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香
摘 要:環境保護是當前社會的第一大問題,學生是明天的主人,加強學生的環境教育,增強環保意識,是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新課標對生物課程提出了讓學生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增強環保意識的目標要求。根據高中生物教材內容及當前出現的環境問題,讓學生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增強環保意識。
關鍵詞:生物教學;環保意識;教學活動
高中生思想意識、價值觀不是很成熟,他們面臨著高考的巨大壓力,學習任務繁重,是一個極易忽略環保教育的群體。而這個群體環保意識的強弱,無疑會對他們生活的小環境乃至整個國家和社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在建設環保國家的今天,加強高中生的環保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高中生環保意識培養的緊迫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保護成為人類的重大課題。目前,世界各地的土壤遭到破壞,生物種類和森林面積減少,淡水資源受到威脅,各種污染泛濫,臭氧層空洞形成等環境問題已嚴重影響到人類的生活。如何保護自然環境、保護人類居住環境、保護地球,對于目前尚處于高中求學階段而將來必將成為社會中流砥柱的學生來說,任重而道遠。在《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示,高中生物課程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系,增強學生的責任感。所以,生物教學是學校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重要環節。
二、如何培養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環保意識
1.課堂是實施環保意識教育的重要渠道
課堂是師生相互交流的場所,是學生接受知識的主陣地,也
是實施環境意識教育的主渠道。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環境教育內容,注重挖掘教材中“隱性”的環境教育素材,做到生物知識教學、環境知識教學和環境保護意識培養的有機統一。教師要在課堂上利用案例教學和數據舉例來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通過案例學習來形成環保意識。例如,在生物必修2遺傳教學中,教師可以用環境破壞導致基因變異,使人類健康受到威脅,由于環境因素導致遺傳病發病率上升的實例,讓學生感受到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用課件給學生展示自然災害圖片或者影像資料,強化學生的環境保護直觀感受。以案例和數據教學的方式讓學生了解環境現狀,引導他們明確自身的環保責任,教會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環保事情,逐步樹立學生的環保意識。
2.通過現代科技教育觀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在生態環境教育中,不能只給學生講環境污染、自然資源的破壞等,使學生產生悲觀、消極的情緒,而應該讓學生利用現代科技研究成果和生物技術手段解決面臨的環境問題。如基因工程,可培育出抗蟲作物,既解決害蟲對農藥的抗藥性,又不污染環境;利用生物科技能生產可再生能源,如將植物纖維素轉化為酒精等清潔液體燃料,利用秸稈生產沼氣和氫氣能源;建構超級細菌,高效吸收和有效分解工業廢水的有機廢物,實現排污過程的生物凈化;利用生物技術生產可生物降解的塑料,解決白色污染等。還可以讓學生進行環保調研,通過走入底層,調查周圍的生態環境情況,并對此進行思考,然后積極思考如何在當地進行環境保護。
3.鼓勵學生從生活中培養環保意識
只以教學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是很難取得好的效果的。教師只有引導學生把生物課堂上學到的環保知識進行深化理解,通過教育讓學生把環保理念帶入生活行為中去,在生活實踐中形成環保責任,并落實到生活中去才會有成效。
課外活動的重要特點就是實踐性、直觀性,以具體事實讓學生自己去了解、認識環境被破壞的危害,讓學生自己動手開展有益于環保的活動。可以配合植樹節、地球日、世界環境日等節日的宣傳開展一些公益性活動;也可以在校園內開展校內植物分類、
樹種掛牌活動;還可以引導學生對學校周圍的環境問題和當今社會關注的環境熱點問題進行探討。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學生就會主動參與到環境保護活動中去。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激發其參與環境保護的愿望,而且能實現真正的素質
教育。
環境問題不僅僅是社會問題,還是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已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經濟的發展,都離不開環境保護。盡管我國的環境教育有一定成效,不過在認識上、預期效果上還是不理想。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環境教育問題依然很艱巨。生物課堂的環境教學要從課堂走向校外,把自然環境作為教材,以行為價值觀教育來提高高中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培養新型的環保人才。這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只有調動全社會的力量,環境問題的真正解決才會有希望。
參考文獻:
[1]魏秀華.在生物學科教學中進行環境教育滲透的幾點做法[J].生物學通報,2002(02):40.
[2]林小明.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滲透環保意識淺析[J].科技信息,2010(15).
[3]廖衛紅.職業教育生物教學中生態旅游與社會和諧發展意識的培養探究[J].東方教育,2013(06).
[4]于衛軍.生物教學中應重視環境意識的教育[J].中學生物教學,2004:283-28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