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拉加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對初中物理教學的要求不僅為原來物理理論、實踐能力,現在擴展為合作能力的要求。重在指導學生在實踐中理解物理知識原理,用交流合作的形式提高物理學習能力。主要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研究,并對小組學習提出一些有效建議。
關鍵詞:初中物理;小組合作;課堂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重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是當代教學中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本文主要針對初中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給出幾點淺顯的認識,希望能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
一、操作的小組合作
初中物理中很多實驗活動或操作內容依靠學生個人是很難完成的,所以在一些個人操作無法完成的情況下就需要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的共同努力,不僅能夠完成課堂教學任務,還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例如,在“測量紙錐下落的速度”試驗中,必須在紙錐下落的同時開始計時,所以一個人完成該實驗難以實現實驗的準確性,必須得有兩人或兩人以上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同時在初中物理中有很多個人操作無法完成的實驗,都需要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才能實現。
二、思考的小組合作
為了提高學生的整體能力,教師在教學時經常提出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而往往這些問題通過學生一個人的能力無法解
決,小組合作就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最好方式。教師也要對小組合作進行適時指導,以便及時糾正學生在研究問題時出現的錯誤。例如,教師可以提出“如何改變導體的電阻”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有多種方法,單個學生的思維比較有限,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開闊學生的思維,還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形成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三、組內分工要明確
小組合作學習有一個嚴重的弊端就是小組沒有組織者,活躍的學生就多說,沉默的學生就少說,對小組的貢獻不平均。為了有效避免這個問題,就要對小組內的每一個學生進行分工,保證每個學生都有負責的部分,這樣才能發揮每個學生的實力。例如,在初中物理教材“電阻”一課的實驗中,有很多的實驗步驟,教師可以讓小組的學生進行明確分工,每個學生負責不同的部分。這樣能夠有效縮短實驗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小組合作學習不是一種簡單的教學模式,而是學生內部相互需要的過程,教師要根據課堂學生小組合作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朱春輝,龔翔宇.初中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研究[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2(30).
編輯 韓 曉