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茌平縣體育局 山東聊城 252100)
業余體育訓練中如何預防運動損傷
李華
(茌平縣體育局 山東聊城 252100)
隨著人們身體保健意識的增強,業余體育訓練逐漸增多,一方面業余體育訓練極大提升了運動者的身體素質,另一方面運動損傷又是業余體育訓練中較常發生的問題,而運動損傷的發生會損害運動者的身體健康,嚴重時還會引發機體后續反應。該文從我國現階段業余體育訓練開展現狀入手,著重分析業余體育訓練時運動損傷的原因及預防的措施方法。
業余體育訓練 運動損傷 原因 措施
業余體育訓練是增強運動者體質,保障人們身體健康的重要途徑,在開展業余體育訓練時,運動損傷又是難以回避的一個主要問題,運動損傷發生時輕則影響人們機體健康,重則危害人們的人身安全。因此,在業余體育訓練中,運動損傷預防應貫穿于訓練全過程,通過制定實施運動損傷預防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運動效果。
業余體育訓練概念始于20世紀50年代,自提出這一概念后,相應出臺實施了有關的訓練規則及制度,如《少年業余體育學校章程(草案)》、《青年業余體育學校章程(草案)》,實現了對業余體育訓練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1]。隨著業余體育訓練的開展,一方面極大提升了參與者的身體素質,另一方面也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增添了動力,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為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縱觀我國近50年發展歷史的業余體育訓練,雖然有別于專業正規的體育訓練,業余體育訓練的門檻更低,但為了日常訓練獲得一定的成績保障,其在訓練的設施及訓練方法上也較為齊全,在訓練效果上也較為顯著,成為我國體育競技后備人才培養的主要渠道。
從業余體育訓練組織實施的具體情況看,現階段我國業余體育訓練也呈現出一些不足,首先,業余體育訓練培養目標上較為單一,重訓練,輕教育等現象仍存在;其次,業余體育訓練的訓練員或指導人員在能力素質上整體不高,致使業余體育訓練中問題叢生,制約影響了業余體育訓練的成效;第三,伴隨業余體育訓練產生的運動損傷問題,也逐漸成為影響訓練質量及人才培養的重要因素。
業余體育訓練中引起運動損傷的原因既有人為因素影響,也受自然因素的制約,具體說來,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
業余體育訓練中,運動者沒有將運動損傷視為訓練中極易發生的隱患要素,缺乏對運動損傷的全面正確的認識,這是業余體育訓練中導致運動損傷發生的重要因素。運動損傷認識的匱乏,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忽視了體育訓練的危險性,另一方面也受訓練指導人員素質能力不強所制約。此外,出于對訓練成果的追求,運動者不規范的訓練動作,往往也會伴隨運動損傷的出現。
體育訓練講求循序漸進,如身體素質不強,從零訓練量直接進入較大訓練量時,此時運動者的機體會承受很大的負荷壓力,當訓練達到超負荷狀態時,運動損傷的產生就在所難免[2]。另外,業余體育運動者普遍缺乏專業的系統訓練,其自我保護意識及能力不強,這也是引起業余體育訓練運動損傷頻發的重要原因。訓練自我保護意識的缺失,極易使運動者在進行訓練時出現重心不穩,動作失調的現象,增大了運動損傷的發生幾率。
業余體育訓練中,如訓練環境的自然條件較為惡劣,也增大了運動損傷發生的可能性。一般而言,訓練時如溫度條件過低,極易使業余體育訓練者發生凍傷,相反,訓練時溫度條件過高,又會引發業余體育訓練者產生中暑反應。此外,業余訓練開展時光照條件會影響到運動者的視線,進而引起運動損傷。
作為業余體育訓練組織者及指導者來說,要提高自身對運動損傷發生機理的正確認識,在幫助訓練者開展訓練活動時,向其闡明運動損傷的發生原因和危害,提高其預防意識。作為業余體育訓練的參加者來說,要在正確的訓練理念和訓練方式下參與體育訓練,在循序漸進中增強自身身體素質。
業余體育訓練指導者應科學合理地選擇訓練方法,堅持因人而異,差異訓練的原則。指導者應根據參與業余體育訓練者的性別、年齡、身體狀況確定訓練采用的訓練方法和訓練項目,保障業余體育訓練的針對性和實效性[3]。在訓練方法的選擇上,還應考慮到該方法對訓練者的負荷壓力,根據先易后難,自輕到重的訓練理念,逐步加大訓練量,并搭配使用訓練方法,如髕骨損傷多由膝關節跳起動作過于頻繁引發,脛腓骨損傷多由跳躍動作過多引起,因此,要綜合使用各種訓練方法,使訓練者能夠充分適應訓練強度,避免因超負荷訓練而引起運動損傷。
運動損傷在劇烈運動過程中產生的可能性較大,因此,在業余體育運動涉及到較劇烈的訓練內容時,做好訓練熱身及準備工作更顯重要。訓練熱身及準備工作的重要性在于,通過這一環節既可以激發訓練者的中樞神經,使其趨于興奮,從而喚醒機體,克服機體惰性,同時又能促進機體運動器官各項機能的提高,如肌肉韌帶的彈性得以增強,關節腔會分泌更多的滑液,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肌肉損傷及關節損傷。
在進行訓練熱身及準備活動時,需要注重對訓練量的把握,一般而言,熱身活動的訓練量應充分考慮訓練者的身體狀況、熱身環境的各項自然條件、訓練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如訓練者興奮程度不夠、訓練要求較高、熱身環境的溫度較低、此時的訓練熱身及準備活動在時間上應盡量延長,在強度上可以適度提高。反之,如訓練者無前期訓練的基礎、年齡層次較低、熱身環境溫度較高,此時就要適度減少訓練熱身的時間及強度。訓練熱身及準備活動的訓練量可根據訓練者的感受而定,如出現身體微熱,稍微出汗,則訓練熱身效果即已達到。將訓練熱身準備與比賽時間的間隔控制在1~5min。
例如,在訓練中長跑項目時,如1000m跑,身體機能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發揮工作效率,這段時間僅需15~25s左右,如此時沒有進行訓練之前的熱身準備活動,出于機能惰性,訓練者身體的內部器官就難以適應身體機能的瞬時啟動,輕則影響到訓練及比賽質量,重則會導致訓練者出現惡心、頭暈、嘔吐乃至休克,給訓練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巨大損害。
訓練間歇時段是緩解訓練肌體疲勞,化解身體局部負荷壓力,避免運動損傷出現的重要時間節點,業余體育訓練者應注重利用訓練間歇時段,做好身體放松[4]。在訓練間歇時段的利用上,有的訓練指導者對其重視不足,對訓練者在訓練結束后立即坐地休息的行為置之不理,由此導致訓練者不僅無法及時緩解訓練疲勞,反而增大了其發生運動損傷的可能性。
此外,訓練間歇放松在方式上應結合訓練項目情況合理選擇,如訓練內容集中于對訓練者上肢的訓練,則應選擇下肢放松項目予以均衡,反之亦然。通過合理調配訓練放松項目,達到平衡身體血液循環的效果,從而更快地消除訓練疲勞,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
針對運動損傷易發部位,著重對其進行強化訓練,以逐步增強其功能,也是預防運動損傷發生的有效措施途徑。例如,針對髕骨易發生勞損,可以借助“站樁”訓練方式逐步增強髕骨的功能;針對股后肌群較易出現訓練拉傷的情況,可以通過伸展訓練等方法增強股后肌群的肌肉力量。
此外,做好訓練場地、設備、醫務監督的管理也能夠有效預防業余體育訓練中的運動損傷,當出現運動損傷后,可以第一時間進行援助治療。
隨著全民建設意識的增強,業余體育訓練的熱度會只增不減,作為提高訓練者身體素質的重要途徑,業余體育訓練實施中尤其要注重運動損傷的預防,通過訓練者、指導者不斷強化業余體育訓練的規范化程度,達到提高身體素質,規避運動損傷的訓練效果。
[1]黃慶喜.業余體育訓練中運動損傷的預防[J].知識經濟,2014(12):180.
[2]周戰偉,郭蓓,吳貽剛,等.單位時間內業余體育訓練質量評價及影響因素[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4(5):85-89.
[3]魏培雨,段晶晶.淺析學校業余體育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青春歲月,2013(14):439.
[4]李雪濤,魏京蓮.業余體育訓練中運動損傷的預防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3):275.
G806
A
2095-2813(2015)08(c)-001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