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宇
(黑龍江煤炭職業技術學院,雙鴨山 155100)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德育特殊性及實踐性
宋振宇
(黑龍江煤炭職業技術學院,雙鴨山 155100)
【摘 要】高職體育教學是一門理論結合實踐的課程,體育的這種教學模式使其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發揮德育的效果。本文針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德育特殊性和實踐性進行研究和探討,對高職德育教育融入到體育教學中實現德育滲透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高職院校 體育教學 德育
(一)生源的特殊性
高職作為我國重要的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的搖籃,生源主要有兩類:一是通過高考招收高中畢業生,二是通過對口考試接受職業高中生。生源的特殊性導致高職院校必須在德育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以德育教育促進這些學生的思想品德發展,體育教學作為高職院校德育教育的第一陣地,在德育教育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高職學生底子薄卻個性鮮明、基礎差卻又身兼特長、懶學習卻對生活充滿熱情,因此體育課作為學生感興趣的課程,將德育教育融入體育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學體制和課程特殊性
高職院校的學制一般是三年,在三年中理論課只有兩年。而另外的課程則會到社會或工廠中實習,以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另外,在兩年的理論課中,還有大量的試驗和實踐課程,以便于學校為社會提供技術型人才的教學目標。傳統的高職教育中,能夠對學生起到德育作用的只有思想品德課和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由于高職教育需要將大部分教學精力投放到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素養上,因此這些德育課程無論是在質量上還是在課時數量上都遠遠不夠。由于學校對德育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忽視,直接導致“有個性”的高職學生對德育毫不在意,思想品德課和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甚至成為“睡覺課”,學生不僅對這些課程沒有興趣,也不喜歡參加這些枯燥無味的德育課程,導致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高職德育有所缺失。高職學生正處于好動的年紀,體育課是學生們最喜歡的課程之一,如果將德育教育融入到體育教學中,不僅能夠增強德育教育的力度,還能在不損傷學生上課興趣的前提下實現德育,實現新時期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應用技術型人才的目標。
體育課開展時,不僅會涉及到大量的體育訓練,還需要進行課堂上的體育理論知識教學。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能夠實現德育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了提高高職院校的德育水平,高職院校在進行體育教學時可以將德育教育融入其中。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我們首先要做好體育理論基礎知識課堂的德育,但在開展德育時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發生影響,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比如說將德育內容融入到體育課堂理論教學的安全事項中,促進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發揚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精神,或者將德育內容融入到對體育內容的拓展中,為學生講一些體壇名將的奮斗歷史從而促進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正確養成。其次我們還要在體育活動中融入德育教育,通過合理的體育活動設計,讓學生能夠在完成體育教學目標,獲得快樂的同時能夠發揚平等、競爭的體育精神,從而幫助學校培養出有正義感,并勇于直面問題的素質人才。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我們要發揮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的德育示范作用,教師不僅是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課程的設計者,也是課程組織者和監督者。為了將德育和體育教學相融合,首先要求教師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做好為人師表,在教學活動中以優秀的思想品德修養給學生做榜樣,從而利用榜樣效應實現學生的自律和自我品德提高。只有教師自身具有優秀的思想品德修養,才能讓教師在教學設計時發現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切入點,從而將德育內容靈活的融合到日常體育教學中,實現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德育目的。其次,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學內容是以培養學生的社會公德心、職業道德教育以及理想信念教育為基礎,以創新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社會責任感教育以及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培養新一代有理想、有品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因此要求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并最終讓習慣形成道德意識,并通過不斷的自我批評和自我教育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與修養,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的德育,因為高職院校的生源、教學體制以及培養目標與普通高等教育有所區別,因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包含課堂教學和室外體育活動教學兩方面,因此在發揮其德育作用時具有很高的實踐性。將德育教育融入到體育教學中,能夠讓學生在接受德育教育后,通過體育活動將德育內容進行實踐,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和意識習慣,最終促使學生將習慣升華為素質,從而實現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技術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金祥.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途徑與方法[J].新西部(理論版),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