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麗 李海軍
【摘 要】為了更有利于學生進行創造性地學習,促進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文章立足于職業技術教育數學課程和諧課堂的構建,從角色定位、內容融合、資源開發和教學評價四個方面探討了實現途徑。
【關鍵詞】和諧課堂 ? ?有效教學 ? ? 全面發展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教育家卡爾·羅杰斯說過:“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反思職業技術教育數學堂課教學,要有利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就需要構建“平等對話、知情合一、資源豐富、個性發展、評價多元”的和諧課堂。那么職業技術教育數學課教學的和諧課堂該如何構建呢?
一、營造和諧氛圍,找準角色定位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師是權威,“高高在上”,教學以灌輸式為主;而現代課堂倡導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調控者,具有親和力和感染力,善于鼓勵和發現,在教法上多采用情境式、案例式、研討式等。相應的,作為學生也不再僅僅是數學殿堂的臣民,“低頭俯首”,被動地接受知識,機械記憶……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實踐者、發現者、建構者、反饋者,有自己的個性優勢,善于思考,能較好地進行溝通交流合作,在學法上常使用類比方式、合作探究式、討論式、練習法等。
比如在設計“常微分方程的概念”時,教師可采用嘗試教學法,其基本觀點是“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成功能創新”。在教學組織上,首先引導學生開展課前預習,嘗試完成相應問題;堂課上分別設計了“數學小競賽”、“實際案例模型建立”、“微分方程應用視野拓展”、“學習感言”等環節,在和諧融洽的氛圍中,鼓勵學員大膽展示、合作探究、交流啟發;課后教師繼續引導學生嘗試運用軟件求解微分方程,拓展學習視野,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二、立足育人需求,實現內容融合
(一)實現結構模塊化與專業群的融合
職業技術教育數學課教學立足于適應崗位任職專業學習需求,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所以在教學內容的結構上可設置基礎模塊、提高模塊和拓展模塊。基礎模塊適合所有專業,可包括一元函數微積分學及應用;提高模塊針對不同專業開設,如空間解析幾何、概率論、線性代數和復變函數等;拓展模塊針對不同層次的教學對象,如數學實驗與MATLAB、SPSS等軟件的操作與使用。
(二)實現數學理論與數學應用的融合
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要淡化數學概念的抽象描述,強化幾何直觀,突出知識應用。圍繞主要的數學理論,以專業課、日常訓練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案例,以建立模型為任務牽引,以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為目標,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數學知識和思想方法,從中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
(三)實現數學科學與數學文化的融合
很多數學概念與原理背后都蘊含著深刻而豐富的思想文化,它們是人們對數學科學研究的本質及規律的深刻認識,是人類思維的特有品質,在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中,隨時隨地發生重要作用。所以在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上,教師要善于將數學科學與數學文化相融合,善于在學生面前引導與展現數學科學在文化層面上意義及作用,善于將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和應用性等融為一體,使數學課的教育功能更趨于完善。
三、依托信息技術,開發教學資源
隨著信息化地迅速發展,師生個人擁有的信息終端(如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逐步普及,基于網絡平臺和信息終端傳播的新型課程資源“慕課”、“微課”等也日益興起。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曾指出:“加強課程資源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之一。要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采取靈活有效的機制,開發建設符合新時期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教育課程資源。”職業技術教育數學課程也要積極順應新形勢,關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個性化學習”,著力系統挖掘開發數學課程的豐富教學資源,如《數學應用案例庫》、《數學文化素材庫》、《數學實驗微課庫》等,以幫助師生更好地享受信息時代給數學課堂注入的生命與活力。
四、關注學習差異,采用多元評價
和諧課堂應該是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能關注到大家的學習差異,在堂課設計上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于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也應具有和諧性,即能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進行客觀公正全面地評價,能更好地挖掘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能對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產生正面積極地影響。具體落實可采取“三結合”:
一是采取過程性評價和結論性評價相結合。例如進行學生堂課表現考評、專項教學活動考評等,尤其要增加在課前、課中與課后的教學組織中,有創新思考的學生的考評分數比重,樹立學習典型。
二是采取靜態評價與動態評價相結合。靜態評價是對主要以文字方式呈現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如筆試、關于數學學習感悟的小論文等。動態評價是對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參與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如“公式速記小競賽”、“能力項目訓練解答方案匯報”等。
三是采取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如開展數學小競賽之后舉辦頒獎儀式,請獲獎學生發表獲獎感言;設置“龍虎榜”,評選堂課狀態最佳的,最善于幫助同學的……
總之,職業技術教育數學課教學要構建“平等對話、知情合一、資源豐富、個性發展、評價多元”的和諧課堂,作為數學教師,應更加重視角色定位、內容融合、資源開發和教學評價四個要素。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在和諧的數學課堂中,更加有效地學習,獲得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秀美.創建和諧課堂 提高教學實效[J].新課程導學,2014(4).
[2]陳波.創設和諧課堂 培養主動學習[J].中學課程輔導,2014(7).
[3]溫希東,等.成為高職院校優秀教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