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楠
【摘要】小學語文課程改革是現代教育工作發展的必然需求,面對時代大潮的洶涌奔放,時代知識需求的渴望,我們對教育的最基礎的環節——小學語文的課程改革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本文從積極探索現代教育理念入手探討了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探索之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現代理念;反思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課程改革是現代教育工作發展的必然需求,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課程改革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嶄新局面,深化教學改革,獲得社會家長和孩子們的認可成為一線教師們的共同追求和目標。總結新課標實施以來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成果,思考采取相應的措施,促進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如何讓現代教育理念為教學保駕護航
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提高聽說讀寫能力,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重視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的形成,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各方面的和諧發展。小學語文教學要正確把握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人格形成具有巨大的熏陶感染作用。語文課程實踐性強,作為母語教育課程,具有廣泛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小學語文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依據學生的個性差異,為學生提供主動思考的機會和創造的空間,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斷提升教師的智慧,培養教師創造性地駕馭教學活動的能力,靈活的應變能力和敏銳地觀察力,提高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增強教師對專業成長的責任感,激發教師的進取心。重視教育科學研究,加強教育理論學習,注重實踐,激發科研角色意識,形成教育科研氛圍,把教學與科研結合起來,“以研促教、以教促研”,培育研究型教育人才。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和學生觀,做到教與學統一,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引導學生主動發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熱愛學生,實現素質教育教學目標。
二、利用時代科技讓信息多媒體教學方式異彩紛呈
用多媒體再現文本所描述的畫面,體驗如詩如畫的情景,古詩詞把音、畫、意、韻、情、趣融為一體,文辭凝練、意境優美,在古詩教學中再現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如見其人,真切地感受詩人的情感,多媒體技術用聲像詮釋詩文,用形象描摹抽象,用有聲替代無聲,把蒼白的文字變成精彩的畫面,激趣生情。例如,《觀潮》一課教學,教師用多媒體展示洶涌壯闊的錢塘潮景觀,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形象地感受作家筆下的畫面,文學作品集中體現了藝術家的審美意識,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在教學中,教師要飽含深情,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與作品中的人物一起體驗悲歡離合,提高思想境界,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通過文章情感的感召,凈化和升華學生的思想境界,培養學生多向思維形態,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創新思維,促進學生對語言文字更深層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題西林壁》所描述的廬山美景,詩中大部分學生沒有見過,單單憑借書中的插圖,難以喚起學生美感,領悟詩人的情感。用多媒體技術再現廬山真面目,為學生再現豐富多彩的圖象,帶領學生走進廬山,遠景、近景、全景交替出現,從不同角度看到的廬山景色盡收眼底,遠望廬山,山嶺起伏綿延,近觀廬山,危峰兀立,產生生動的視覺效應,再配以優美的音樂,學生在多種感覺的刺激下,心靈受到觸動,激發聯想和想象,聯系詩句理解詩人睿智的辯證思想,學生在畫面的感染下,朗讀體味詩文,感受詩的韻味,產生情感共鳴,享受自然美的同時,激發小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情感,培養積極樂觀的情感,形成健康高尚的人格。例如,《珍珠泉》課文詞語優美,句式整齊,描寫了珍珠泉秀美的景色,排比句節奏明快,讀起來朗朗上口,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珍珠泉的特色,讓學生描述自己所見到過的泉水的形態和聲音,然后用欣賞的語氣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感受石板路的古樸、珍珠泉的生趣,體會泉水“綠、深、清”的靜態美,感悟“泉水的涌動,水泡的綻開,閃亮的色彩”這些流動的動態美,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精煉形象,祖國燦爛文化的源遠流長。語文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多向思維形態,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創新思維,利用信息時代的高科技工具,在孩子們腦海里展現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通過實體展現,促進學生對語言文字更深層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讓小學語文教學真正做到綠樹成蔭。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現代教育理念,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前提和思路。只有因材施教,以人為本,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通過素質教育和信息教育指引學生從生活實踐出發,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才能讓每個個體都得到全面發展,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真正實現素質教育改革大業盡教師智慧之力。
參考文獻
[1]朱成科.基于基礎教育改革的課程哲學反思[J].當代教育科學,2010(10).
[2]田慧生.關于進一步更新教學觀念的幾點思考[J].人民教育,2005(5).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