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超男
摘要:高職英語改革所面臨的現狀本文進行了分析并對所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和建議。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改革;職業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英語成為了繼母語之外應該掌握的第二語言,因為英語將成為同行世界的工具,所以,英語專業化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這也為職業學校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培養高級應用型英語人才是高職院校培養社會一線崗位的目標,高校的定位就應該是緊跟時代步伐,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和時代需要的人才,作為高職院校的必修課,英語承擔著人才培養的重要職責。所以,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應以構建職業需要為導向。
1高職英語教學現狀
(1)學生學習積極性差。由于中職院校的生源不僅僅是來自普通高中,也有可能是中職和職業高中,中職和高職的學生所受的教育是以專業性為主的,所以在英語學習中往往不加重視,甚至有些中職和職業高中已經將英語課移除教學的課堂,而高中生雖然接受了正規的英語教育,但是根據高考的錄取規則,來高職的學生成績必然不盡如人意,所以,英語基礎薄弱,詞匯量少,基本功不扎實,聽、說、讀、寫、譯能力都比較薄弱已經成為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面臨的主要問題。
(2)教師對學生的培養目標不明確。高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具體的教學概念,對高職英語的教學目標也不明確,不了解學生在具體職業中對英語的要求,不能和用人單位的需求達到吻合。由于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大部分都是師范院校的畢業生,畢業之后就從事教育工作,對企業狀況和企業需求了解不多,這樣就直接導致了英語教師本身的知識結構單一,還是以本科院校的教學模式來教英語,高職的學生是以就業為前提的學習,與本科生不一樣,所以高職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導致了學生所學與畢業后的就業有差距。
(3)教學方法單一。在高校不斷擴招的情況下,學生的比例逐年攀升,但是教師的人數卻并未增加,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具有“雙師型”的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更受青睞,但是對英語教師人才的引進卻往往被忽略,導致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都是100人左右的大課,以這種方式講授英語,效果自然不言而喻。由于上課人數眾多,教師不可能占用太多時間用來與學生溝通和交流,學生遇到問題時也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提出,這些問題都導致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還是應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強加給學生,不僅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也使得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道路上舉步維艱。雖然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更為直觀,但是教師不能夠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而只是一味的將知識強加給學生,只會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厭倦情緒。
2以職業需求為導向,深化高職英語教學改革
(1)以滿足職業需求為目標改革教學內容。“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導向”原則能提高學生職業英語能力,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已經逐步被認可,高職英語教學內容改革因此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是,這其中仍然存在這不少問題,由于所有英語的教學內容都是相同的,沒有專業性,與所學專業脫節,這樣的結果會使學生在以后的就業中將英語專業技能難以應用到專業技術中。所以,在高職英語課程設計中英語能力的培養很重要,職業需求之間的差異性也應該得到重視,在培養各專業之間學生不同的英語能力的 同時,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就業率,也能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促進學生未來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目前可行的方法就是建立起較為全面的高職英語課程體系, 通過基礎英語能力課程和多樣化的行業英語教材共同使用來滿足學生不同專業的就業要求。課程內容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就是側重英語交際能力,將英語運用到實際之中。另一部分就是通過學生的專業不同,有針對性的針對學生的專業特點進行英語教學,比如酒店專業的學生,教師就應該多涉及酒店英語,化工類的學生就應該多學習各種化工名詞的英語,讓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有過硬的技能可以同其他人競爭。
(2)以提高職業能力為目標改革教學方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和多媒體的融合,但是也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注意多將課本知識進行延伸,使學科之間互相聯系,形成公共英語學習的氛圍,給學生之間足夠的交流空間,學校還應該多為學生提供與企業合作的機會,讓學生深入企業感受所需要學習的內容,為學生獲取有價值的信息,有針對性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還要以人為本,也就是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但是實施起來卻是困難重重的,所以,要想充分的以學生為主體,就要在應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引入任務型教學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教學匯總,設計出具體的可行的任務,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讓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進來,感受完成任務的自豪感與喜悅感,從而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課上認真學習,課后自己找資料拓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互動,交流學習合作,在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應用的同時,也應該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所有學習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創新的思維去學習,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遇到問題時能夠積極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增強他們的溝通能力,使學生在走入社會時能夠沒有障礙的魚人交流。教師還應該組織課外英語活動,讓學生用英語擬合同,或者口頭洽談,介紹自己所學專業,模擬招聘流程讓學生以應聘者的方式回答問題。
(3)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雙師型”已經逐漸被越來越多的高校作為引進人才的標準,因為這樣的教師能夠更貼近職場,知道職場需要什么樣的人才,能夠結合實際和企業的需求進行教學,培養出英語水平和專業素質都優秀的學生,學??梢詾樵诰幍慕處焺撛斓狡髽I學習的機會,讓教師定期到企業進行學習,了解企業需要和發展需要,針對學生的專業更好的為學生服務,這樣教師就能夠解決學生在未來工作中發生問題而措手不及的煩惱,能夠事先培養出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高職英語教學要突出職業教育的特色。
參考文獻:
[1]吳寒,黃奕云.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4):34-36.
[2]閆晶.以就業為導向創新高職英語教學模式[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