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華
【摘要】回歸本色語文,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為學生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文分析了如何回歸本色語文,提高有效教學。
【關鍵詞】語文教學;有效性;本色語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課堂是學生成長、成熟并社會化的陣地。新課程強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作為學科之母的語文學科來說更應該走出傳統(tǒng)教學的桎梏模式,尋覓更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方式,使語文教學充分擔當起它的重任。建構主義理論強調教學重點應放在學習者身上,而不是放在教師身上。那么,怎樣去進行課堂教學,才能切實提高教學的實效,真正達到新課程所倡導的“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呢?筆者認為,回歸本色語文,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為學生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創(chuàng)設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拓展思維,張揚人性
課堂教學是一種特定的群體活動,在師生情緒都很高漲的狀態(tài)下教學,思路開闊,思維敏捷。這就需要教師運用有效的措施方法,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傳統(tǒng)語文課堂教學,教師高高在上,不停的把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上課沒有興趣,也就是說老師沒去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沒有點燃他們智慧的火花,也就不能讓他們以最佳的心境投入學習中去。作為教師首先應改變以往課堂教學中嚴肅的面貌,給學生以微笑,“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沒有給學生壓力,學生就會輕松地走進課堂,在一種愉悅的心境下投入學習中去,那么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努力創(chuàng)設適應學生發(fā)展的空間,讓學生都真切地感受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大膽、積極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他們才能真正走進傳統(tǒng)文化,享受外來文化。在語言文字上拿捏、品味,體會到學習語文原來是件快樂的事,筆者自從進入實驗以來,一直積極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的學習情境,這樣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個性得到張揚,與老師之間拉近了關系,他們愿意傾聽老師的話語,認為老師不僅是良師,也是他們的益友。
二、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讀書體驗,以讀代講
語文學科究其根本,是文字。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天下文章,十分文章七分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不讀不知其意,不讀不通曉其內涵。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最關鍵的不是看學生會做了幾道題,而是關注他們的讀書體驗。每一個學生對同一文章有不同的讀書體驗,教師應重視每一位學生的讀書體驗,沒有所謂的“差生”,只是在理解的高度、層面上的出入。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多讀,選入課本中的課文都是美文佳作,具有各科不同的元素,讀透了這些文章,會有利于學生理解其他文本,而且會提高閱讀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筆者特別注重讀,以讀代講,讀中悟,讀中析,讀中品,比如學習《紫藤蘿瀑布》,非常優(yōu)美的文字,非常理性的話語,教師說多了會使文章本色之美體現(xiàn)不出來,再如教《岳陽樓記》,一遍兩遍,吟詠成誦,眼前仿佛是岳陽勝景,何須多言?所以筆者提倡,語文教學首先是讀,讀透了,你就會理解為什么李白會“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為什么曹雪芹會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了。臺灣名作家李敖自夸讀書多,“五百年第一人”。所以寫文章可以盡情揮毫,讀懂了,讀透了,自然會寫了,學生的語文成績就上來了,語文素養(yǎng)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鞏固、提高。
三、重視語文課后練習題,關注學生口語表達,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綜合的能力
語文課本中的練習題都是經過專家精心選編、提煉出來的,往往課后題是課文的精髓,所以語文教師不能拋開課后練習題。一堂課有時完成了課后練習題就會弄明白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優(yōu)美的語句、語段也會在練習題中有所提示,這是學習每篇課文的根本。同時,在語文課堂訓練中要讓學生勇于表達,善于表達,多給他們口語表達的機會,想到了也能及時地用豐富的語言表現(xiàn)出來,這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能力,會思考、會表達,這樣不僅在課堂上得到訓練,也會讓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明顯的提高,將來到社會上也會學有所用,學以致用。因為,語文課堂中的表現(xiàn)往往能看出學生知識掌握的寬度、廣度。積極地進行閱讀,積極地進行表達,是學好語文的根本。
四、充分利用課內外課程資源,增加學生知識容量,拓寬學生視野
回歸本色語文,讓學生自己走進語文大舞臺,走進語文這個以文字為契機的游樂園。那么要想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知識容量,必須學會充分利用課內外課程資源。古人所說不出屋能知天下事是為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現(xiàn)代社會飛速發(fā)展,一個人的文化底蘊也需要更加深厚。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必須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內外課程資源。比如讓學生多去圖書館,了解并閱讀各類書籍;可利用網絡資源。說語文回歸本色,其實并不排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網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學生的思路更加開闊,了解更多的古今中外風土人情、實事評論等,會全方位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五、采取多樣化彈性化的手段,評價學生,激勵學生學好語文
中華文化豐厚博大、源遠流長,學習語文就是要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同時也應該尊重多樣文化促進學生的成長。要把語文學好,在語文學習中采用多種學習方式多樣化的學習方法,達到對語文知識切實的掌握。同時,在評價學生的學習語文的成效上,宜采用多樣化、彈性化的手段。不宜使用單一的紙筆測驗,單一的書面評語。社會對人才要求在不斷變化,對學生發(fā)展與評價意識不斷提升,也要求我們教師用新的眼光看學生,用新的手段評價學生。注重教師評價,也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讓他們真正地回歸到學習的主人翁地位,真正地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本質所在。課堂上,教師多采用激勵性的語言,重視學生主體的存在。那樣會讓學生更有興趣、更有信心地學好語文。
總之,把語文教學實實在在地進行,回歸本色語文,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定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