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部分高校開展跆拳道課程教學現狀的文獻綜述
黃金玲
(南京工業大學浦江學院基礎教學部 江蘇南京 211134)
摘 要:該文運用文獻資料法,研究高校跆拳道課程教學,對高校跆拳道課程的可行性、課程設置現狀、教師現狀、教學現狀、課程教學評價進行研究分析發現,高校的跆拳道課程開展是完全可行的;跆拳道課程設置以2節課為主;跆拳道專業教師比較少,很多都是從武術專業轉過來;跆拳道課程教學重實踐,輕視理論教學,教材不統一等等;在跆拳道課程教學評價方面,對教師不客觀,對學生評價受應試教育影響大,不能客觀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在寧高校 跆拳道 課程教學 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8(c)-0223-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4.223
跆拳道運動起源于韓國,是在比賽中兩人面對面直接對抗,競爭比較激烈的一項運動。隨著我國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很多學校將跆拳道作為一門體育課程教授給學生。各種跆拳道選項課、俱樂部、社團不斷的開展起來。同時,高校關于學校跆拳道的研究也相應的發展起來,研究涉及跆拳道的很多方面。其中,關于跆拳道課程教學的研究如下。
學者宋樺、胡秀英和王冠軍等在自己發表的關于高校跆拳道的研究中,通過調查,高校學生對跆拳道有濃厚的興趣,很多家長在學生很小的時候就進行跆拳道訓練,學生對跆拳道運動比較了解。跆拳道作為一門健身、防身、修身相結合一項新興體育項目,不僅能增加大學體育教育的多樣性和趣味性,還可以使大學生健身防身,塑造堅強的意志品質,對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和終身體育鍛煉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特別是對女大學生,可以增強其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同時由于跆拳道課程投入不多,簡便易行,其場地和器材的要求不是很高,技術動作簡單,因此,高校開展跆拳道運動是完全可行的。
學者張勇和陸永寬等在研究中指出,目前高校大一上公共體育課,大二上選修課,一般一學年的課程設置為72學時,即每周2節課,大學體育一般是2節課連上,因此,在學校上課期間,跆拳道課并不多,學生每周也就一次上課的機會,也有的學校在大三的時候開設跆拳道課程,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跆拳道技戰術水平和對跆拳道的了解。據調查,學校開設跆拳道課程一般是以選項課、俱樂部的形式,主要是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來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課程,調動學生自己的積極性,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與的體育課中,通過跆拳道來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鍛煉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
學者徐福振、馬慧、張勇在各自的研究中指出,目前許多高校的跆拳道老師并非全部是專業的跆拳道出身,這對跆拳道的科研工作發展不利。隨著高校跆拳道運動的發展,目前很多專業體育院校開設了跆拳道研究生專業,高學歷的跆拳道專業研究生越來越多,將慢慢的改變目前高校跆拳道教師的現狀。同時,有學者提出,畢竟目前還有很多的非專業畢業的跆拳道老師在一線教學,因此,教育主管部門應該設立一個跆拳道教師的交流平臺,讓跆拳道老師能及時的交流和學習最新的知識和經驗,加強教師的教學能力、訓練方法和教學的藝術,同時應該經常選派跆拳道教師外出進修學習,以提高教師的知識水平。還有的學者提出,還有一部分跆拳道教師是從專業隊退役下來分配到高校擔任跆拳道教師的,從技術層面上講,他們完全能達到教師的水準,但專業跆拳道運動員退役下來擔任教師的,其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很多學者在關于跆拳道教學現狀的研究中認為,目前跆拳道課程的教學設施不完備,不能滿足跆拳道課程的教學需要,很多動作由于場地設施的欠缺,沒有辦法教授和練習。教學內容方面多以腿法、步法、品勢等基本的跆拳道技戰術,實戰教學比較少,主要是因為跆拳道的實戰中容易發生意外事故,為了避免學生受傷,一般不在課堂上比賽,但很多教師鼓勵學生在課后自發組織小比賽,以鍛煉學生的實戰能力,但沒有什么考核的指標,完全靠學生自覺去參加,質量可想而知。
在很多跆拳道教學的研究中,學者們普遍提出,目前高校的跆拳道課程的教材沒有統一,教學比較陳舊,很少涉及新的理論、訓練方法,由于目前高校把著作當作評職稱的一項重要指標,但許多教師平時在校期間有大量的課要上或者自身水平的問題,沒有水平編寫高質量的教。
同時,各地教學內容參差不齊且不夠深度、基本技術練習太多、忽略了實戰和防身作用,沒有正規的組織學生進行跆拳道升級考試,學生的技術掌握程度沒有得到認可和驗證,使學生的學習變得略顯枯燥。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在跆拳道理論教學方面不重視,理論課安排的很少,一般一個學期中,只安排一次理論課教學,同時,由于課時設置的比較少,但教學計劃規定的內容比較多,任課教師為了完成規定的教學內容,教師只能選擇一些內容比較簡單的動作進行教學,應付一下考試。
目前高校的跆拳道教學大多數從技術層面上對學生進行教學,沒有把跆拳道的精神內涵貫穿到教學中,忽略了跆拳道的文化內涵教學,學生為了能學到更多的學分,也沒有刻意追求跆拳道的精神內涵,以至于學生在選修跆拳道課程后,感覺沒有學到什么東西,因此,應該加強在跆拳道文化內涵方面的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提倡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以適應未來學生發展的需要,作為一門新興的體育課程,跆拳道課程的考核備受關注。目前高校跆拳道課程教學評價的研究主要如下。
(1)對教師的評價。
通過查看文獻資料,在教師“教”方面的評價一般由學校的領導、同事、學校和部門的教學督導和學生評價幾個部分組成,其中領導和教學督導的評價占的比例比較高,由于人際關系的原因,在打分的時候很
(2)對學生的評價。
跆拳道課程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受應試教育影響很大,,很多教師在一學期的教學中,固定的教授一些基本的動作和品勢等,到學期結束的時候就考核這些內容,老師設定一定的考核標準,學生在考核時按照要求演練出考核內容,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考核表現給予分數,這種評價充分的體現了教師在學生考核中的主導地位,沒有考慮學生的綜合因素,只關注學生目前的表現,而忽視了學生對跆拳道興趣的培養。也有的學校教師在考核中,弱化了跆拳道專業技能,通過增加一些平時表現如上課出勤率、遲到早退和身體素質考評等來評價學生的最終成績,不管增加多少,其還是一種量化評價,只注重結果,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這對那些上課認認真真,但身體素質不好的學生很不公平。也有的學校在考核時實行交叉打分的手段,但總體上不多見。
在跆拳道的課程教學中,理論考核也占一定的比例,但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多學校對理論的教學并不重視,占的課時比例非常小,到學期末,要理論考試的時候,教師把學生召集在一起,利用一次課的時間,講授一些跆拳道的理論,但講授的內容基本上以試卷內容為主,甚至有的教師為了節省時間,直接將理論題直接復印給學生拿回去自己看。也有的學校實行AB卷制度,理論的內容還是沒有脫離考試,只不過是題量多了一些。由于對理論教學的忽視,嚴重的影響了跆拳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麗.對高校跆拳道課考核的探討[J].體育世界:學術版,2007(6): 50-51.
[2]賈齊.論體育課程評價的研究視點——“以教學設想為中心的課程評價模式”的提案[J].體育與科學,2005(2):73-77.
[3]高誼,陳立人.跆拳道[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8.
[4]宋樺.高校開展大學生跆拳道課程的可行性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06(10):34-35.
[5]郭熙漢,何穗,趙東方.教學評價與測量[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8.
[6]袁振國.教育評價與測量[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7]陸永寬.上海高校跆拳道選項課教學現狀調查分析[J].運動,2011(11):95-97.
[8]張俊杰.對普通高校開展跆拳道教學的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07(9):36-37.
[9]呂景章.普通高校跆拳道教學改革的探討[J].科技信息,2008(15): 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