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可峰 李加翠
摘要:學困生的轉化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轉化:一、從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入手,是學困生轉化的前提條件。二、在課堂上多關注學困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困生轉化的重要途徑。三、結對幫扶,個別輔導,是學困生轉化工作的有效途徑。四、家校溝通,共同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學困生轉化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學困生;學習興趣;結對幫扶;家校溝通
小學數學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奠基石,對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教育研究,有利于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有利于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小學數學學困生的隊伍正與日俱增,學困生的隊伍越來越龐大,這個問題已經嚴重制約著新課程的進一步實施,我們的教育不能在成就一批學生的同時又忽略了另一部分學生,基于這種形勢,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現狀迫切呼喚對學困生的轉化研究。經過調查,我們認為在諸多學困生形成原因中:學習方式、學習習慣和學習心理障礙是重要因素。所以我們認為學困生的轉化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轉化:
一、從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入手,是學困生轉化的前提條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數學養成良好的學習興趣,他們才會有比較強烈的求知欲望,他們愛學習了,學習興趣增強了,才能夠一步一步的走出學困生的陰影。培養興趣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1、要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首先是使孩子對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是學習動力的源泉。然后是激發學習動機的技術性問題,即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一句話,抓住學生的興趣特點:他們常常對新穎的東西感興趣,對運動變化的東西感興趣,對相互矛盾的東西感興趣,對笑話、幽默故事感興趣,對美的東西感興趣,對實驗、操作感興趣,對競賽和游戲等感興趣。以培養學習興趣為核心,全方位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2、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雖然學困生表現機會比較少,很少有讓我們可以表揚的地方,但是只要我們細心觀察,用放大鏡去放大他們的優點,學困生還是有不少值得表揚的地方。同時我們可以創造條件讓學困生有機會感受成功。凡是學困生能回答的問題優先讓他們來回答。為學困生布置與他們水平、能力相適應的作業,讓他們跳一跳就能完成。
3、正確的評價學生。 對于學生的評價,我們不能抱著一把尺子看人,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例如指導學困生分階段建立“自我檔案”,剖析自己,不斷認識自己的發發展過程,讓他們不斷體驗天天進步的快樂,同時,讓他們彼此交流,互相促進、互相分享,增強自信心,教師通過有效地抓住學困生的閃光點,激勵學生。
二、在課堂上多關注學困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困生轉化的重要途徑。
當前的課堂,有許多教師沒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課堂上,老師講,學生聽,幾乎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很多優等生都沒有良好的學習欲望和習慣,更別提學困生了,他們往往在課堂中處于被動接受和記憶的角色,極大地影響他們學習成績,所以在課堂中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培養學生認真聽講的習慣。
學生專心聽講能力的培養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在學生會聽課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會要用“心”聽、用“腦”去聽。在課堂上,學生能夠用“心”聽、用“腦”去聽,思想才不會開小差。聽出老師教學的新知識的重點、難點;聽出要注意易錯之處;聽出老師的解題方法、技巧;聽老師提出的問題;聽明白同學的回答。二是要讓學生養成邊聽邊想的習慣。在聽的過程中,一定要求學生緊跟老師的思維一起運轉。如果學生只能停留在聽的表面,而不能深入思考,學生知識的掌握只能是淺層次的。相反在聽老師講課的同時,能夠深入思考老師每句話的深層含義,做到舉一反三,學生的學習小喇叭會得到大幅度提高。
2、培養學生質疑的習慣。
學生學習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各種不同的疑點或難點,而這些疑點和難點往往就是我們教學的關鍵。及時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問題,對主動質疑問題的學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調動他們質疑問題的積極性,并組織引導學生討論解決這些疑難問題。另外,教師應在日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養成經常設疑的習慣,如,對于同一問題,若改變結論,條件如何,或改變條件,結論如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在變中求活,在變中找方法,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及時給予合理分析與評價,引起學生對問題的關注,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達到提高學生質疑水平的目的。
3、培養學生檢查的習慣。
在數學計算教學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驗算檢查計算過程中有錯誤的題目和用估算方法驗算的練習,許多學生常把這些運算的失誤,簡單地歸結為粗心、馬虎,其實運算的準確性不單只是純粹的計算,還要對自己的而答案進行及時的檢查,才能保證運算結果的準確無誤.因此,教學時,我們應該讓學困生時刻養成認真檢驗的好習慣,對自己做過的每一道題目,都進行嚴格的檢驗檢查,久而久之,做題的準確率會大大地提高。
三、結對幫扶,個別輔導,是學困生轉化工作的有效途徑。
課題組老師們給每位學困生制作了“學困生轉化卡”,涵蓋該生的學困原因、基本情況分析、與其結對幫扶的教師和學生、各階段轉化目標和轉化措施,制定了轉化學困生的具體策略和措施:一是開展教師結對、集體備課,優化年輕教師的課堂,從源頭上激發各類學生的學習熱情;二是定期開展班內轉化教育研討和學習方法指導,請學困生談困惑,請優秀生介紹經驗;三是發揮學生之間的幫扶力量,讓居住距離較近、關系比較親密的孩子同坐,扮演“小老師”角色,協助學困生從被動監督逐漸轉化為自我管理;四是讓教師結對學困生,實行每天四問:問當天的活動、學習、紀律、習慣情況,常態化幫扶;五是建立家校聯動機制,對學困生定期家訪,教給家長正確的家教方法,實現科學育子、處處育人。
四、家校溝通,共同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學困生轉化的重要保障。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對孩子影響時間最長的一位老師。學困生家長的態度、教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如果不改變家長對待學生的態度、教育方法,那么老師對學困生的轉化效果就大打折扣。所以,老師一定要取得家長的配合,家長、老師擰成一股繩,共同搞好學困生轉化工作。教師要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針對不同類型的家長,采取不同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