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
摘要:文章運用生理學、訓練學、解剖學等知識,結合武術運動項目在高校開展的專項特點,對高校在訓運動員和教練員就核心力量訓練現狀進行研究,以發現核心力量訓練對武術專項體能訓練產生的作用,存在的意義及基本訓練方法。研究認為:核心力量訓練可以從本質上提高武術運動員機體各機能水平,而且對于提高武術專業競技能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這一研究為高校武術運動中運用核心力量訓練方法提供理論支持,并為教練員安排核心區力量訓練提供相關的參考。
關鍵詞:高校 核心力量 訓練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5)10—0036—02
力量素質是每一個運動項目提高競技水平必須首先發展的體能素質。當競技水平發展出現瓶頸期時,一般的教練員都會將力量素質的訓練作為突破口來提高技能水平。核心力量的相關訓練業已成為不同類型運動項目體能訓練中討論最多的一個問題,武術運動也不例外。在高校,武術運動受到越來越多學生的喜愛,他們有的是想提升自己的武術水平,有的是想強身健體,而要想達到這些目的,一個強有力的軀干核心力量作為支撐是基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成為決定比賽勝負的關鍵因素。本文對山西師范大學男、女武術運動員功能性體能訓練方法及運動員力量進行了研究,并結合相關知識分析高校武術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的相關內容。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民傳專業武術專項課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其武術專業訓練中的功能訓練方法特別是核心力量訓練方法進行深入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圖書館書籍周刊及互聯網上搜集到的有關武術訓練的文獻資料,并對所下載的資料信息進行歸納分析,得出相關結論。
1.2.2 專家訪談法
根據研究需要,對相關武術專業教練員、教師以及學生進行訪談,得到所需要信息。
1.2.3 實地調研法
在山西師范大學武術訓練館定點調研,對前來上課的學生、教師進行跟蹤觀察與實地體驗,對核心力量訓練在高校武術課的運用進行總結。
1.2.4 理論分析法
通過查閱的大量文獻與資料,結合專家多年執教經驗和體能訓練經驗,對搜集得到的資料分析和歸納總結。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核心區的部位及組成
經過多年的研究,現在普遍認為“核心區”一般是指:髖關節、骨盆、腰三個部分結合成的整體,這個區域是人軀體中間環節。具體而言,核心區就是肩關節以下,髖關節以上的部分(包括骨盆及相關肌群。解剖學上認為附著在腰椎一骨盆—髖關節的肌肉中有起止點的肌肉為33對+1塊,其中,有7對+1塊肌肉的起止點均在核心部位,主要起核心固定作用,其余絕大部分肌肉只有起點位于核心部位。我們認為這一解釋是合理的,并且以此為基礎開展后續研究。
并于核心區力量,趙佳博士指出:這是核心區肌肉在穩定人體核心區部位及重心的同時使人體產生最有效的位移及旋轉的力量能力,核心區力量又包含核心穩定性力量和核心動力性力量,是一個二元概念。
2.2 核心力量訓練的重要性
競技體育的比賽,其目的就是為了要戰勝對手。在我國,高水平運動隊在高校開展已有二十余年,但是對于武術運動而言,高校開展武術運動隊的情況還處于初級階段,而且高校大多都以籃球和田徑為主,因為這些項目的比賽是常規性的,訓練出來的學生可以直接參與比賽,而武術只有較少數院校擁有自己的隊伍。
從生理學意義上說,高校22~24歲的學生都已經是成年人,他們的各項身體機能發育已經成熟。因此對于他們而言,其競技五要素(體能、技能、戰術、心理、運動智能)已不能局限于四肢力量、耐力、速度的訓練,因為這些基本訓練對于武術運成績的提升已經不能再有進一步的影響,而更應當注重核心區域力量的訓練。為了促使武術運動得到長足的發展,必須以提升核心區力量為基礎。因為,武術運動在大學校園中練習的主要差距是來源于核心力量。就教練員而言,高校高水平武術教練大多都比較年長,他們在體能訓練時受傳統訓練的影響,大多只注重技術套路的教學和四肢力量的訓練,而對于核心區域的力量訓練并不十分重視。
依據項群理論,武術運動同時包括技能主導類表現難美性項群(如:武術套路)和技能主導類同場對抗性項群(如:散打)。無論是哪一項群,如果軀干支撐力量薄弱,就會造成運動員上下肢體配合不夠協調、穩定性差,這樣就會使武術動作在練習、比賽時受到限制。高校武術運動員各項身體機能發育逐漸成熟,這種成熟使得武術教練員應該更加注重核心區力量的訓練,促進肌體的協調發展,提高運動水平。
2.3 高校武術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的意義
2.3.1 減少運動員傷病
我國各高校運動會對武術運動員的年齡是有限制的,因此地、市訓練單位在選拔運動員時年齡普遍較小,大多選擇處于青春發育期(10-15周歲)的運動員進行訓練,他們身體的絕對力量不大,所以他們的大負荷(負荷強度)訓練能力就比較弱,但是如果想要參加比賽并取得名次,他們的訓練負荷量雙必須非常大,這就使得青少年運動員在幾年內就會由于長時間徒手訓練而產生傷病。這也就是為什么許多優秀武術運動員在最佳競技階段選擇了退役的主要原因,這種人退役并不是因為競技能力的衰退,而是因為傷病早早地結束運動生涯。
這種現象可以通過提高運動員核心力量來改進,通過提升武術運動員的綜合運動保護能力,減少運動傷病的產生。
2.3.2 提升運動員訓練水平
對于部分運動員,他們對于武術套路技術比較感興趣,也更容易掌握相關技術動作,或是在散打的對攻、防守中能夠運用的得心應手。這部分運動員在比賽中表現出了較好的心理素質,而這種良性的素質是建立在優秀的核心力量基礎之上的,核心力量可以在動作穩定性、準確性、攻擊力量等方面都表現出非常明顯的優勢,也只有這樣的保障才可能實現其綜合競技能力的提升。
2.3.3 培養運動員自學、自練能力
另一種情況是一些運動員在參訓前期的一些活動中,通過各種運動形式無形中發展了其核心區的力量,在此基礎上他們接受武術技戰術動作的整體感、整體的穩定性、技術的掌握程度都比剛剛參加訓練的運動員高。這部分學生在成為運動員之后,能更快了適應專業化訓練,也能夠較快地按照教練的指導來完成相應技術動作,有的運動員甚至在教練員的訓練之外,在課余時間進行自學、自練。這部分運動員的能力需要他們對于自身技術掌握嫻熟作為基礎,而這種基礎又必須有優良的身體素質作為鋪墊,核心力量是這些身體素質中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3 結語
(1)核心力量訓練是高校武術運動員體能訓練的重要環節,這一環節在提高運動員各項專業技能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訓練中,高校武術運動員的核心力量訓練主要是為了提高其身體的控制力、反應速度、平衡能力、攻防轉換等能力,同時可以減少運動損傷,也能幫助受傷運動員得到更好的康復,從而為提升個人綜合能力、取得優異運動成績提供保障。
(2)核心區肌群力量的提升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要努力使整個機體協調起來,共同提高,確保運動員在做動作時能夠得到來自核心區域肌群的穩定軀體、傳輸能量的作用。在非穩定器材、地面上進行的平衡能力訓練可以增進大、小腦神經肌肉系統的支配能力,而且對于有效增加關節周圍肌肉和韌帶的穩定性有很強的影響。
(3)當部分武術運動員在長期訓練后,出現瓶頸期時(運動競技能力無法提升),可以嘗試從核心力量方面找原因。由于武術運動不同于其他項目,其對于平衡、轉體、柔韌等綜合能力要求非常高,這就要求我們除了武術運動常用的訓練方法外,加強核心力量訓練,這樣的訓練不失為一種合理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夠有效提高運動員的訓練積極性和趣味性,使訓練效果更加突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