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法入手,全面介紹閱讀教學。同時,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從學生實際出發,在吸取前人總結的優秀教學方法的基礎上不斷探求更加符合時代要求的教學方法,解決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此外,本文從理論聯系實際的角度,根據理論的要求改進教師的教學,促進學生的學習,用不斷開拓創新且更具科學性的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相關理論指導閱讀教學的實踐。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研究現狀;存在問題;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中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促進學生自身素質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領域仍然存在著諸多不如意的地方,需要我們加以修正、改進,力求使語文閱讀教學結合實際,結合時代,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從而不斷開拓創新,取得更大的成就。
一、現今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習興趣淡薄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對學習是積極尋求,還是消極應付?是興味盎然的吸收,還是厭惡排斥?往往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由此可知,我們不得不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加以更多的關注,力爭使學生自己選擇學習材料,明確學習的意義和目的,調動自身內心的積極因素,這樣來培養他們對于學習的興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閱讀教學內容脫離實際
現在的閱讀教學內容常有脫離實際的情況,如若不能聯系學生實際,則不能很好地引發學生的同感,在理解上或多或少就會有缺陷。因此,在大方向上要根據總體要求,針對不同學生要采取不同方法,選擇不同內容,力爭結合學生實際,給予切合實際的指導。同時,任何一個讀者都可以賦予這篇課文不同的意義,因而應激勵大膽超越已有的知識框架,對課文進行再創造,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深刻。[1]
(三)教學方法單一
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通常會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制定本堂課的教學內容,設計這節課的教學方法,而根據傳統閱讀教學方法,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常常只注重一種或兩種方法的運用,往往很難做到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就更難做到方法的創新、優化。
二、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進的措施
(一)閱讀教學目標的確定
閱讀教學目標影響著教學內容的確定和方法的選擇,也影響著整個閱讀教學過程的進行。而它的制定,也受到諸多方面的影響。
1.語文課程標準是制定閱讀教學目標的理論指南。《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些論述是關于語文學科教學的總方針,閱讀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以此為依據。
2.學生實際情況。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是針對中學生而進行的,學生是主體,脫離了學生則無所謂學習。在制定目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針對他們之前學習的內容加以深化,加以補充,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還要充分了解每個同學的特殊情況,進行有區別的教學。
3.文本的體裁、內容和特點。不同體裁的閱讀教學重難點不同,需有所區別。而對于一篇有獨特寫作特色的文章,我們在制定目標時則需要更加留意其獨特之處,加以突出強調。
(二)閱讀教學內容選擇
1.教學內容要恰當。通常我們認為這里的恰當是要求閱讀教學內容的選擇要依據教學目標的制定,內容為目標服務。例如高一語文必修1中第一單元是中國新詩和外國詩歌的學習,它要求學生學會分析詩歌的語言和藝術魅力,理解詩歌中的情感。所以本單元選擇了9篇飽含深情且藝術手法突出的詩歌,2篇外國詩,7篇中國詩,以求使學生能很好地掌握詩歌的特色。
2.教學內容要充實。學習內容的充實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只有教學內容充分挖掘了課內資源,充分結合了生活實際,運用多種方式方法和手段進行論證,才能夠把一節課上得有“質量”。
3.做到重難點突出。教學重點是一堂課的中心,是貫穿于一堂課的靈魂和主線。突出重難點內容,需要教師認真備好課,在課前提前做好相關準備,為重難點內容留出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其次,由于重點往往又是難點,所以我們在教學時可以結合以前所學內容循序漸進的教學,利于學生接受。再者,教師可以利用板書這一工具,形象地展示出重難點內容,使學生一目了然。最后,教師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合理安排教學方法,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便于學生輕松地學習相關知識。
(三)閱讀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
1.常規閱讀教學方法。我們常用到的閱讀教學方法有評點法、談話法、討論法、導讀法、練習法、讀議講練法和情境教學法,這些方法各有其獨特之處,我們應該充分了解他們的區別和聯系,合理利用。
2.閱讀教學方法的選擇。閱讀教學的目標是教學方法選擇的依據,希望達到什么樣的效果,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予以保障。而教學內容也是教學方法選擇所必需參考的因素,是說明性的、議論性的還是抒情性的內容決定了采用方法的不同。其次,根據教學主體的自身差異,我們也會考慮采用哪種閱讀教學方法,以達到最佳效果。
3.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有各自的適應性,又有各自的局限性,各有其優缺。實踐證明,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不可能只靠一種教學方法,需要把多種方法合理的結合起來[2]。教學內容不同,教學對象各異,教學環境多變,都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選擇。
參考文獻
[2] 金文俊.創造性閱讀教學初探[J].讀與寫雜志,2009(5).
[3]王文彥,蔡明.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作者簡介:劉婷,女,1990年生,漢族,四川內江人,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生,專業:學科教學(語文)。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