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小丹 鄭興我
摘 要:一體化課程教學能有效的解決高職學生所學與社會需求脫節問題,能實現學生學習與就業的零距離對接,有效的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及就業能力。本文主要闡述了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并結合改革經驗分析了一體化課程教學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及思考。
關鍵詞:一體化教學;教學模式;教學評價
高職院校培養的主要是從事技術、營銷、生產、管理、服務等領域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專門人才。學生應當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具有熟練的職業技能,在走上工作崗位后具有持續發展的能力并具有系統的專業應用知識。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體,重視知識的傳授忽略學生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其直接結果就是學生難就業或就業后持續發展能力不足。進行一體化教學改革可以說是社會對高校提出的迫切需求,是高校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高職院校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當前,一部分高職院校課程教學存在學科化課堂教學模式,課程體系構成一般為“文化課、專業基礎課、專業實訓課”的教學模式框架。一般來講文化課是純理論課程、專業課分為純理論課程或實踐課程。實踐課程教學大多采取先理論后實踐的授課方式。專業實訓課程為純實踐課程。傳統課程教學是以學科為導向,其顯著特點是以知識為目標、以教師為主體、以應試為基礎、以邏輯為載體,開設的是理論和實踐相分離的課程。將普通高校的一套做法直接照搬到職業教育課堂,職業院校就成了普通高校的“壓縮餅干”。這種做法的后果就是老師講的學生聽不懂也不愛聽。老師也認為學生素質太差,沒法教。最終,學生在校3年可能只是為了順利畢業,勉強應付學習,沒有獲取能順利就業的職業能力。
在課程教學“軟件”、“硬件”資源建設不足。教學中相關的軟件、硬件資源匱乏不適宜學生能力的培養。如改革前大多數高校采用的教學方法都是以講授為主,還是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學生學習資源主要是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教材。這樣的教學忽視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可持續發展。教學評價多是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按一定比例分配,不能體現學生真正的能力。此外,學校教學設備和實驗設施沒有投入足夠的經費進行建設。
二、實施一體化的課程教學改革
(一)一體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真正實現一體化課堂教學,就要打破原有的學科化課程體系。在確定崗位職業能力的基礎上,總結學生應具有的社會能力、方法能力和專業能力,分析各項能力所對應的課程內容,圍繞學生的職業能力重構課程體系。打破課程間的界限、重視課程間的關系,實現課程間的有機對接。將培養技能目標相同的課程歸類,然后進行分解、重構,形成滿足特定工作崗位需求的課程系列。
教材應盡量選取滿足就業特點的一體化教材。但由于課程體系的重構、內容的重新選取,很難有符合要求的教材可供使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組織教師編寫以項目為載體的一體化教材或講義。
(二)一體化教學環境與資源的建設。對原有的實訓環境進行升級改造,使其不僅能很好的開展實踐操作教學,還能很好的適應理論教學、小組討論、情景教學等多種教學形式的開展。實訓區內即要安置理論教學所需設備,又要安置實踐教學設備。實踐教學設備的擺放還應模擬真實的職場環境。此外,還要注重職場文化氛圍的營造,建成開放式、多功能、高共享的一體化教學環境。
一體化教學將課程從教師講解為主變為由教師積極引導、創造學習的環境條件為主。將學生從被動的聽講,變成學生主動的參與操作,積極參與知識的探索,并逐漸形成自學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資源。現在絕大多數教師都通過網絡建立教學資源庫,并積極的將其應用于教學。學生能夠利用教學資源庫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習資源隨時進行自學,提高學習效率。此外通過資源庫提供的交流平臺,教師和學生間能實現互動,隨時能夠對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指導。
(三)一體化教師隊伍的培養。要真正發揮一體化教學的優勢,重中之重還在于教師。一體化教學改革實施的第一步應組織教師參加培訓,從觀念上進行轉變。讓教師認識到知識和能力不是教師教會、講會的,而是學生學會和練會的。教師能自覺研究職業教育的新觀念,從而按照職業教育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進行課程設計、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等。
學院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培養教師的“雙師”素質。采取雙教師授課,聘請企業一線的專家進入課堂為學生輔導實訓,同時對缺乏實踐能力的教師進行幫帶。推薦青年教師到合作企業進行掛職鍛煉、參與企業真實項目,一方面學習到新技術、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另一方面也為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改革打基礎。近些年來,各院校越來越青睞于招聘有企業工作經歷的人進入學校任教。
(四)一體化課程教學質量評價的改革。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是對教學工作質量所做的測評、分析和評定,它是對教學活動的整體功能所做的評價。一體化教學應采用以綜合能力考核為主的評定模式:建立一套以學生實際學習水平和項目實踐能力為考核目標,以過程考核和項目綜合考核為評價內容,采用多種評價手段,如技能測試、模擬測試、項目匯報、口頭與書面問答、直接觀察以及平時考核等,全面考核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的動態的考核體系。
三、問題及思考
目前,高職院校推行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已有幾年時間,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在各方面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校園一體化教學環境建設也有了很大的改進。但是通過實踐還是發現有些問題需要改進。第一,教師的課程設計能力需要進一步改進。教師是一體化課程教學的總設計師,由于教師素質的不同實施效果也不盡相同。有極少數教師對一體化教學內涵理解不夠透徹,只是簡單的將理論教學也移到實訓場所。對這些教師學院應該加強指導,并督促其改進。第二,有些學生適應了傳統的應試教育反而不能很好的適應一體化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首先要選擇簡單容易入手的項目開展教學。在學生適應這種教學方式后,再逐步的增加難度。第三,對一體化教學評價改進落實不到位。目前各高校普遍認識到師資、教學資源及教學環境的重要性,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進行建設。然而教學評價對一體化教學質量的影響常常被大家所忽視。雖然采用一體化教學但是仍采用傳統的筆試考核,這樣就不能反應一體化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教學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教學評價作為信息反饋的重要來源,是改進教學的重要依據,不能從評價中發現問題,就不能更好的完善教學。
實踐證明一體化課程教學的成效是顯著的,它是高效率的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方式,也是順應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的。今后,我們應當繼續深入研究學習其內涵并更好的實施,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慶芝.探索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六個打破”.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7 第20期.
[2] 周榮健.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學思考與實踐.職教視角,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