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亮(南京曉莊學院體育學院 江蘇南京 211171)
懸吊訓練在網球正手擊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周大亮
(南京曉莊學院體育學院江蘇南京211171)
摘 要:近年來,隨著網球逐漸成為一種深受歡迎的運動,在網球基本技術中,最常見的就是正手擊球。該文將對常見的正手擊球誤區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就懸吊訓練在網球正手擊球教學中的應用,談一下自己的觀點和認識,以供參考。
關鍵詞:網球正手擊球誤區懸吊訓練教學應用研究
較之于其他球類,網球是一種難度比較大的運動項目,對學習者的意識、能力以及身體協調性要求非常的高。實踐中可以看到,高質量的擊球,需要擊球者準確移動和判斷落點,同時還要有效控制自己的身體動作。對于正手擊球而言,其作為網球技術中的重要進攻手段,對學習者而言,高質量的正手擊球,可以與對手連續的對打,并從中體驗到網球的樂趣。在網球正手擊球教學過程中,懸吊訓練法應用效果比較好,即用懸吊繩將練習者的身體某部位懸吊起來,對其進行不穩定狀態下的力量訓練,以增強其核心肌肉群力量,對于神經以及肌肉系統控制力的改善,提高競技水平,意義重大。
網球運動過程中,正手擊球主要包括四個技術環節,即準備、后擺引拍以及揮拍擊球和跟進,在具體的練習過程中以這四個環節為基礎進行訓練。
第一,擊球準備。對于初學者而言,準備姿勢非常重要,一般上體需前趴,并且緊緊夾住兩臂使其緊靠在體側。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想象著健美操練習時“立腰”動作,腋下夾球,兩支手臂自然向前伸、放松。
第二,后擺引拍。實踐中可以看到,初學者對動作概念不了解,而且沒有形成正確動作定型,以至于形成后鏟式引拍。對于該種誤區,教練員可在學習者正手腰部高度舉一把球拍,并讓其向后拉拍球拍,要求從球上方過去;對于初學者而言,引拍時往往存在著幅度過大等問題,進而導致引拍時間增加,最終因擊球點太晚而失誤。通常情況下,正確引拍幅度是拍頭指向后擋網,而且底座應當正對球網。實踐中,較為實用的正拍后擺,可以盡快做出正確的準備姿勢,從而使學員能夠有足夠時間擊球。對于這一誤區而言,可另學員站在發球線上,連續為其快速送球,使學員被迫縮短后拉拍;同時,還可采用夾球練習法,讓學員在腋下夾一個網球,然后向后引拍過程中球就不會掉下來了。
第三,揮拍擊球。實踐中,很多初學者之所以會出現揮拍不流暢現象,主要是因為自下而上揮動不到位,無法沿一條線完成揮拍動作;或者順勢揮拍時,動作較小,對擊球深度產生了不良影響。對于該種誤區,筆者認為可引導學員想象著揮拍擊球時,好似從山腳沿著山坡向上爬山,其中后拉拍在山腳下,沿山坡向前揮動。同時,初學者往往存在著擊球點不準確等問題,正手擊球是一種開放性運動,需根據外部的信息分析、身體情況進行綜合判斷,最終控制自己的動作。在對外部相關信息判斷過程中,可能會導致身體動作不協調,無法適應擊中球要求,所以找準正確的擊球點是關鍵。是打好球的前提。如果擊球點太靠前,則就會勉強擊球;如果擊球點太靠后,則難以有效發揮擊球力量,而且對動作動力定型產生不利影響。對此,筆者認為可采取以下解決措施:爭取看到網球離開對方球拍,雙眼緊盯球,直到球與球拍接觸;左手指向來球,測定來球、身體之間的距離,確保每次擊球都能打在球拍甜區范圍之內。
網球正手擊球教學過程中,可采用的方法很多,本文以懸吊訓練法為例,就其在網球正手擊球教學中的應用實踐進行分析。懸吊訓練是一種在不穩定狀態下訓練的新型手段和方式,在網球正手擊球技術訓練過程中,是一種嘗試。
2.1上肢懸吊訓練
在雙臂懸吊屈臂訓練過程中,雙腳呈T字型站定,兩手緊握懸吊環,手臂自然分開,掌心向上、胸前伸直;身體稍稍后傾,然后兩腳固定,保持直臂,屈肘關節緩慢地收前臂,感覺適度牽拉為止。緩慢伸直手臂,然后還原初始狀態。一般情況下,完成上述動作的時間以1~2s為宜,還原動作用時2~3s時間。每組進行訓練,每組時間控制在15~30 s之間,重復2至3組,間歇60 s。在訓練單腿懸吊俯臥支撐時,學員坐在墊子上,并且將懸吊環巷口套在腳面上(一只腳)。自由轉體,然后兩臂伸直;兩大腿分開,保持軀干正直,并且目視斜下方;屈臂下壓,感覺適度牽拉為準,緩慢還原直臂。上述動作完成的時間以1~2s為宜,還原動作大約2~3s;每一組動作用時15~30 s之間,重復2至3組,間歇60 s的時間。雙臂懸吊站立,直臂外展,腳尖朝前,正對懸吊繩站定,握住懸吊環;兩臂分開、前伸,而且掌心同時朝下。腳站定后,身體自然緩慢前傾,手臂外展至側平舉為止。緩慢內收,還原初始狀態。完成上述動作,用時1~2s時間,還原動作用時大約2~3s;每組用時以30 s為宜,重復2至3組同樣的動作,間歇60 s。
2.2軀干懸吊訓練
第一,雙腿懸吊仰臥起坐。在墊子上坐好,并且將懸吊環掛在腳跟上;仰臥,手背與墊子緊貼在一起,保持身體自然舒展。緩慢屈膝,兩手放在耳側,然后抬上體至一定角度,保持靜止,片刻后慢慢還原。第二,雙腿懸吊仰臥提髖。在墊子坐好,兩手握住吊環,然后掛住兩支腳跟;仰臥,兩支手臂對于墊子緊貼在一起,保持身體自然舒展。緩慢屈膝,兩臂發力提髖。當屈膝至直角后靜止,緩慢下放臀部、還原;每一組動作的完成時間控制在1~2s時間范圍內,還原動作用時3s左右。每一組動作的用時大約15~30 s時間,重復2~3組,間歇60 s的時間。
2.3下肢懸吊訓練
第一,雙腿懸吊仰臥外展。在墊子上坐好,兩手握住吊環,將兩腳跟掛住。仰臥,雙臂緊貼著墊子,保持身體自然舒展;緩慢屈膝,兩支手臂固定支撐,然后慢慢地提髖,當屈膝成直角時保持靜止。兩腿緩慢外展,直到適度牽拉為止。緩慢內收,然后還原至初始狀態。上述訓練動作1~2s時間,還原用時2~3s,而且每一組動作用時控制在15~30 s之內。第二,單腿懸吊俯臥肘支撐收腿。在墊子上坐好,并且將懸吊環相扣套在單腳腳面紙上。轉體、支撐,然后屈膝
微貼墊子,大腿分開,身體懸掛,慢慢上提髖并固定之。同時,將腳面與懸吊環貼緊,一腿自然伸直,一腿慢慢地內收,最終還原。第三,單腿懸吊前后擺腿。在墊子上坐好,并且將懸吊環扣住,套住腳踝。轉體后用單肘支撐身體,慢慢抬臀,身體展開成水平狀態;另一臂自然向側上方伸直,而且上方腿固定后,慢慢前擺下方腿,感覺合適為止。靜止片刻后再后擺,然后保持靜止。每一組動作的完成時間控制在1~2s時間范圍內,還原動作用時3s左右。每一組動作的用時大約15~30 s時間,重復2~3組,間歇60 s的時間,然后另一側重復同樣的訓練動作。
實踐中,根據訓練要求進行懸吊訓練,其中包頭體側屈、懸垂舉腿以及背肌拉伸和仰臥起坐的測試,歷經大約3個月的時間懸吊訓練,學員的各項身體指標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與訓練之前差異性非常的大。由此可以看出,網球正手擊球教學過程中,采用懸吊訓練法對提高身體力量、整體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還對正手擊球做了測試,訓練前后對比分析可知:訓練后正手擊球平均得分遠高于訓練之前,而且經懸吊訓練以后正手擊球力量、球速等,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特別是擊球第二落點加倍得分能力提高,下肢力量增加、移動擊球腳步靈活,從而使擊球動作協調、提高了擊球準確性。總之,從懸吊訓練在網球正手擊球教學中的應用結果分析可知,網球正手擊球教學過程中,采用懸吊訓練法進行教學訓練,學員的整體素質和技能都有所提高。
總而言之,懸吊訓練法是一種現代功能性訓練方法,對于學員的體能訓練、綜合素質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實踐中,針對專項領域加強懸吊訓練,比如力量、平衡以及協調能力訓練過程中,應用效果非常的顯著,因此筆者認為該種訓練方法值得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楊金霖,黨廣偉.網球教學中正手擊球常見錯誤動作與糾正[J].高教研究,2010(1):218.
[2]陸光平.多球練習方法在網球教學中的運用[J].大家,2012(17):113-114.
[3]孫衛星.現代網球技術教學法[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①周大亮(1983,6—),男,漢,江蘇銅山,碩士,講師,南京曉莊學院,運動訓練學、學校體育學。
中圖分類號:G8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4(b)-00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