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曉玫
【摘 要】培養幼師生的幼兒舞蹈教學能力,應該加強舞蹈基礎訓練,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欣賞和感受舞蹈,引導學生進行舞蹈動作語言化表演,加強幼兒舞蹈教學實踐。
【關鍵詞】幼師生 ? ? 舞蹈教學能力 ? ? 培養
幼師生應該具備基本的幼兒舞蹈教學能力,以適應幼兒園藝術教育的需要。但幼師生的舞蹈基礎差,舞蹈教學課時不多,如何在學好舞蹈表演技能的同時培養其幼兒舞蹈教學能力?下面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體會。
一、加強舞蹈基礎訓練
加強舞蹈基礎訓練,提高自身能力,是學生達到“教”的能力的前提條件。學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包括舞蹈的基本訓練和美感訓練。
1.舞蹈的基本訓練
舞蹈基本功訓練是初學者邁進舞蹈大門的一把鑰匙,是舞蹈從事者們迅速掌握舞蹈技術和以后在舞蹈藝術上的發展、成就的前提條件。舞蹈的基本訓練包括力量性、柔韌性、穩定性,也就是所謂的“直、繃、軟、開”的訓練。在有限的時間里,我們可以采取單一訓練的方法為主,也就是一對一的“互相訓練”和“直奔主題的訓練”。所謂“互相訓練”就是學生兩人一組互相壓、搬、指正、技巧的引導方向等;所謂“直奔主題訓練”就是不需要音樂就直接訓練某個部位的“直、繃、軟、開”。因學生的起點差,很難單獨完成練習,這種單一的訓練方法一可以省時間,二不受場地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練習。當然,舞蹈是離不開音樂的,課堂上要準備幾個囊括各種基本功和技巧的組合進行配合訓練。
2.舞蹈的美感訓練
美感訓練就是培養學生的表演意識和情感的表達能力,也就是表演能力和表現力的訓練。初涉舞蹈領域的學生不但缺乏舞蹈基本功知識,更談不上對舞蹈中美感的認識,所以在教學中要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審美意識的誘導。首先要讓學生形成一種習慣,即在舞蹈動作學習中的一投足、一伸手就是美,就是音樂,就有思想,就有靈魂,要讓學生認識到再簡單、再單一的動作里也有美,也有藝術。比如,向旁伸手,就要引導學生“把自己全身心的情感,或是期盼,或是思念,通過手臂傳向很遠很遠的地方,雙眼看也看不到盡頭”,也就是要求學生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學生有了想象力和美感,就能逐步提高自身的藝術表現力。
二、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欣賞和感受舞蹈
欣賞和感受舞蹈是學生達到“教”的能力的重要內容之一。藝術都是相通的,一幅畫、一首歌、一首詩、一曲音樂都是在描述著一個完整的故事。一個舞蹈作品也不例外,有史以來每一個舞蹈述說的每一個故事都在激勵、感動著我們。我們要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主人公,然后用自己的肢體語言把這個故事娓娓道出給觀眾,這樣才能很好地完成舞蹈作品。面對一舞蹈作品,首先要給學生講清楚此舞蹈的背景,舞蹈表達的主要內容和主人公的故事,然后讓學生帶著故事去欣賞舞蹈,去感受舞蹈,這樣學生才看得懂舞蹈,才能體會到舞蹈藝術的魅力。比如,古典雙人舞《赴戎機》,舞蹈敘說了花木蘭女扮男裝,不顧勞累,馬不停蹄,千里迢迢趕赴前線替父從軍的故事。首先讓學生觀看一部關于花木蘭的電影片段或紀錄片,讓學生初步認識這位古代女英雄,并給學生著重講木蘭從軍的故事;然后要學生把自己想象成花木蘭,要用什么樣的舞蹈形式和舞蹈動作淋漓盡致地表達這段木蘭從軍的故事。有的學生說用領舞加群舞來體現,大多數同學都說用獨舞來體現。當看完視頻后,有一學生說,沒想到這雙人舞不僅讓她看到了花木蘭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壯志雄心,仿佛還看到了刀光閃閃、戰鼓隆隆的戰場。這就是舞蹈藝術的感染力,這就是舞蹈藝術的魅力。再比如,我在課堂上讓學生欣賞舞蹈《最疼愛我的人去了》。舞蹈描述的是失去親人的悲痛之情,舞蹈的道具就是一把普通的椅子和椅子上一件普通的衣服。怎樣去引導學生去感受這個舞蹈呢?首先我給學生講一些親人之間的感動事例,然后我要學生在紙上寫上自己最親的人的名字,然后劃掉其中一人,就對學生說,想象一下如果失去了這位親人,你是什么樣的感受,你看到他經常坐的椅子、用過的物品又是什么樣的感覺,然后再讓她們看視頻。當視頻看完后,大部分同學都流下了眼淚,甚至有些同學還有了跟著發泄表演的沖動。說明這舞蹈已經充分感染了學生,學生也充分體會到了舞蹈所要表達的含義。如果讓學生帶著這樣的情感去完成這舞蹈作品,我想她們的表演一定會打動觀眾、感染觀眾的。由此看出通過舞蹈欣賞,學生舞蹈表現力和感受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高,也為以后的舞蹈創編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引導學生進行舞蹈動作語言化表演
舞蹈動作語言化表演是學生達到“教”的能力的手段之一。初學者的舞蹈動作干巴巴的,沒有一點生命力,很難把握動作的表現力。為了提高學生的動作表現力,我們把舞蹈動作和對舞蹈動作的語言描述通過眼神、表情同時表演出來,這就是舞蹈動作語言化表演。比如印度舞,印度舞每一個舞蹈動作都是代表著一個詞、一個句子,啞語也是一樣,通過肢體和手勢來完成語言交流,它們都是通過語言來編排動作。而舞蹈語言化表演卻是根據動作來編排語言。比如,對學生的指法練習。首先引導學生進入蘋果園摘收蘋果的情景中(也可以把情景設計為數星星)。雙指從左平行指向右,就可以引導學生用語言表達“哇,好大一片蘋果園啊”,然后斜上單指,引導為“那邊有個大的”,變換單指方向,引導為“這邊有個紅的”,單指斜下方,引導為“地上掉了一個”等等 ,這樣,學生就很容易把握指法的表現力,把指法練習的動作表現得活潑靈巧。當然,動作時我們不要說出來,要用眼神和表情來表達。由此看出,通過舞蹈語言化表演訓練不僅能讓學生很快富于動作生命力,還能為今后的舞臺表演打下基礎。
四、加強幼兒舞蹈教學實踐
首先,要了解不同階段對象的教學形式和教學要求,掌握不同階段對象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比如,在幼兒園小朋友的舞蹈教學中,強調的是培養小朋友的音樂節奏感,強調的是讓每個小朋友自愿地積極地加入到舞蹈活動中來,在輕松的氛圍中完成舞蹈動作,對舞蹈動作的規范性不做要求。在小學生的舞蹈教學中,強調的是舞蹈動作的表現力,現在的小學生大多數都有很強的表演欲望,在很多時候都是一點就通的,只不過他們很容易分散精力,所以對他們要引導加嚴厲進行教學。中學生舞蹈教學的目的很明確,根據中學的舞蹈教學要求進行全方位的訓練。
其次,通過學校與附屬幼兒園和附屬小學的班級進行掛鉤,讓學生每周做一次小朋友和小學生的課外文藝活動,編排歌舞節目,有可能的話就讓學生組織一場小型的兒童文娛晚會,這樣他們的組織能力就能得到提高,組織能力強就對他們今后的舞蹈教學有了很大的幫助。學生通過與小朋友、小學生的經常接觸交流,就會充分了解小朋友、小學生的情況。根據他們的情況,學生在教學中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就能得到靈活的運用和掌握,為以后的教學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