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
【摘要】面對生源危機,以及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生源質量的普遍下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陷入兩難境地。本文旨在倡導發揮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探討在語文課堂上如何通過加強愛的教育,讓這些受考試屢屢打擊甚至被全盤否定的學生感受愛、學會愛,并把愛轉化為學習的動力。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人文精神;愛的教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73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高校的擴招,計劃生育瓶頸期的到來,中職學生生源的數量和質量均直線下降,且在校中職學生的教育、管理難度越來越大,如何應對是中職學校闖過難關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現狀
現如今,中等職業學校面臨著極其嚴峻的考驗。中職學生生源的數量和質量整體直線下降。高中的普及,計劃生育低谷期的到來,中等職業學校招生人數銳減,而且形式越來越嚴峻。
二、為何要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加強愛的教育
在校的職校生,良莠不齊,但絕大多數主要來自初中畢業沒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學生。他們渴望被肯定,卻因為應試教育階段成績欠佳成為被否定的一族,是單一教育體系評價的“失敗者”。他們從小缺乏家庭的溫暖、父母的鼓勵、老師的表揚,內心充滿失落和創傷,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和自卑的心理。進入職業學校后,沒有了升學的壓力和競爭,他們的厭學情緒充分爆發,成天浸泡在手機、游戲、網絡等構成的虛擬世界里不能自拔。面對這些充滿厭學情緒、青春叛逆的孩子;面對這些個性張揚、自控能力差的孩子;面對這些上網成癮、早戀普遍的孩子;面對這些缺少關愛、沒有自信的孩子,作為老師的我們有沒有想過他們背后的故事,我們又能為他們做些什么?
我們的語文課相比其他學科,屬于一門人文性的學科。除了傳授知識,我們更方便利用語文課程的多樣性全方位地開導、教育學生。新版《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提高國民素質,都具有重要意義。”新大綱還規定教學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精神……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這些都是對語文人文精神集中而深刻的闡述。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愛的教育,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去感受愛,學會愛,擁有健康健全的人格,也充分體現了語文的人文精神。
三、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加強愛的教育
那么,究竟如何發揮語文的優勢,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愛的教育呢?為此,我做了如下努力和嘗試:
(一)挖掘教材內容,利用語文教學的因素心理滲透
不要生硬地去學習每一篇文章,它除了傳達給我們基礎知識的積累以外,我個人覺得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遠遠不止這些,我們應該透過文章給學生以愛的感受,錘煉一顆感恩的心。例如,在學習蘇教版語文第二冊第一單元的散文時,我深有感觸。第一篇文章《我的母親》,在上課伊始,給同學們播放一段“感恩的心”,在背景音樂的烘托下,多媒體展示幾位同學母親的圖片,請學生分別尋找自己熟悉的身影,回憶母親關愛自己的點點滴滴。此情此景,我分明看到幾位平時上課很不愛聽講的同學眼里閃爍的淚水,那是對母親的心疼,那是對母親的關愛,那又是對母親的感激……小小的一個細節,能夠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溫馨,感悟生活的美好,感激母愛的偉大,喚醒沉睡的良知,挽回迷途的羔羊。
(二)發揮寫作的優勢,利用心理疏導的方式升華親情
職業學校的學生尤其怕寫作文,這個現狀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所以降低寫作的難度至關重要,當然,不要忘了,作文的源頭才是他們喜惡的源頭。例如,我所教學的兩個班級絕大部分是女生,她們的思維與男生相比更加細膩,且處于青春叛逆期,有的學生特別愛和父母對著干。特別是和自己的母親,口是心非,吵嘴拌嘴那是家常便飯。
在練習應用文寫作“書信”的時候,我就抓住這個機會,要求a學生全都寫給自己的母親,可以是道歉,可以是理論,可以是交心。我發現好多學生都是寫給母親的致歉信,這樣看來,她們雖小但還是明白事理的,是沖動和叛逆在她們和父母之間豎起一道高高的圍墻。冷靜下來,她們是能夠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的。作文貴在一個“真”字,真情實感的流露遠遠勝過華麗的詞藻,并不是偉人大事記,才是一篇好文章。相反,真正的好文章源于生活,是真情實感的流露。短小的一封信,打消了學生對于作文的恐懼,拉近了孩子和家長的距離。學生自己頓悟了:父母的愛始終在,從沒離開。
(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多彩的世界豐富的情感
蘇教版職教語文教材每個文體單元的最后都有一個綜合實踐活動,它雖然只是一次活動,但是很多活動豐富多彩,極具生活化,拉近了語文和生活的距離。以第二冊第一單元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我的親人們》為例。
其實,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也在發生變化,社會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家庭的許多功能包括教育都被社會承擔了,家庭成員的活動包括勞動也都社會化了,而且由于工作等許多方面的原因,現在的家庭很少有幾世同堂的模式,大都是兩代在一起的“簡單家庭”,許多家庭成員長時間見不上面,成員之間的關系因為這些原因變得很松散甚至冷淡,甚至出現隔膜。社會風氣、家庭觀念、倫理道德的變化會引起家庭成員間的關系變化,有的家庭很少從精神層面關心孩子,有的子女對父母也從功利的角度來對待。
鑒于此,這次綜合實踐活動,我們有針對性地選取了第四個活動項目,將全班學生平均分成兩組去合作完成,一組收集自己長輩的老照片,一組收集與自己家庭成員關系特別親密的同事、朋友的照片,整理成冊,并配以簡短而生動的文字說明。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大家克服種種困難后收獲滿滿。尤其是將收集到的照片整理成冊,再配上她們賦予照片的這個時代的意義和話語,老師倍感欣慰。通過活動增進了對家人和親戚的了解,帶領學生再次體會了親情。
相信在語文這塊肥沃的領域里,愛會發芽、成長,最終結出累累碩果!
參考文獻
[1]楊九,俊主. 江蘇省職業學校文化課教材《語文》(基礎模塊)下冊[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2011.
[2]劉衛東.如何激發中職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J].語文學刊:基礎教育版,2011(2).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