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猛強
【摘要】素質教育和高中語文新課標要求課堂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以此提升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和綜合審美能力,進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探究能力奠定基礎。本文從新時期創新教學的理念和新時期創新語文教學的方法等兩個層面對提升高中學生語文素養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新時期;高中學生;語文素養;提升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2015年的語文高考全國卷與地方卷,都設置了沒有唯一正確答案的多道試題,其用意就是讓考生勇敢地去探究發揮。全國一卷傳記閱讀中朱東潤在傳記文學創作上不愿“穿新鞋走老路”、全國二卷作文中以施一公教授為原型的科學家大李、湖南卷屈原《離騷》和《九章算術》“割圓術”的教益和啟示、浙江卷汪曾祺刻畫“撿爛紙的老頭”的用意等,無不有助于引導考生用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去進行創業創新,并以此為正能量加以傳播。這樣的命題無疑給以后的高中語文教學提出要遵循創新理念,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下面筆者就按照素質教育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學識水平和個性特點,依托新教材,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以期提升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和探究能力。
一、新時期創新教學的理念
(一)高中語文教育的新理念
素質教育是時代與時俱進的要求,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必須用可持續發展的觀點來轉變更新教育教學理念。一是教育的主體是學生,所以整個教學要圍繞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識水平進行教學,既要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做到分層次教學。二是改革教材。新課標要求依據教材內容,“吃透”教材后進行拓展教學,同時教材要注重解決人文性、能力性培養,確保有效教學的實施。三是課堂必須是和諧的。教師在課堂的教學是服從于學生需要的,互動交流也是課堂教學所必需的。四是教師素質需提升。教師要不斷充實、完善、更新自己,以便適應新時代的需要,確保能夠給學生提供給養。五是培養高中生批判性思維。我們知道傳統的教育就是教師的“一言堂”和教師的“主體觀”,教師是知識的“代名詞”,這種觀點已與新時期的高中生的個性特點格格不入,現階段的中學生大多思路敏捷、有一定的學識基礎,敢說敢干的能動思維。為此,教師要遵循學生的特點,迎合學生新時期的這種批判性思維,張揚他們的個性,發揮他們的先天優勢進行開放式的教學,以此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二)高中語文教學方式的創新
素質教育和新課標的創新教學理念就是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期能夠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升,不至于出現全國一卷傳記閱讀中朱東潤在傳記文學創作上不愿“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發生。為此,高中教師要對教學整個過程進行研究、管理和調控,然后分析總結拿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方法,讓教學方法能引導學生走出困境,走向成功,讓每個學生有所收獲,讓每個學生都品味成功。同時教師要轉變教學評價機制,要建立與時代和學生個性特點相符合的激勵性評價機制,只要學生有進步,不管哪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都要予以肯定和表揚,讓學生的個性得到自由發揮。
二、新時期創新語文教學的方法
(一)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了興趣就有了學校的動力,所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個道理作為高中學生肯定懂,并且有很深的體會,因為正是興趣的原因讓他們現在成了高中學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去談興趣教學,而是潛移默化地誘導學生對語文課程產生興趣,這樣才能讓學生心悅誠服地在知識王國遨游。一是用教師的語文素養和自身魅力來影響學生學習,要有一缸水的知識水準來應對學生一杯水的要求,讓學生“愛屋及烏”;二是創新教學,用2015年高考浙江卷汪曾祺刻畫“撿爛紙的老頭”的用意的做法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而誘發學生學習的欲望,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成為課堂主人;三是語文教師面向全體學生認真備課設計,然后結合每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識水平講究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努力上好每堂課,讓全體學生感覺到教師的講課“余音繞梁”,誘發學生從心底里喜歡上語文課。
(二)多媒體教學全面實施
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在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它已改傳統教學中粉筆加黑板的單一、呆板的表現形式,代之“聲光電”大屏幕的顯示抽象、生澀、陌生的知識,讓學生直觀化地了解知識點的形成。筆者在教學《再別康橋》這篇詩歌時,采用動漫的形式,并配以優美的《再別康橋》歌曲,讓學生較為直觀地感受康橋的美,讓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從動漫中得以延伸理解,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情境教學讓學生深思
筆者在教學《項鏈》這篇課文時,把學生進行了分組,并要求學生給角色寫出臺詞,然后讓學生模擬課本的情節進行表演。在這個過程筆者有幾個沒有想到:一是沒有想到每組學生給角色寫的臺詞這樣到位;二是沒有想到學生的表演潛質這樣強,把馬蒂爾德愛慕虛榮的心理展現得淋漓盡致;三是學生在課堂中始終處在一個思維活躍的狀態,這樣的學習效果顯而易見。
(四)學生主動求知欲得到激發
高中語文教師要按照素質教育和新課標要求,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為此在教學中,筆者嘗試讓學生主講的教學新理念,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和潛力。新時期的高中學生多為上世紀的95后學生,大部分都具有“叛逆”的個性特點,但他們的心中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如果讓學生當教師是否可以講出自己的見解呢?為此,筆者做了嘗試,本節課下課前告知學生:下節課要上課的內容,并且采取抽查方式讓學生來上課,要求學生備好課,這包括根據講課的內容設計題目對“他的學生”進行的提問,也可以讓學生擬好題目來反問“教師”,并要求課堂當眾解答。這樣的布置可忙壞了學生,查資料,相互探索交流,擬題目,過足了“教師癮”,把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得淋漓盡致;此時的教師也要備好課以便在課堂學生教學時能夠及時引導,確保不出錯。這種教學方式給人以全新感覺的教學,讓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主動,在平等和諧氣氛中師生融為一體,取得“雙贏”效果。
總之,高中語文教學對學生培養創新理念和批判性思維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需要教師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嚴格按照素質教育和新課標要求,結合高中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識水平,優化教學方法,為培養新時期高素質的學生打下堅實基礎。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