
1.分析“火源”的具體位子。如火源在教室內,在能撲滅的情況下,迅速撲滅火源并撥打火警電話;若火源在別的地方,從規定路線排隊有序的逃離“燃燒的建筑物”。
2.經過有“濃煙”的地方,應該用水打濕毛巾,疊成5層,捂住口鼻通過。
3.有“濃煙”的地方,應該身體貼近地面,低處的空氣比較清新,氧氣相對充足。
4.到達安全地區,再撥打火警電話119。
當然,體育課堂實施應急教育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作為工作在一線的體育教師,應當因地制宜進行應急教學,充分挖掘教學資源,豐富體育教學內容,最終使我們的學生得益于體育教育,真正做到走出課堂受益終身。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